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一下这样的情景,家长们看看熟悉吗

假期中,带着宝宝去海边玩耍,宝宝拎着小桶拿一个沙铲,在沙滩上玩耍,他不停地往小桶里装沙,装满后又倒出来,然后再装满,再倒出或者还未装满,铲了几下就倒掉,再铲几下又倒掉…

还有一种情景,妈妈给宝宝买了一桶新的积木,宝宝高兴地一直在很认真地搭积木,一块一块的往上摞,妈妈也很想看到宝宝把积木搭的很高很高,像个大高楼,可是,宝宝往往搭五六块,就把搭好的推倒,然后再重搭,再搭三四块再推倒,再重新搭,一直这样重复着....

这两种情景是不是很熟悉呢

有时候宝妈们在旁边很是着急上火,有的压不住情绪,还向宝宝大吼:干嘛又倒掉!干嘛又弄歪!!可是宝宝觉得很开心,乐此不疲…一件“简单”的事情,宝宝反反复复的做着,并且还很高兴,家长们真的很是搞不懂

其实,宝宝的“反复做事”这一行为对于宝宝是非常有利的。

一,宝宝反复做事,是一种自觉性的探索学习的过程,一切事物都是美好的,对于孩子来说,都是新鲜的,成人往往觉得很平常简单的事情,在孩子看来却是好玩的陌生的,宝宝们需要探索,需要用手,眼,鼻等器官去感知,所以宝宝会乐此不疲的自己玩一样东西,反复推敲,反复练习,这就需要宝妈们,放开孩子的双手,大脑,眼睛,空间,时间等

让宝宝们自由地玩耍,不要刻意地要求宝宝按照妈妈的意愿做事情,比如,给宝宝买了一个漂亮的蛋糕,本想让宝宝乖乖的多吃一点儿,可是,宝宝又是抓水果,又是抓蛋糕上面的玩具,还把奶油弄得脸上,衣服上都是,不要因为这样而着急上火,其实宝宝正在感知蛋糕,并初步理解蛋糕这一概念

二,宝宝需要通过对游戏材料或动作过程的反复体验,

来探索和试验一些新概念,或是渗透他们暂时不能理解透彻的概念,拿搭积木来说吧,搭几块积木就把它弄倒,重新开始,在这样简单的反复操作中,体验搭积木的快乐和积木倒塌的刺激感觉,慢慢地渗透为什么倒塌这一概念,大积木搭在小积木上面的时候,积木容易倒塌,反之,不易倒

三,“重复性”的玩耍其实也是一种自我锻炼,

是宝宝自发地提高某种身体能力(运动能力、手部精细动作)并进行独立学习的训练过程,比如,刚开始会走路的宝宝,会让妈妈扶着走台阶,上去台阶再下来,上去再下来,宝宝高兴地不停地反复上下台阶,累的妈妈嘴里不停地唠叨,这有什么好玩的[流汗],宝宝们通过反复上下台阶这一简单的动作,来训练或锻炼自己的走,爬,跳等动作能力,还进一步发展宝宝的眼,脚等动作协调能力

四,宝宝的“反复做事”是自发性的,主动性的

是宝宝们一种自发的独立学习过程,他与我们成人鼓励孩子反复练习某种能力的过程是不同的。他与我们成人鼓励孩子反复练习某种能力的过程是不同的。前者是自发的、主动的,而后者则是诱导的、被动的。

其实,在人的一生中,除了主动学习就是被动学习也非常好理解,大家可以理解为,主动学习是自己愿意去做,喜欢去做的。被动学习,当然就是不情愿地不喜欢的,硬着头皮做的事情了

一个喜欢一个不喜欢,一个主动一个被动,对于孩子的发展来说主动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一个孩子主动的去做一件事情,他会积极的思考,会动手制作,会与他人交流,会努力创造更好的新颖的设计灵感与理念。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主动性呢

很简单,上面我也提到过,放开孩子的大脑和双手就可以。家长不要按照大人的想法来限制孩子的行为。使宝宝在快乐的玩中学习,不仅能获得兴趣的满足,还学到了知识,何乐而不为呢。就拿,在海边铲沙来说吧,宝妈非让宝宝装满小桶再倒掉,为此还大声呵斥宝宝,吓得宝宝都不敢玩了,宝宝玩沙,本来就是自由快乐的一种游戏,并不是重复装沙倒沙的机械设备所以不要过多过强的抑制宝宝的行为

五,家长应该正确地理解孩子的重复性行为就是进行独立学习的过程,

还应该在孩子进行这种重复的独立性学习过程中给予支持和帮助。当您看见宝宝反复地做一个动作,或重复完成一件“工作”时,您会怎样做呢?您会逼迫孩子说出这样做的目的?或者您会给孩子讲,他做的事情多么“无聊”?您会直接制止?等等

不不不,我认为,这些都不可取。您应该,确保宝宝的操作环境卫生和安全,无危险物品

您应该。尽量不打扰宝宝,让宝宝尽可能自己单独操作或玩耍。您应该,积极配合宝宝的操作,给予微笑和鼓励

六,为了更好地帮助孩子进行独立学习,在生活中您还应该这样做

学会欣赏孩子的反复做事这一行为,还要给宝宝创建游戏环境,帮助孩子反复玩耍或操作,掌握理解事物或玩具的概念,发现宝宝在反复做事中的不同,鼓励宝宝创新思维发展。创设一些小游戏,例如,捡豆子,夹珠子,穿纽扣等等

在宝宝的反复做事这种行为上,最好不要强迫孩子按照您的意图来反复练习某种能力,一定要尊重孩子自己的规律。让宝宝充分做游戏的主人,获得内心的自由与快乐。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