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犹记当初有分析认为,莫迪成功促成特朗普访印的重要收获之一就是促使美国承认印度的地位。4月10日,白宫就关注了莫迪和印度总统等。

  美方的脸如六月的天,说变就变。回想2020年2月24日至25日特朗普访问印度时,在板球场获得了11万人的欢迎,呼声震天。美印关系也升级为“全面全球战略伙伴”。如今刚过2个月,印度与美国的“蜜月期”似乎就出现了提前破裂的兆头。



  犹记当初有分析认为,莫迪成功促成特朗普访印的重要收获之一就是促使美国承认印度的地位。印度以原则上配合“印太战略”为条件,换取成为美国的“准盟友”。莫迪在很多方面都需要美国的支持,其中之一就是希望美国不要干涉印度的内部事务。


  现在看来,莫迪的这个美梦仅仅维持了2个来月。现在美印之间又出现了新的矛盾,而且还出现在新德里方面最不愿意看到的领域——宗教。


  印方4月28日斥责美国“国际宗教自由委员会”严重歪曲事实到了一个新水平,还声称要针对美国这个机构采取行动。


  让印度如此恼火的直接原因是,“国际宗教自由委员会”声称印度虐待少数宗教团体,还要把印度踢入“关注名单”。不仅如此,针对那些侵犯少数宗教团体的印度人,该组织还要求针对他们实施制裁,包括冻结资产和禁止入境美国。作为联邦部之一,“国际宗教自由委员会”具有跨党派独立运作的背景,主要职责就是监督和观察别国有无违反宗教自由的原则。


  美方的这种干涉,或许令印度方面涌起不太美妙的回忆。2002年,在印度教信徒占多数的古吉拉特邦,发生了一次血腥冲突,造成至少千人死亡。莫迪当时正主掌该邦,纵容了印度教徒对信仰其他宗教的人进行屠杀。而美国在2005年认定莫迪对冲突负有责任,对其进行了制裁,包括禁止他入境美国。



  莫迪是印度教信徒,而印度教徒占据印度选民总数的80%,莫迪所属的人民党长期宣扬“印度教至上”、“印度属于印度教徒”等。可以说,印度教徒就是莫迪的基本盘。通过压迫其他教派,莫迪获得了足以当选首脑的选票。就在2019年12月,莫迪当局还主导通过了《公民身份修正法案2019》,公然排除了信仰某种宗教的人群,侵犯了他们的平等权,激起抗议和不满。


  对于有“前科”的莫迪而言,美方的这种敲打的做法显得目标明确,而且打击精准。


  美印关系恶化的另一个迹象是白宫官方社交账号突然“取关”了莫迪和印度总统。4月29日,《今日印度》网站报道称,白宫方面本来已经关注莫迪和印度总统科温德近三个星期,如今却取消了关注。不仅如此,连印度驻美大使馆和美国驻印大使馆也遭到取关。


  白宫方面关注印度首脑,更像是一种“恩赐”,是印度妥协、听话、忍辱负重的结果。2020年4月初,印方禁止出口羟基氯苯,但这种药物被白宫方面认为可以遏制新冠病毒。


  于是乎,特朗普在4月6日的白宫发布会上直接对印度发出威胁:不解除HCQ的出口限制,就得面临报复!



  面对强横且不择手段的白宫,印度退缩了,在4月7日同意恢复对美出口24种原料药及其成药制剂。随后,特朗普4月8日在社交媒体上感谢了这一决定:莫迪在这场与病毒的斗争里不仅帮助了印度,而且帮助了全人类!莫迪的回应则略显卑微:印度会竭尽所能为人类的抗疫事业贡献力量,美印会携手取得最后胜利。


  这番话颇有“量印度之物力,结美国之欢心”的意味。果然,特朗普对此很受用。4月10日,白宫就关注了莫迪和印度总统等。


  由此可见,美方似乎把印度当成了脚边围绕的小猎犬,发现其不听话就斥责,看到它摇尾乞怜又给它个笑脸,同时甩出根骨头。


  当初印度方面的妥协,换来的只是美方的轻视。既然特朗普发现只要一发出威胁,印度就会乖乖让步,那么当然要压榨到底。


  特朗普会采取所有能够利用的手段,只要能够转移美国民众对白宫抗疫不力这一现实的注意力。而印度恰恰是一个很好的目标,主要是因为印度存在的问题太多了,到处都能让人抓到把柄。


  通过攻击印度在宗教自由方面的糟糕做法,白宫方面可以树立正义形象,这是支持率骤降的特朗普所急需的。当然,特朗普不会提及他所签署的“限穆令”,但这并不影响他跨洲主持正义,因此来作为宣传。


  现在美国的外交已经基本沦为特朗普的竞选工具,既然面临不能连任的风险,那么在实力允许的范围内,特朗普也就无所顾忌,包括公然纵容以色列占领约旦河西岸部分地区。



  到了这个地步,莫迪也就别想与特朗普再套什么近乎,不要再妄想美印之间的“友谊”。特朗普明白,如果他不再是总统,那么他将失去一切,莫迪也会忘记还曾经有这么一个拥抱过多次的“兄弟”。残酷的现实会让白宫对外更加残酷,所有国家都要做好白宫狗急跳墙的准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