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貫徹落實《關於在高校實施共青團“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的意見》總體部署要求,進一步推進江蘇省高校共青團“第二課堂成績單”建設工作,加強各高校間工作經驗交流,推進高校“第二課堂網絡平臺(PU口袋校園)”建設,進一步深化建設高校共青團“第二課堂成績單”。於2018年11月8日,在南京雙門樓賓館召開了“江蘇省高校共青團“第二課堂成績單”工作推進研討會”暨“依託PU平臺推進高校共青團第二課堂成績單建設工作推進會”。

參加本次會議的有江蘇團省委學校部副部長卜路、學校部曹慧秋老師、PU口袋校園副總經理鄭嵐以及河海大學、蘇州大學、南京工業大學、江蘇大學、淮海工學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金城學院、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無錫職業技術學院等24所高校第二課堂的分管老師。

研討會開始前,卜路副部長在講話中首先指出,“第二課堂成績單”是高校共青團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借鑑第一課堂的工作模式與內在機理,將團組織的活動與項目課程化、制度化、規範化的一整套工作體系。江蘇省高校依託PU平臺對學生第二課堂課程參與過程和成果進行真實客觀記錄,並通過大數據分析精準實施第二課堂活動供給側改革,大部分高校目前取得了不錯的成效,希望各高校能夠繼續深化應用,在制度顯性化、過程可控化、項目課程化上深入探索。同時卜路副部長對河海大學、南京工業大學、淮海工學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金城學院、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等高校,在平臺建設、機制建設、課程建設、評價應用等方面取得的成效表示了認可。

(團省委學生部副部長 卜路)

隨後PU口袋校園副總經理鄭嵐系統的講解了平臺截止到2019年3月的產品規劃及升級方案,並重點介紹了平臺部落成績單和第二課堂課程項目體系搭建的相關方案,並向與會領導老師徵求開發建議及改進方向。會上,河海大學、蘇州大學、南京工業大學、江蘇大學、淮海工學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金城學院、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無錫職業技術學院等24所高校代表交流了各自學校“第二課堂成績單”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以及總體目標。各個高校代表根據PU口袋校園平臺使用經驗,從數據對接、學分學時、課程建設與個性化定製等幾個方面進行了深入的溝通與交流。

最後卜路副部長髮表總結性建議。表示,高校“第二課堂成績單”建設還需不斷完善優化,提升第二課堂與第一課堂的融合互動,把握好“量”與“質”的關係。提升共青團在思想引領方面的作用。繼續加強課程化體系和評價標準化建設,加快平臺科學化提升,努力使“第二課堂成績單”與學校教育教學工作、與學生參與團學課外活動之間實現無縫隙的嵌入、客觀性的記錄、價值性的導引、簡便性操作的初衷。

2018年第二課堂進入深化改革階段,育人導向、出口導向逐漸顯現,PU平臺在上半年的產品調研及典型性高校深入合作中廣泛採取建議,充分考慮到各高校不同的推進階段、應用場景、培養方案,提出模塊拼接1+X的搭建方案,爲各高校提供更專業、可定製化的平臺支撐。同時PU口袋校園也在積極打造常態化交流機制,爲全國及各合作省份高校搭建一個智能互動、高效便捷的雲平臺。實現第二課堂教育教學過程管理、收集反饋,監督、考覈、評價、認證的數據化。注重發揮平臺在思想政治引領、價值引領和服務學生成長成才方面的作用。

PU(Pocket University)口袋校園是由天宮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自主開發,國內領先的大學生成長服務體系提供商。專注於爲高校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升提供系列服務。口袋校園從學生個體特質出發,提供貫穿能力提升的“素質培養”以及“職業培養”雙重指導,根據企業對於員工的需求模型培養“行業精英”,幫助學生完成從“學生族”到“社會人”的轉變。

學生憑學號登錄口袋校園,在線建立社團、開展活動,並通過參加活動獲得二課堂學分。同時在平臺進行專業測評,通過平臺大數據處理分析獲得專業技能培訓推送,爲求職創業提供必要的鋪墊。口袋校園憑藉自身極強的工具性、服務性以及個性化定製的特點,將學校和學生這兩大用戶主體緊密結合,打造成爲高校信息化管理和活動管理平臺。並且通過對企業創就業出口探索,實現對學生“完人教育”的初衷。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