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14 08:46 | 义乌商报

佛堂老街 资料图

项目建设是发展之源、民生之本。自9月份以来,义乌市佛堂镇为了全面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举全镇之力,深入开展重点项目征拆“组团摘牌·攻坚比绩”活动,攻下了一个又一个征迁“堡垒”,拔除了一批阻碍重点工程向纵深推进的“钉子”,确保攻坚竞赛继续走在全市前列。一个多月的时间里,96户遗留难题完成攻坚64户,解决了一系列长期悬而未决的难题。

重点民生项目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和地方长远发展。眼看着古镇主入口工程、朝阳西路拓宽工程、东风河江东路区块有机更新工程等一系列重点民生项目因存在征迁安置问题而导致进展缓慢,佛堂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急在心里。为此,佛堂对全镇的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进行了全面梳理,按条块划分成10大组团,分别由镇领导挂帅,组成14个攻坚小组,全面打响了佛堂镇重点项目“拔钉”征拆战。

搬迁是为了腾出空间,为区域产业提升创造条件。杨宅征迁和蜜蜂集团搬迁,是义乌首个高校招引项目——— 中国计量大学的基础工程,是双江湖产业规划布局、科教板块建设开发的破题之举。此前,在双江湖指挥部和佛堂镇的共同努力下,克服蜜蜂集团股权产权复杂、遗留问题不少的困难,顺利完成了搬迁。赶在10月19日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举行奠基仪式之前,杨宅村打了一场漂亮的征迁战,实现了800余农户征迁签约,搬迁坟墓825穴,征用村内土地共计106亩。

然而,为了配合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的征迁进度,有近20户杨宅村村民仅是跟政府空签了拆迁安置协议,因家庭析产或确权等方面存在各种问题,并未进行拆迁协议的实签。这当中,还有大量的协调工作需要政府部门去解决。因此,在重点项目征拆“组团摘牌·攻坚比绩”活动中,两个工作组依然脚步不停歇,走街串巷做工作,确保实现和谐征迁。王宅工作片主任郑旭华一有空就带着工作人员来到拆迁现场,一边看着拆房子,一边帮助杨宅村民解决遗留问题,让空签协议一步步变为实签协议。

镇党委委员张祝时是佛堂朝阳西路拓宽工程拆迁安置的责任摘牌领导,他认为只要工作做得足够细,只要能帮助老百姓消除顾虑,征迁工作就没有过不了的坎。在朝阳西路拓宽工程中,渡磬北路和江滨路岔口位置,4户位于拐角处的住户因安置地块选址问题,犹豫不决,整整拖了一年有余,严重阻碍了工程进度。张祝时和组员们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开展工作,把4户人家的事真正当做自家的事去操办,帮忙选址,一起分析利弊,而等协议签订后,更是安排了熟悉操作流程的工作人员予以全程代办。张祝时说,对于政府工作,老百姓一贯十分支持,他们的合理诉求一旦与拆迁政策相契合,解开心结就是一念之间的事。张祝时觉得工作之所以如此顺利,4户人家能在重点项目征拆“组团摘牌·攻坚比绩”活动中快速完成拆迁协议的签订,与镇政府坚持不懈开展基础工作密不可分。

城区工作片的工作人员陈进参与了渡磬北路另外3户住户的拆迁安置工作。这3户房子地理位置优越,3间6层的房子,年租金都在15万元以上。3户人家一致要求安置于较好地段,并希望提高征迁补偿款。

古镇主入口工程是佛堂这两年来持续打造的重点民生工程,在镇政府的强力推进下,渡磬北路沿线的房子已陆续拆除,剩下的3户已经成为孤岛。在工作中,陈进在镇党委委员徐小军带领下,不厌其烦地上门做工作,始终坚持“政策刚性、服务柔性”,在政策体系上,与全市一碗水端平,征迁工作与城区有机更新体系相融合,做到有据可依、有据必依,绝不开政策口子,绝不破政策底线。事实证明,大脚掌走得越勤快,越深入,越用心,征迁推进就越顺利。在攻坚赛中,3住户终于在征迁协议上摁下了鲜红的手印。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陈进还会习惯性的绕道跑去3户人家的征迁现场,一方面看拆房的进度,提醒工作人员注意安全,另一方面,回味征迁工作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

(原标题《咬定目标奋力冲——佛堂镇重点项目征拆“组团摘牌·攻坚比绩”活动侧记》,原作者楼一强。编辑童晓)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