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肖森今年成功進入了北京一所高校的研究生招生複試,受疫情影響,這所高校已經明確表示複試將採取網絡遠程視頻形式。是否擴招對考生來說意義重大,有報考吉林大學的考生在網絡諮詢活動上吐露心聲:“希望吉大也能多擴招一些,今年考生分數都較高,而且受疫情影響工作也無法落實,真的不希望拿着往年能錄取的高分今年都無法進入複試。

(原標題:研究生複試季開啓: 數十萬考生在線複試,公共衛生、人工智能等方向擴招)

在4月26日開始的2020年研考招生複試網上諮詢活動中,不少高校都已表示,網絡遠程複試將是唯一的複試方式。業內人士預計,將有幾十萬考生通過在線方式參加複試。

即將迎來研究生考試複試,肖森(化名)這幾天忙着網購攝像頭和麥克風。

肖森今年成功進入了北京一所高校的研究生招生複試,受疫情影響,這所高校已經明確表示複試將採取網絡遠程視頻形式。

“雖然筆記本電腦和手機就夠用了,但還是希望準備得充分一點,畢竟以往沒有這方面的經歷。”肖森說。

近日發佈的《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做好202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複試工作的通知》指出,複試方式由各招生單位在確保公平和可操作的前提下自主確定,可採取現場複試、網絡遠程複試、異地現場複試以及委託其他高校複試等。

在4月26日開始的2020年研考招生複試網上諮詢活動中,不少高校都已表示,網絡遠程複試將是唯一的複試方式。業內人士預計,將有幾十萬考生通過在線方式參加複試。

4月30日前後,各高校陸續公佈研究生複試工作方案,除了技術設備,如何防止作弊,如何確保公平,如何計算複試權重,複試是否筆試和實驗等,都是考生極爲關心的話題。

據介紹,各高校的研究生複試將在5月中下旬進行。肖森趁着這段時間開始在家演練面對攝像頭的面試技巧。

“還真有點直播帶貨的感覺,只不過到了考場上,脫口而出的不是‘買它買它’,而是‘招我招我’。”肖森笑稱。

“雙機位”在線複試

目前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有的高校已經開學,可否採取類似初試的形式,考生在所在地參加複試,由當地高校老師監考?

福建省某高校研究生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種方式需要在全國設立幾百個考點,從可行性角度來說,網絡遠程複試是最合適的。”

實行網絡遠程複試,首先要解決設備問題。

浙江大學4月28日發佈的複試方案提出,網絡遠程複試主要採用釘釘,複試前考生須在電腦或手機上安裝釘釘軟件或APP,建議首選電腦+有線網絡,用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報名時填寫的手機號註冊釘釘賬號,進行實名認證。

爲了防止作弊,很多高校要求採取雙機位複試。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4月29日發佈的方案提出,考生遠程參加複試需雙機位進行,分別使用電腦和手機登錄視頻會議軟件客戶端,電腦端置於考生面前,手機端遠距離拍攝其考試環境。

一些學校還規定了更多細節。大連理工大學要求,考生複試的主系統爲大連理工大學網絡遠程複試平臺,原則要求使用電腦登錄,擺放於考生正面,副系統爲視頻會議軟件,主要用於雲監考及備用,可使用電腦或手機登錄。還要求視頻中考生界面底端始終不得高於腹部,雙手須全程在視頻錄像範圍。

複試過程中,考生不得中途離開視頻。“很多考生擔心網絡中斷或設備故障,諮詢學校後答覆說有預案,讓我們安心備考。”肖森說。

東北農業大學的博士生面試提出了“三機位”的要求。按照規定,“第一機位”採集考生音、視頻源(考生正前方);“第二機位”採集考生“第一機位”顯示器的音、視頻源(考生側後方);“第三機位”採集考生所處環境的整體情況(遠端)。“三機位”同時加入騰訊會議,顯示完整的考生複試環境。

“出於公平性,考生們也會擔心遠程網絡複試的防作弊措施。”肖森說。

對此,很多學校要求不準帶耳機進行復試,但也有學校明確要求需要使用耳麥。還有的學校規定得更爲具體,比如天津大學要求不得使用美顏和濾鏡。

複試應該考什麼

由於疫情影響,今年的複試不得不作了很多變通。

肖森到現在還沒有返校,學生證無法註冊,此外只能開具電子版成績單,還好招生學校認可電子版,答應擬錄取後再補寄紙質材料。

“目前我校還沒有確定複試時間。”上述福建省某高校研究生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按照教育部規定,複試啓動時間原則上不早於4月30日。至於採取哪種複試形式,學校研究決定後還要報省教育考試院、省防疫機構審覈後才能公佈實施。

複試的內容也因網絡遠程形式進行了變通。很多專業規定複試只採取面試形式,對於那些需要筆試的專業,比如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規定,筆試環節以在線提問或在線筆試(快題)方式進行。有考生在教育部網上諮詢活動上問化學實驗部分採取什麼形式考覈,被諮詢高校回覆稱“面試的形式進行,或入學後再考覈”。

在線筆試防作弊也在高校考慮之中。北京郵電大學的工作人員在諮詢活動上回複稱,“全程錄音錄像,監考老師可看到每名考生答題畫面。”

出於公平性,複試內容減少的高校,複試成績所佔權重是否調整也在考慮之中。北京科技大學等高校就已明確表示,將降低複試成績佔比。

作爲一名壓線考生,李可(化名)認爲今年的疫情給了她一次衝刺的機會。她是一所地方高校的本科生,進了一所985高校的複試。

“這幾年,985高校的推免生比例一直較高,統考生的競爭很激烈,今年複試‘簡單化’,給了我這樣本科高校不佔優勢的考生一個機會。”李可說。

不過,考生中出現了截然相反的心理。“因爲網絡遠程複試的不確定性,我希望進入複試的考生儘可能少,複試權重佔比儘可能低,讓錄取更多依據初試成績確定。”肖森說。

但對於李可這樣的壓線考生來說,則希望藉助此次網絡遠程複試的機會考入名校,“複試的形式和內容越簡單,對我們壓線考生越有利。”

4月27日,一則消息在複試考生中引起轟動,哈爾濱工業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的研究生複試考生比例確定爲101%。也就是說,幾乎進入複試的考生都可以被錄取,這被考生們認爲是疫情下的“暖心”之舉。相比之下,很多高校的複試考生比例在120%-150%之間。

在網絡諮詢活動上,哈工大工作人員解釋道,“每年生源不同,試題難度不同,報考人數不同,複試比例會有不同。”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發現,哈工大計算機學院今年的複試考生比例僅是個例,該校電氣工程及自動化學院、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等學院的複試考生比例均在120%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研究生擴招的背景下,哈工大計算機學院卻縮招了。這在哈工大知名的航天學院也是如此,6個專業中,有4個專業的初試上線人數沒達到招生計劃,這當然導致複試考生比例的降低。

今年哪些方向擴招多

當然,擴招還是今年研究生招生的主流。教育部計劃今年擴招碩士研究生18.9萬名,且重點分佈在臨牀醫學、公共衛生、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學科的專業學位碩士。

4月29日,浙江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發佈了《定向擴招人工智能方向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決定在15個方向(導師團隊)擴招50人。

“所謂定向,是指這次擴招不是‘撒胡椒麪’,而是針對一些重點方向,比如人工智能專業與‘新基建’緊密相關,我們認爲未來的社會需求會很大,人才的缺口也很大,所以我們重點定向地去把國家給的擴招政策用好。”浙江大學網絡空間安全研究中心主任任奎說,他所在的人工智能安全方向擴招20人,在所有方向中人數最多。

公共衛生也是重點擴招學科。東南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近日公佈的複試錄取工作細則顯示,該學院今年的招生計劃是118人,比去年多了38人,尤其是公共衛生碩士擴招了31人。

還有一些包括985名校在內的高校明確表示不會擴招,在網絡諮詢活動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明確回覆“不會擴招”,還稱“教育部下達我校2020年招生計劃與2019年下達我校的招生計劃基本差不多”。國防科技大學表示軍籍研究生不會擴招。天津大學則表示,“目前沒有接到擴招通知”。北京郵電大學和北京化工大學也都表示不會擴招。

是否擴招對考生來說意義重大,有報考吉林大學的考生在網絡諮詢活動上吐露心聲:“希望吉大也能多擴招一些,今年考生分數都較高,而且受疫情影響工作也無法落實,真的不希望拿着往年能錄取的高分今年都無法進入複試。”

吉林大學的回覆也確實人情味十足:“理解今年特殊形勢下考研生的艱難心情,但擴招的事情不是單單說要體諒考生就能決定的,畢竟還有入學後的研究生培養問題考慮。擴招名額是考慮後作出的計劃。請考生繼續等待學院的複試名單,也希望最終的結果不辜負你的努力。”

擴招18.9萬人後,今年我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規模將近百萬。如何保障培養不“注水”、學位不“貶值”成爲社會關注的焦點。

新華社4月28日報道稱,專家建議,教育部門要嚴把質量關,防止部分高校或專業因爲生源不足而“抬杆過關”;研究生擴招也倒逼高校建立以質量爲中心的培養機制,通過建立健全導師制、引入過程性評價等方式,擠掉研究生培養“水分”。

任奎則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對研究生擴招後高校的培養能力並不擔心,反而擔心學校的後勤保障能力,疫情下學生多了之後,管理和保障的複雜度肯定有所提高。

對於未來幾年來研究生是否保持擴招,任奎認爲,如果某一方向的人才缺口比較大,相信還會有一些定向擴招的內在需求,另一方面,擴招也是保穩定,緩解就業壓力的一個舉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