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在清末史上,曾經是被很多人唾罵的歷史人物,但是這十餘年中,又有很多寫清史的人爲她唱讚歌——但是,即便是這些唱讚歌的人,其實心裏也明白:自己這麼寫無非就是爲了有新意,能賺錢出名而已。如果真把自己寫的謊話當了真,那他一定是癡呆了,搞不懂真話和假話的區別了。
但如果能說真話,總歸還是有一些人願意說的。司馬就是其中一個,所以你可以在文末留言罵我,無論你罵與不罵,司馬總是要說真話的。
想當年,慈禧從諸多候選人中選中光緒做皇帝之際,她顯然是喜歡這個小孩子的。而稍後,她對這個男孩子的培養,也不能說完全沒有用心,事實上光緒帝真的得感激她,可以說她和他之間,確實有一種類似母子之間的情感。
但是,慈禧除了是一個女人之外,還是一個真正的權謀家(當下這類玩權謀的人大受吹捧,慈禧之外還有司馬懿、羋月等等,越是心狠手辣越是受大衆的歡迎,這背後的心態,其實就是羔羊崇拜惡狼的心態,但實際上,你崇拜惡狼,難道惡狼就會放過你了嗎?)。
對於慈禧而言,權力顯然比親情更重要,當年她能幹掉丈夫指定的輔政大臣,能整小六、暗算慈安,難道說她就跟那些輔政大臣,跟六王爺,跟慈安有不共戴天之仇嗎?
同樣的道理,慈禧最後整死光緒帝,也未必就是她有多恨光緒,只不過一切的一切,全在於利害二字。
而反過來看光緒,他就沒有老佛爺那種深入骨髓的陰狠毒辣(不要以爲找個外貌慈祥的老太太來演慈禧,慈禧就不毒辣了),實際上他打小就生活在這個老婆子的陰影籠罩之下,慢慢養成的懦弱個性,真的是很難改變的。
所以,雖然他做了皇帝,卻始終下不了決心翻盤清算——倘若他讀史記,就該明白當年嬴政是如何對付他孃的,嬴政他娘只是淫而已,而老佛爺卻是要把他當作手掌裏的麪人——實際上,光緒要明白:他如果想安安穩穩做一個真正的皇帝,就一定要以殘酷無情的手段,將慈禧的勢力完全清除纔行。
但是,光緒猶豫不決,他既想當一個真正的皇帝,又不敢清除慈禧的勢力,甚至不敢或是不懂如何培植屬於自己的勢力,慢慢地把實權拿到手裏纔是最根本的問題。
而在實權到手,朝廷上的太后派陸續靠邊站,忠誠於皇帝的大臣成爲主流之後,你光緒願意變法就變法,願意守舊你就守舊,那都是你的事。
但是,在實權沒到手之前,你說要變法,那簡直就是白扯?因爲大臣都聽太后的,而太后很自然地會認爲,兒皇帝居然要變法了,變什麼法,不就是要把老佛爺的法變成你的法麼?
也就是這一刻起,光緒的命運完全改變了。
事實上,如果光緒真的要變,更應該依靠的是李鴻章、張之洞、袁世凱這些人,他們是實幹家。而且更重要的是,如果光緒拉攏他們,他們是願意忠於皇帝的。因爲光緒有一個優勢,那就是年輕。別的不用說,你就耐心足一點,慢慢地把慈禧熬死,剩下的不就是你光緒說了算麼?
然而,光緒衝動了,着急了,而且一着急就選了頂沒譜的康有爲,
所以,慈禧擺擺手,便把光緒給拱倒了,這時候你說她沒有殺掉光緒的心,只能說你太天真。不殺,只是因爲不能殺。外國人瞧着呢?大清國的子民都瞧着呢!
但到了最後一刻,慈禧再不殺光緒,那就忒不合理了——因爲如果不殺,光緒遲早能做真正的皇帝,那時候,就算光緒不清算慈禧,手底下一幫大臣也會很積極地起鬨。
而殺了光緒,又該立誰爲君呢?立個成年人好不好,慈禧說不好,還得小孩子,爲啥呢——因爲如果是成年人,他必然知曉光緒爲啥死,也必然會站在同樣的立場之上,同情光緒,唾罵老佛爺。
所以,千算萬算,慈禧唯有一招,那就是再立個小孩子皇帝,等他長大之際,都猴年馬月了,誰還會矯情當年那些後宮恩怨呢!
人心,是多麼惡!從來不曾改變過。
今後我們一定會給大家分享不同的觀點,讓你走進歷史的海洋,非常感謝你們的觀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