摘要:摩洛哥裔德國古生物學家尼扎爾·伊布拉辛29日在著名科學雜誌《自然》上發表了他對在摩洛哥出土的棘龍尾部化石進行研究的最新成果,這一研究改變了人們此前對這種生物的認知。最新出土的棘龍尾部化石則讓古生物學家相信,與此前棘龍爲陸地動物的認知不同,棘龍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是在水裏度過的,食物以水中獵物爲主,而非陸地動物。

原標題:摩洛哥新出土棘龍化石改變人類對其認知

摩洛哥裔德國古生物學家尼扎爾·伊布拉辛29日在著名科學雜誌《自然》上發表了他對在摩洛哥出土的棘龍尾部化石進行研究的最新成果,這一研究改變了人們此前對這種生物的認知。

棘龍生活在9500萬年前白堊紀的北非地區,是目前已知地球上出現過的最大肉食動物,體長可達15米,重達七噸。在白堊紀,摩洛哥東南部的凱姆凱姆地區生活着巴哈里亞龍、腕龍和棘龍等多種體型巨大的肉食性恐龍,但古生物學家卻只在這一地區發現了爲數不多的食草動物。這讓科學家們對這裏衆多的肉食性恐龍以何爲食感到困惑。

最新出土的棘龍尾部化石則讓古生物學家相信,與此前棘龍爲陸地動物的認知不同,棘龍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是在水裏度過的,食物以水中獵物爲主,而非陸地動物。

伊布拉辛說,棘龍的尾部結構特殊,擁有一個尾鰭結構,可以讓這隻龐然大物在水中追逐獵物。最新研究成果顯示,棘龍很可能在水中和岸邊覓食,憑藉高聳的脊骨,棘龍可以用它靈活的尾部在水下快速擺動,像鱷魚那樣,產生巨大的推力,幫助它捕捉巨型魚類,甚至鯊魚。棘龍可能也會上岸活動,靠四肢而非兩腿行走,並在陸地產卵。(總檯記者 單既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