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橘子,古人在用藥上可謂是將它發揮得淋漓盡致。陳皮、橘紅、橘絡、青皮等等,都有各自特長的功效和主治,當然像是橘絡、橘核這些藥物,我們已經用的很少了,但陳皮大家肯定是不陌生的,那其次的橘紅,實際上也是跟陳皮非常相似的。

橘子的整個果皮,曬乾後儲存放置,就是陳皮。而我們在喫橘子的時候就能看到,橘子皮外面一般是紅色,而皮的內側一般都是有一層薄薄的白色。而把那層白色的部分去掉,只保留紅色的外皮,再曬乾製成的中藥就叫做橘紅。

但是目前這種藥材幾乎已經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另外一種自南宋開始便在廣東化州種植的水果化州柚的乾燥外層果皮。這時藥材來源便改變了,不再是用我們常喫的橘子,而是另外一種柚子。因此,廣東化州出產的橘紅也被稱爲“化橘紅”,2012年,化橘紅更是成爲了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實際上,橘紅與陳皮的功效非常相似。首先,橘紅可以理氣寬中。寬中,這個“中”通常指的是中焦部位,就是我們的脾胃,像是溼氣阻滯或者飲食積滯導致的脾胃氣滯,出現一系列如肚子脹氣不舒甚至腹痛,噯氣,噁心嘔吐的症狀,橘紅都有很好的效果。

其次,橘紅可以燥溼化痰,可以用於溼痰、寒痰咳嗽痰多。常常覺得自己喉嚨有痰,難以咔出,經常咳嗽也伴有痰聲,這便是痰多咳嗽的典型表現之一,中醫多認爲這是痰溼阻滯於肺,影響了肺本身正常宣發肅降的生理功能,以及肺附屬的部位如咽喉、鼻等出現不適,橘紅就可以用來化痰利肺。同時,燥溼也可以燥脾胃的溼,所以脾胃被溼氣困阻的時候也可以使用橘紅。

橘紅這兩個功效,和陳皮基本是一樣的,但它有着另外一個陳皮沒有的功效,就是發表散寒。所以橘紅可以用於治療風寒表證。感染了風寒邪氣出現頭痛、怕冷發熱等症狀時,就可以使用橘紅來解決,除此以外,橘紅還能化痰以止咳,因此風寒感冒伴隨咳嗽的話橘紅則能產生更明顯的療效。

這便是橘紅和陳皮的區別,主要表現在用藥來源和具體的功效兩方面。但橘紅同陳皮一樣,偏於溫燥,所以陰虛血熱、或者是陰虛導致的咳嗽一樣不建議使用,且氣虛的患者也應該慎用橘紅。

南宋時期化州產出的化州柚製成了橘紅進貢給朝廷,在朝廷發現了它很好的功效以後,便開始推廣,一直至今天,化橘紅成爲了廣東省的道地藥材之一且成爲了高品質的代表,臨牀上也漸漸開始用化橘紅取代了一開始的橘紅。但歸根溯源,並不是一開始化州柚便是橘紅的藥材來源,這也是橘紅和化橘紅最大的區別。

【本文由“金蘭中醫學社”新媒體獨家出品,圖片來源於網絡。作者無常,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