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臺大型毫米波望遠鏡的天線使用了主動反射面(Active surface)技術,在觀測毫米波段的宇宙電波的情況下,可以克服被星際物質中的塵埃遮擋的問題,獲取更清晰的觀測結果,對於觀測專攻觀測恆星的形成。它是世界上僅次於墨西哥大型毫米波望遠鏡的毫米波望遠鏡,它可以使用毫米波段研究觀測研究太陽系,宇宙塵埃和多種多樣的星際物質。

今晚九點,#人類首張黑洞照片## 的真容將首次與人類相見,從德國天文學家卡爾·史瓦西在1916年計算出“愛因斯坦引力場方程”的一個真空解開始,無數的科學家前赴後繼的在“黑洞”上死磕。再到上世紀70年代,霍金嚴格證明了“黑洞無毛”定理,再到後來的各類物理界大神發威,黑洞變成了一個永遠伴隨着全世界物理界和天文界的話題。

愛因斯坦

今天“黑洞”終於要與我們相見了,這可以說是天文史上的一次真正的壯舉。

因爲黑洞的表現形式與其他所有宇宙中的天體均不同,人們無法直接觀察到它,科學家也只能對它內部結構提出各種猜想

而使得黑洞把自己隱藏起來的的原因即是彎曲的時空。根據廣義相對論,時空會在引力場作用下彎曲。這時候,光雖然仍然沿任意兩點間的最短光程傳播,但相對而言它已彎曲。在經過大密度的天體時,時空會彎曲,光也就偏離了原來的方向(這一偏離,你就什麼也看不到了)。

今晚大家看到的黑洞99%不是這個樣子....

所以可想而知,這次用實實在在的影像把黑洞重現以“照片”的形式有多麼不容易(無數數據的計算,數據大小不可估量,光是計算數據就耗時兩年)!而這一切這得益於全球望遠鏡組成陣列,也叫作“事件視界望遠鏡”(EHT)。這個列陣是由分佈在全世界的八臺頂級望遠鏡組成,下面就讓我們一起看看這些地球上低調的“千里眼”吧!

看之前先解釋一個名詞:次毫米波

次毫米波是指波長略小於毫米的電磁波。比起大家較熟悉的無線電波段和光學波段,次毫米波段無疑稱得上是天文學中相對發展較晚的領域。次毫米波段介於紅外線與微波之間,是研究恆星形成的最佳頻段,但因其透明度較低,只能在海拔4000米以上,氣候乾燥且氣流穩定的高地才能觀測到。 所以想要拍攝黑洞,必須藉助次毫米級望遠鏡才能看到。

南極望遠鏡(South Pole Telescope)

圖片來源:wiki

南極望遠鏡,簡稱SPT,是一個位於南極洲南極點阿蒙森-史考特南極站的10米(394英寸)直徑的射電望遠鏡。它是一個微波/毫米波望遠鏡,觀測的頻率範圍在70-300千兆赫茲(GHz)之間。它的設計使其可以進行大視場的觀測(約1平方度)的同時,儘量減少地面溢出和望遠鏡光學散射造成系統不確定性。望遠鏡的表面打磨得非常光滑,曲面偏差僅爲25微米,可以進行亞毫米波觀測。南極望遠鏡的主要科學任務是調查南天球數千個星系團之間的聯繫,這些星系團可能約束暗能量的作用而處於平衡狀。

望遠鏡可在很短的時間裏大面積掃描天空,使它可以有效的調查大面積的天空。這個特點也是建造南極望遠鏡的科學目的所要求的。該望遠鏡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提供資金支持。

阿塔卡馬大型毫米波陣(Atacama Large Millimeter Array,ALMA)

來源:ALMA官網

這是位於智利北部阿塔卡馬沙漠,是由射電望遠鏡構成的大型毫米波陣。ALMA 望遠鏡陣列有 54 座口徑寬 12 米的天線以及 12 座口徑 7 米的天線,總共 是66 座天線一起協同工作。每個天線個別收集來自太空的輻射,並將訊號聚焦在天線上的接收機上。然後,所有天線取得信號經由專用的“超級計算機”相關器 (correlator計算機的名字...)處理,最後彙總在一起。

精準到毫米及次毫米波陣列的ALMA望遠鏡在毫米波和次毫米波的波長上進行觀測,觀測波段爲0.3mm到9mm,分辨率高達4毫角秒,成像比哈伯太空望遠鏡銳利十倍。ALMA前所未有的探測靈敏度、角分辨率、頻譜分辨率和成像品質,使得天文學家可以在更廣泛的天文學領域裏進行新的研究,可望探測最早的恆星和星系起源、甚至直接捕捉行星形成時的影像,這是這回獲取黑洞照片不可或缺的功臣!

阿塔卡馬探路者實驗望遠鏡(Atacama Pathfinder Experiment)

來源:wiki

阿塔卡馬探路者實驗望遠鏡,簡稱APEX,是位於智利北部,在聖佩德羅德阿塔卡馬東方50公里的阿塔卡馬沙漠上,拉諾德查南託天文臺海拔5,100米高處的電波望遠鏡。主鏡的盤面直徑是12米,由264片鋁板組成,表面的精度爲17微米(這個製造工藝非常恐怖,非常高精尖的)。

APEX的望遠鏡是用於修改阿塔卡馬大型毫米波/亞毫米波陣列(ALMA)的原型,並且就設置在ALMA天文臺的位置上。APEX被設計在次毫米波長,範圍在0.2至1.5毫米 -介於紅外線和無線電波之間- 並找到ALMA可以更仔細研究的目標。相當於它是ALMA列陣望遠鏡中的“眼睛”。

墨西哥大型毫米波望遠鏡(Large Millimeter Telescope)

墨西哥大型毫米波望遠鏡,簡寫GTM(西語),LTM(英語)。是一座在墨西哥的射電望遠鏡,於2011年6月17日啓用。該望遠鏡是在毫米波段下口徑最大且最靈敏的單一天線射電望遠鏡。該望遠鏡的觀測範圍是波長大約在0.85到4 mm 的無線電波。

這臺大型毫米波望遠鏡的天線使用了主動反射面(Active surface)技術,在觀測毫米波段的宇宙電波的情況下,可以克服被星際物質中的塵埃遮擋的問題,獲取更清晰的觀測結果,對於觀測專攻觀測恆星的形成。可以說它是這次“黑洞”觀測小組中衝破宇宙塵埃限制的排頭兵。

美國亞利桑那州天文臺SMT(Submillimeter Telescope)

亞毫米望遠鏡(Submillimeter Telescope)以前稱爲Heinrich Hertz亞毫米望遠鏡,是亞利桑那州格雷厄姆山上的亞毫米波長射電望遠鏡。它是一幢10米寬的拋物面盤,用於保護建築物免受惡劣天氣的影響。使用望遠鏡時,建築物的前門和屋頂都會打開,該望遠鏡1993年落成。

夏威夷的麥克斯韋望遠鏡(James Clerk Maxwell Telescope,JCMT)

圖片來源:wiki

麥克斯韋望遠鏡(JCMT)是夏威夷Mauna Kea天文臺的亞毫米波長望遠鏡。 望遠鏡靠近Mauna Kea山頂,海拔13,425英尺(4,092米)。它的主鏡面寬15米,它是最大的單碟望遠鏡,工作時維持在亞毫米波長的電磁波譜(遠紅外到微波)。

它的主要任務是觀測宇宙塵埃,宇宙氣體和遙遠的星系。麥克斯韋望遠鏡與其旁邊的加州理工學院亞毫米天文臺相結合,形成了世界上第一個亞毫米級干涉儀。可以說是這兩座亞毫米級望遠鏡推動了阿塔卡馬探路者實驗望遠鏡的建設。 同時在這次黑洞觀測中起到了很好的補充作用。

夏威夷的次毫米波望遠鏡(Sub-millimeter Array)

圖片來源:wiki

夏威夷次毫米波陣列望遠鏡,簡稱SMA。位於美國夏威夷毛納基山天文臺,是由美國夏威夷大島上的史密松天體物理臺與中國臺灣省的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合作興建。

SMA不是單一的一臺望遠鏡,而是由共計8座次毫米波望遠鏡組成的列陣。這八座次毫米波陣列望遠鏡,個別直徑均爲6米,能夠共同構成一個天線陣列,用以模擬出一座直徑508米、面積大約九座足球場大小的單一碟型望遠鏡。對阿卡塔馬大型列陣起到了很好的補充作用。

西班牙30米毫米波望遠鏡(IRAM)

這是一臺由西班牙毫米波電波天文研究所負責營運的單碟30米口徑的毫米波級的電波望遠鏡,坐落在西班牙安達魯西亞 內華達山脈的韋萊塔峯。

它是世界上僅次於墨西哥大型毫米波望遠鏡的毫米波望遠鏡,它可以使用毫米波段研究觀測研究太陽系,宇宙塵埃和多種多樣的星際物質。

黑洞概念圖,來源網絡

以上8臺望遠鏡在2017年4月對兩個黑洞目標進行了聯合觀測。從2018年起,又有格陵蘭島望遠鏡、位於法國的IRAM NOEMA天文臺和位於美國的基特峯國立天文臺加入後續的研究和校準工作。

經過爲期將近兩年的觀測與數據的校準及計算,以及無數大型天文計算機夜以繼日的工作,黑洞的“照片”才能呈現在我們大家眼前。

所以,欣賞黑洞時不要忘了這些發力兩年“千里眼”!對於黑洞照片的疑問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關注大美科學爲你漲姿勢

下載科普中國app瞭解最權威、更全面的科普資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