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及竇漪房,不由讓人想起《美人心計》中林心如塑造的竇漪房形象,她聰明能幹,機智過人,文帝有她這位賢內助,才能順利登基稱帝。在劇中大漢江山能夠穩定發展,全歸功於竇漪房,除此之外她還能讓漢文帝對她一心一意,《美人心計》簡直把竇漪房神化了,任何人都不是他的對手,那麼正史上的竇漪房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她真的有那麼聰明嗎?
竇漪房陰差陽錯成爲代王寵妃
竇漪房趙國邯鄲人,出身卑微,因爲家境貧寒,他的弟弟竇少君被多次轉賣,到了竇漪房發跡後才得以重逢。
呂后掌權時,竇氏以良家子的身份入漢宮伺候呂太后,也就是呂太后身邊的一個小丫鬟,呂后當時對諸侯王不太放心,她爲了監視和拉攏劉家人,除了實行“呂劉聯姻”以外,她還準備從自己的宮中爲每位諸侯王各挑選五位顏值高的侍女,賞賜給他們。
竇氏聽說以後,她找到負責遣送的太監,請求他把自己分給趙王,因爲竇氏是趙國邯鄲人,她想離自己的家人近一些,太監當時答應了竇姑娘的請求,可是後來太監並沒有把她送去趙國,可能是太監忘了,也有可能他不肯殉私情,總之竇姑娘被分給了代王劉恆。
竇姑娘看到名單公佈以後,又哭又鬧不願意去代國,但是皇命難違啊,竇姑娘別無選擇,她只能跟隨其他四位侍女一同去代國,可能是因禍得福,竇姑娘來到代國以後,得到了劉恆的專寵。
不久竇姑娘誕下長公主劉嫖,後來又誕下兩名男孩,分別是後來的漢景帝劉啓和梁孝王劉武。
母憑子貴主後宮
竇姑娘在入代宮之前,代王劉恆已經有了王后,而且這位王后還生育了四個男孩,按照古代嫡長子繼承製,竇姑娘的兒子自然無緣王位,然而她卻再次受到幸運之神的眷顧,因爲代王王后離奇病逝。王后病逝以後,劉恆並沒有新立王后直到他登基稱帝。
高後八年(前180年),獨攬朝政十五年的呂后病逝,大臣們與皇族派聯手鏟除諸呂,迎立代王劉恆爲新帝,是爲漢文帝。漢文帝即位後發生了一件離奇的事情,原王后所生的四個兒子在他即位三個月內突然離世,史書沒有記載他們的死因,但是很多學者認爲原王后是呂后的孃家人,而這四位皇子死於諸呂之亂,這種說法雖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到目前還沒有得到證實。
已故王后的四位皇子相續離世,對於竇姑娘來說是天大的喜事,很快漢文帝在大臣們的勸誡下立劉啓爲皇太子,不久薄太后對文帝說:竇氏爲太子生母,理應冊封爲後,文帝採納了母親的建議。
可見竇姑娘非常幸運,她到了代宮以後,王后和其生育的四位皇子全部病逝,把位置給竇姑娘空了出來,給了她升遷的大好機會,一般受益者被認爲是頭號嫌疑人,可是竇姑娘並不是兇手。所以說既是受益者又不是兇手,對於竇姑娘來說無疑是天上掉下了大餡餅,正好砸到她。
後來竇皇后因生病導致失明,文帝也漸漸對她失去了寵愛,此時文帝專寵同樣來自邯鄲的慎夫人,慎夫人在宮中常常與竇皇后並排而坐,幸運的是慎夫人並沒有生下一兒半女,對竇皇后來說構不成威脅。
公元前157年,漢文帝劉恆走完他46年的歷程,在未央宮駕鶴仙逝,享年46歲。
太子劉啓即位以後,尊竇皇后爲皇太后,從此竇氏走上人生巔峯,成爲普天之下最尊貴的女人。
竇太后霸氣十足
景帝即位以後,竇太后顯得格外霸道,這位老太太向來喜歡小兒子梁王劉武,由於梁王受寵的緣故,他得到的賞賜數不勝數,財富超過了京城,梁王還在自己的梁國大興土木,修建豪華的王宮,出行時的排場堪比當今天子。
竇太后覺得梁王受到的恩惠還不夠,還想讓景帝把皇位傳給梁王,景帝對自己母親的小心思可是看得非常明白,他知道自己的媽媽偏心,一次景帝在自家家宴上,酒後突然說等他去世以後,把皇位傳給弟弟梁王,旁邊的竇太后和梁王聽後可激動壞了。
竇太后一直想讓自己所有的兒子都過一把當皇帝的癮,竇太后天真的想法遭到她堂侄子竇嬰的反對,從此竇太后開始記恨竇嬰。
公元前151年,漢景帝廢薄皇后,一年以後景帝下令廢太子劉榮爲臨江王,景帝知道自己的母親不是省油的燈,所以在劉榮被廢以後他一直沒有新立太子,景帝在等待自己的母親發話。
果然竇太后找到景帝,對他說了一番話,暗示景帝立梁王爲繼承人,卻遭到以袁盎爲首的一批大臣的反對,袁盎爲此付出慘重的代價,他得罪了梁王,後來被梁王派出的刺客殺害。
竇太后沒有想到立梁王爲繼承人會遭受這麼大的阻力,她希望小兒子即位的夢想自此化爲泡影,從此以後竇太后再也沒有提過樑王繼承之事。
其實景帝城府很深,他先答應自己的母親將來把皇位傳給梁王,後來又讓大臣們出面公然反對竇太后,讓大家認爲不是他不願意把皇位傳給弟弟,只是“兄終弟及”會引發衆怒。
景帝中六年(前144年),梁王入京朝拜後,想在京城多待幾天,卻遭到景帝的反對,梁王回去後鬱鬱寡歡,不久中暑去世,竇太后以爲是景帝是殺了梁王,一哭二鬧三上吊,絕食不喫飯,
後來景帝把梁國一分爲五,分別封梁王的五個兒子,並賜他女兒湯沐邑(整個縣的租稅),竇太后這才高興起來。
竇太后並不聰明
在武帝朝以前漢朝的形態是黃老學說,武帝以後是儒家學說,竇太后篤信黃老,她規定自己的兒子和她的孃家人只允許讀老子的《道德經》,由於竇太后比較霸道,景帝也只能迎合母親,導致當時很多儒家博士得不到重用。
武帝登基以後想推行儒學,竇太主是竭力反對,爲此她還結交大臣干預朝政,在祖母的壓制下,武帝也不敢大推儒家學說,直到竇太主去世,漢武帝才正式推行儒家學說。
西漢初年爲什麼要採取“無爲而治”的黃老學說,因爲在西漢建立之前,國家和老百姓經歷了秦末大亂、楚漢戰爭。西漢建立以後又經歷異姓諸侯王叛亂和諸呂之亂,國家經濟受到嚴重的創傷,老百姓喫不飽穿不暖,居無定所,這個時候需要採取休養生息的政策。
文帝面對匈奴的入侵,國家在軍事、經濟都不強的情況下,他也只能採取“和親屈辱政策”。後來漢朝經過文帝、景帝兩朝的發展,經濟得到恢復,此時農民階級受到地主階級的殘酷壓迫,他們敢怒而不敢言,匈奴又不斷騷擾邊疆,給國家帶來極大的損失。
這個時候黃老學說已經不能滿足需要,國家迫切需要強化君主專制。竇太后沒有文化,她看不明白,所以說正史上竇太后並沒有那麼厲害,她被電視劇神化了。
漢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竇太后去世,與文帝合葬於霸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