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做空調之心久矣。從2014年小米與美的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到2015年雙方聯手推出主打青春、智能的空調,再到7月23日米家宣佈推出互聯網變頻空調,小米在空調領域的佈局至少有四五年了。

米家空調產品本身很一般 但格力們需警惕小米IoT生態鏈

米家發佈新的互聯網空調產品,釘科技首先聯想到的是雷軍與董明珠的對賭協議。因爲,在二人公開10億元對賭後不久,董明珠就進入了小米擅長的手機領域。而雷軍以互聯網模式攻入格力擅長的空調市場,也並不讓人意外。

從目前來看,格力手機幾乎淪爲“笑話”,在市場上毫無存在感,也無法對小米形成實質性威脅。那麼,小米米家空調是否對董明珠的格力產生了有效的衝擊呢?

釘科技注意到,至少到目前爲止,米家空調還是非常弱小的,也完全不能對格力空調造成些許衝擊。

小米和美的合作的首款空調在2015年推出後,沒有在家電行業引發震動,很快就銷聲匿跡了。小米和美的的合作,此後也沒有結出更多具體的成果。2017年8月,智米又推出一款售價高達4399元的1.5匹變頻空調,同樣很快沒有了消息。

而最新一次業界比較關注的消息是,小米空調找到了長虹空調做代工,並與擁有格力背景的三友環境技術公司合作。

看得出來,雖然小米有心做大空調業務,但現實情況卻是,市場並不買賬。那麼,新推出的米家互聯網空調有沒有可能破局呢?

從產品上看,這款米家互聯網空調並不驚豔,在釘科技看來,其唯一的技術亮點是“0.1度精確控溫”。但據釘科技瞭解,0.1度精確控溫技術是長虹變頻空調獨有專利技術(專利號:ZL200910312265.4)。

該技術可根據室內負荷準確調節制冷劑流量,實時對室溫以0.1度的精度進行精微控制,絕對領先行業1-0.5度精度的溫度控制水平,不僅可以杜絕溫度超調帶來的資源浪費,還可以避免溫差波動帶來的不舒適感,徹底解決忽冷忽熱現象。

不過,米家空調此前爆出的代工方就是長虹空調,因此其使用這一技術並不奇怪,應該也是得到了長虹方面的授權和技術支持。

但就這一技術本身來說,因爲長虹空調早已推出過,因此也算不上是新技術。米家互聯網空調的“黑科技”不僅需要別人支持,更談不上是填補市場空白。

在能效方面,米家互聯網空調爲三級,並不省電,能源效率只算是市場的平均水平。

米家空調產品本身很一般 但格力們需警惕小米IoT生態鏈

唯一讓釘科技覺得震撼的地方是售價,當然這也符合小米的特色。新發布的1.5匹變頻空調,米家的售價僅爲1999元,加上安裝費200元,也不過2199元。要知道,格力、美的、海爾等品牌1.5匹變頻空調的售價都在3000元左右。

低價的殺傷力是看得見的,但還有一些未必那麼顯眼的“殺傷力”,值得格力們注意。在米家空調的宣傳頁面上,釘科技發現其突出了兩個使用場景:一是在米家App上進行溫度調節,二是通過小愛音箱進行空調的控制。在釘科技看來,這纔是米家空調擊穿空調市場的最有利武器。

米家空調產品本身很一般 但格力們需警惕小米IoT生態鏈

在空調產品本身的能力建設上,米家做不到比格力們更好。但小米的厲害之處在於以手機爲核心,構建了涵蓋電視、音箱、手環、空淨、檯燈、插座等諸多產品得到IoT平臺。特別是小愛音箱的出現,讓語音交互有了更多落地體驗的可能,空調的出現更是彌補了小米大家電生態鏈中最重要的一環。

這意味着,如果單獨就產品本身來競爭,米家空調不可能戰勝格力,但如果以生態系統來競爭,米家空調就有格力們不具備的競爭優勢了。

從這個意義上說,米家空調只要找到靠譜的代工廠(比如長虹),並能夠讓其提供一些技術支持,使產品保持在及格線以上水準即可,更主要的是通過融入小米IoT生態鏈,反向帶動空調產品的發展。

單品的競爭不可怕,但單品的背後如果站着小米IoT生態平臺,這就值得格力們警惕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