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语

马化腾

鹅厂的梦是什么颜色?

即使你不怎么打开QQ,也不妨碍这只企鹅不断跳入你的视线。

今年过山车般的大起大落,实在是让腾讯出尽了“风头”。潘乱那篇《腾讯没有梦想》更是将其推至风口浪尖。

成文之时,腾讯的股价刚从年初高点的476元港币,跌到382元,潘乱一度感慨跌幅已经超过一个百度的市值了。到11月初的时候,251元低点的股价则已经接近腰斩,两个百度都打不住。如果有评年度乌鸦嘴奖的话,大概潘乱会是众望所归,而没有梦想,也成功的击败了剽窃、游戏沉迷等负面印象,成为腾讯新的形象污点。

潘乱把一部分锅扔给了刘炽平和首席战略官James,目前腾讯的日常运作主要是Martin(刘炽平)+James的组合,在潘乱看来,这对前高盛组合过分关注短期ROI的投行思维,要为腾讯今天的困境负责。

互联网企业做投资好不好?谷歌的母公司Alphabet旗下就有3支基金,据Crunchbase 数据显示,2017年Alphabet在一级市场上进行了103笔投资。有趣的是,榜单第二名就是腾讯,然后是软银和英特尔等,看起来变得越来越像投资公司的互联网公司远远不止有腾讯。所以真正要被诟病的,并不一定是投资,而是腾讯在产品创新和组织演进上的衰退。假如有一天,腾讯变成了另一个雅虎,那么投资反而可能会变成加分项,或是“曾经最聪明的行为”——如果同样刨去投资剩下的资产为负值的话。

腾讯没有梦想,还有一部分的锅扔给了马化腾,在文章中,潘乱将马化腾同另一个喜欢天文学的少年贝索斯进行比较,得出结论是“他对于这个世界应该有什么事没有强烈预感的。”简而言之,马化腾的成功,一定程度上是时势造英雄。企业家的性格会影响企业的态度和性格,如果腾讯慢了一拍或者几拍,那马化腾一定没快起来。

这个事情,很难单纯用梦想来解释。《财经》杂志副主编马克在点评这篇文章时说:“这是一篇偏颇的文章,腾讯当然是有梦想的,但这绝对是篇好文章。”

如果有的话,腾讯的梦想是什么呢?马化腾的梦想又是什么?

 

“WE”的天文计划

马化腾当然有梦想,梦想着成为一名天文学家。那是在2013年的11月10日,在深圳的腾讯首届WE大会上,马化腾在“通向互联网未来的七个路标”的演讲中所说的。

 

当然,这是作为开场的段子来说的,不过Pony(马化腾)对天文学的热爱是真的。在演讲中他谈到了一个故事,因为城市光污染很严重,所以很难看到星星,后来他创始团队的一个同事,同样是一名天文爱好者,和他说,他在云南丽江的雪山上买了一个民居,搭建了一个天文台,联网之后,可以进行远程控制,让机器自动观测并传回照片,在城市里也可以仰望星空。

 

这个故事听起来既文艺又土豪,深深的打动了马化腾。更有趣的是,“当然你们在座的人会说,为什么他就能够随随便便买一个房子呢?因为他是腾讯的创始员工。”

马化腾可能想不到,他提前回答了一个5年后的问题:“所以我这个小故事就是说,我们虽然在做企业,但是我们没有磨灭了我们的梦想,我们还是追求我们的科技、追求我们的IT,如何能实现一些很酷的、能够没有这些技术做不到以前想象不到的事情,我始终是抱有这样的一种热情。”

这种对“想象不到的事情”的追求,在WE大会上还可以看到。WE大会被认为是腾讯“非商业化”的大型活动,腾讯对其的定义是,致力于探索和分享互联网和科技界最前沿的思想和技术。不知道是不是和马化腾的个人爱好有关,在我最近参加的两届WE大会上,去年最大的关注点,是开场的霍金所演讲的“突破摄星”计划。(【热点】霍金在腾讯WE:从200万年前到100万年后)而在今年,让人最感兴趣的,是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Kip Thorne有关宇宙和黑洞的话题。

关于这位科学家,也有很多有趣的话题,比如他是霍金的老朋友,曾和霍金打赌两次都赢了,其中第一次历时16年,最后霍金输给他了一年的色情杂志《阁楼》。篇幅有限,更多的介绍可以看这个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B2aKo8X8_Rw_Id470mzGbw 

 

另一个很有趣的是,即将替代天文界的“老伙计”哈勃望远镜的“世界最强太空望远镜” ——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来自欧洲航天局的Mark McCaughrean教授对项目的介绍,一度让我的工程师情节爆发,想要把这篇文章的标题改为《别了,哈勃》。

除此外,还有世界范围内首次人工创造单染色体的真核细胞的覃重军,担任《自然》杂志总编辑达22年之久的菲利普·坎贝尔,完成全球首例猕猴体细胞克隆的蒲慕明等专家学者,带来了各自领域最新的科技进展。

 

不过这些很酷的事情,很明显,靠腾讯的科技和IT是很难实现的(准确地说是不沾边)。那靠什么可以实现呢?在·WE大会上,有一个头衔很有趣的人出现——腾讯首席探索官,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网大为(David Wallerstein)。

 

他带来了一个目标宏大的演讲:“今天我想讲的是,我们如何能够在地球上建立新的机制……能够拥有前所未有的思想,不断提升养活世界上不断增加的人口的能力。”为此他甚至创造了一个新的词汇:FEW(食物、能源、水)。

 

David Wallerstein曾服务于MIH,并主导了MIH对腾讯的投资。2001年他加入腾讯时,腾讯还只有45人。网大为的名字蕴意“互联网大有可为”,2003年,他曾以6万美元(当时约50万人民币)购买了www.QQ.com域名,Customer Engagement(用户参与)概念也是2005年网大为开始在腾讯内部推广的。“我大概一半的时间,我和团队会花时间了解地球级的问题,另外一半时间就去寻找到合适的公司,合适的创始人,合适的技术,可以应对这些地球级的问题。”在他主导下,腾讯在海外进行了几百笔投资,这些投资大多数和腾讯自身的现有业务并没有太多的关联,例如与太空旅行、水资源、空气质量相关的初创公司等。

 

如果腾讯真的是一家投行,这些投资会让人觉得这是一家很有情怀的投行,而且业绩也不错。年初时,刘炽平在腾讯投资年会上分享,腾讯过去数年投资了超过600家企业,新增加的价值已经超过了腾讯本身的市值。问题出在哪里呢?腾讯依旧在赚钱,但让人失望的是,没有看见新的强增长点,或者说我们所期待的,新的“爆款”产品。

“化腾猜想”和20周年的Linktime

腾讯做减法的一个结果是,从“全民公敌”时代走过来,现在的腾讯经常提到的是生态伙伴、数字化助手、跨界合作和数据保护。以前的形象让人畏惧,现在的形象,却让人有些迷茫。

 

和许多互联网大佬不同,因为眼光独到而成就事业的鸡汤故事,或是预测性的名言和马化腾挂钩的很少(和另一位马老板形成鲜明对比),反倒是调侃的段子不少,比如曾经觉得寻呼机比企鹅更适合做公司形象、认为云计算还远得很等。但作为经历了互联网从无到有,从PC到移动时代的第一代互联网企业家领袖,他对科技突破影响力的了解毋庸置疑。

 

马化腾曾在知乎提问:“未来十年哪些基础学科突破会影响互联网科技产业?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融合创新,会带来哪些改变?”在网上,这被戏称为“划时代的化腾猜想”。那么,缺乏远见的马化腾对这两个问题的思考是什么?

 

 “我想说在很多基础科学方面的一些变化,比如说跟数理化有关的,数学可能对算法,尤其是人工智能AI算法他们的影响非常大。物理、化学这些也是对整个材料,包括显示材料的技术,像我们手机的屏幕和以前在传统的功能机的年代,完全是不一样的,包括触屏等等,完全改变我们整个计算环境。所以这种材料学、存储的密度、电力储存的续航能力,都会极大地改变我们整个计算环境,包括整个产业界,用网络和用AI来介入到整个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是极大的。”

 

这是不久前的互联网大会上,马化腾对张磊提问的回答。一定要说的话,大概是因为事先没准备好稿子,也可能是情景的问题,他的回答有些宽泛,而一些有关质疑的问题,也回答的 比较谨慎。其中有一小段话,“大家知道,最近腾讯股价有受压,所以很多文章都出来了,腾讯没有梦想了,说腾讯不善于用好数据了,不会搞算法了,数据没有打通了等。” 许多媒体称之为对之前“没有梦想”的回答,但看完了全部速记的我有点哭笑不得的发现,张磊问的是腾讯的社会责任,马化腾这句话只是顺带说了一嘴,主要在讲数据保护的问题。

 

好在,11月9号腾讯公司内部举行的20周年司庆活动,在每年惯例的总办成员与员工的Linktime交流环节中,马化腾、张志东等创始人更实际地谈到了对腾讯战略升级及未来的看法,也对许多问题做了更正面的回复,尤其是持续了半年热度的“梦想问题”。

以下为部分资料整理:

 

Q:今天的腾讯和当初的梦想有什么不一样?

 

张志东:二十年后,我们从来没有想过会从几个人的“小作坊”,到今天有这么多的Q哥、Q妹们加入腾讯。腾讯最初的梦想,不过是“活下去”、希望更多人用我们的软件,现在我们已经成为具有非常大的能力和可能性的企业,完全超出当时的想象,这意味着腾讯这个平台应该承担更多的东西,不仅仅是商业。

Q:抛开收入、市值等不谈,希望腾讯成为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马化腾:腾讯的愿景是希望成为最受尊敬的互联网企业,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如果进一步阐述的话,一是和时代、国家的利益更加方向一致;二是和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更加融合;三是要能和业界的合作伙伴共同发展。在这三个层次体现出腾讯作为互联网平台企业的价值,才能让我们成为受人尊敬的互联网企业。

Q:产业互联网、消费互联网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在为社会和人类创造价值方面,腾讯有哪些思考?

 

马化腾: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融合过程中,腾讯最优先的是聚焦在一些我们能做而且别人做不到的事情。其他合作伙伴能实现的,也应该尽量用好他们的资源和力量,让合作伙伴发力,我们提供支持。像微信,就是希望从底层的小程序、公众号、支付再加上社交广告、云,提供一整套基础工具给各行业,这是我们在产业互联网方面的责任和义务。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期待的腾讯是什么样子?在过去的20年间,可能如张志东所说,企业的梦想就是活下去,而人们对衡量公司成功的标准就是会赚钱,越活越好,体量越大,以此为标准,腾讯非常成功。但到了今天,当我们熟悉的公司不再扮演白手起家的草根英雄,和抗争国外巨头的弱者的角色,而是成为世界前500甚至前十的大公司时,对这一代公司的衡量标准也变得更高。

 

如何成为受尊敬的一家公司?这让我想起来,19世纪20年代初美国的“淘粪运动”,对巨头们的抨击引起了美国企业对社会责任的思考和公关行业的兴起。批评于企业来说,短期上无疑是打击,但长期来看,同样是改变的契机。不久前,腾讯在20周年之际推出“科学探索奖”,每年由科学家们推选45岁以下青年科技工作者,五年每年提供60万元的资助。在20周年司会上,刘炽平正式宣布“青年英才计划”。未来腾讯将会有硬性的20%的晋升机会给予年轻人,在管理提拔上给年轻人更多的机会。

 

腾讯在不断做着调整,来应对明面上和潜在的问题。虽然看衰的声音很多,但腾讯社交的基本盘并没有丢,游戏依旧是现金牛,比如互联网大会上,马化腾就将腾讯的社会责任重点放到对社交数据的保护和未成年上网保护上。而充裕的底牌给了更多的试错空间,比起没有梦想,没有钱会是更可怕的场景,毕竟很多人,没有梦想的前提是没有钱来支持。刘炽平在司会上说,“如果在冬天的时候不断锻炼自己的身体,沉下心来做正确的事情,春天到来的时候我们会更灿烂的绽放。”

 

被认为国内最擅长做产品的腾讯,距离上一次像QQ、微信、王者荣耀这样级别的产品爆发,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不是下一次的春天是什么时候。但如果腾讯的梦想是希望成为最受尊敬的互联网企业,那腾讯应该承担更多的东西,不仅仅是商业。

作者 | 李昊原

微信编辑 | 周星如

审稿编辑 | 茉莉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