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晏殊爲人剛簡威猛,喜歡提拔後進,還大力興辦教育,其中:韓琦、范仲淹、歐陽修、富弼、包拯都曾得到他的提拔,爲北宋王朝文學繁盛和政治清明打下很好基礎。《清平樂》裏面除了對北宋王朝的服飾穿着、日常起居等方面認真研究,裏面的歷史人物更是吸引着人們的注意,裏面人物不僅僅有王凱和江疏影所扮演的皇帝和皇后角色,還有歷史中非常有名的范仲淹、歐陽修和晏殊等文化名人。

古裝電視劇一直深受人們喜愛,裏面的江湖俠義、兒女情長、國家社稷都能喚起我們的民族記憶。同時,隨着時代發展,觀衆欣賞水平逐漸提高,一些罔顧事實、服裝道具不尊重歷史的雷劇慢慢地不再受人歡迎。如今只有那些認真考究,尊重和貼合曆史審美,能較好反映歷史原貌的電視劇,才能成功地獲得很高的收視率。

電視劇是百姓日常對於文化獲取的重要路徑之一,所以好的電視劇在歷史層面不應該誤導觀衆。基於此,最近《知否》、《延禧攻略》和正在熱播的《清平樂》等古裝劇,以專業的服飾道具、符合歷史的建築、民俗深受觀衆喜愛,在看電視劇的同時我們也能很好地去了解歷史中的人們是如何穿着、如何生活的。
《清平樂》裏面除了對北宋王朝的服飾穿着、日常起居等方面認真研究,裏面的歷史人物更是吸引着人們的注意,裏面人物不僅僅有王凱和江疏影所扮演的皇帝和皇后角色,還有歷史中非常有名的范仲淹、歐陽修和晏殊等文化名人。這些人物以自己文學影響力、爲官風格影響着整個故事的發展。特別是在看到這些歷史人物之後,往往不自主地想到曾經背誦過的經典文言文和詩詞。

晏殊是北宋初期最重要的政治家和詞人,宋詞的發展正是因爲晏殊才得以流行開來。在他身上,擺脫了一些文人頹廢而不得志的形象,在官場一路開掛,直至做到樞密使、宰相一職。其實晏殊從小就是個神通,剛滿14歲就得到皇帝關注,得以殿試,被宋真宗賜予以同進士的身份,從此進入了官場,歷任真宗、仁宗兩朝。

晏殊在做了官之後,也仍然保持着對學習的熱情。在政務之餘不斷得有一些膾炙人口的詩句流傳出來。比如說《訴衷情·青梅煮酒鬥時新》:
青梅煮酒鬥時新。天氣欲殘春。
東城南陌花下,逢著意中人。
回繡袂,展香茵。敘情親。
此情拚作,千尺遊絲,惹住朝雲。

這首詞是晏殊年輕時的詞作,講的就是晏殊在春遊的時候,竟然遇到了自己的心上人。當時的那種心潮的澎湃感,是無論如何都掩飾不掉的。於是便邀請心上人坐下來青梅煮酒,訴說一下自己的情懷。這首詩寫得非常的纏綿悱惻,更多的是男女有情人之間的那種互動,聽着就非常甜蜜。
晏殊在真宗時期曾是太子舍人,就是陪在太子身邊,教太子讀書,這也就是電視劇《清平樂》中宋仁宗稱晏殊爲老師的原因。晏殊爲人剛簡威猛,喜歡提拔後進,還大力興辦教育,其中:韓琦、范仲淹、歐陽修、富弼、包拯都曾得到他的提拔,爲北宋王朝文學繁盛和政治清明打下很好基礎。歐陽修就是他親自選拔的,但後面因爲歐陽修性格剛直,因爲種種誤會,兩人關係漸漸疏遠。

電視劇《清平樂》中晏殊有着一個非常要好的朋友叫做范仲淹。提起這個人你是否已經想起了非常有名的《岳陽樓記》,是否還能背得出裏面的千古名句。值得一提的是,范仲淹在寫這首詩的時候,本人在河南鄧州,並沒有親自登臨岳陽樓。《岳陽樓記》中所寫的人物也是他的好朋友滕子京。滕子京當時也同樣被貶,所處的地點正好就是岳陽,也是當時的巴陵。滕子京爲了給自己做出一些功績,特意重新修繕了岳陽樓。知道範仲淹文筆不錯,特意請他提一首詩。這纔有了後世聞名的這篇課文。

可是令人比較尷尬的是,在真實的歷史當中,滕子京卻是以一個不折不扣的貪官。之所以會被貶到巴陵,正是因爲他的貪念所致。包括他所修繕的岳陽樓,所用的錢也是收刮的民脂民膏。在如此的背景之下,如果你在想到《岳陽樓記》當中的千古名句,是否覺得非常的有諷刺感?
在《清平樂》中我們就可以感受到,范仲淹的仕途真的是太坎坷了,幾乎一到朝廷就被貶,所以范仲淹也得了一個“範憨憨”的名號,他本人對看不慣的直言不諱,與呂夷簡之爭更是絲毫不讓,西夏之戰時他戍邊西北重挫西夏,後來發起“慶曆新政”再度被貶。

毛澤東曾評價范仲淹:中國歷史上有些知識分子是文武雙全,不但能夠下筆千言,而且是知兵善戰。范仲淹就是這樣的一個典型。

歐陽修幼年喪父,少年生活貧寒,“畫荻教子”說的就是歐陽修母親鄭氏在河灘教歐陽修識字的故事。歐陽修算得上是晏殊的得意門生,因爲在他在禮部考試的時候,所遇的考官就是晏殊。那個時候的歐陽修太過於自命不凡,寫詞也很多浮豔之詞,雖在禮部考試中名列第一。但在殿試的時候衆考官爲了挫其鋒芒,並沒有讓他中狀元,而是委屈地成爲了第14名,反而他的連襟王拱辰成了狀元。

歐陽修官至參知政事也就是相當於宰相,但他成就最高的還是文學方面。在仁宗時期,歐陽修是全國學子的文學標杆,被成文一代文宗。他極力反對北宋初期晦澀難懂、空洞無物“西昆體”和“太學體”文風,發起了“北宋古文運動”,倡導平實注重內容的文風,爲北宋文學指引了方向。
歐陽修也是一個剛直之人,什麼話都敢說,非常崇拜范仲淹,也正是因爲如此,歐陽修的仕途也是一波三折。在他成爲主考官的時候,也有一個人非常委屈地步了他的後塵。這個人就是後世大名鼎鼎的蘇軾。歐陽修在判卷子的時候發現了一張卷子的內容,非常令自己滿意。他本以爲那張卷子是自己的徒弟曾鞏的。爲了避免閒話,便定了個第二名。可憐了蘇軾馬上到手的狀元,卻因爲主考官的意識誤判,成爲了第二名。但從此以後蘇軾和蘇洵、蘇轍三父子都成了歐陽修的門生,尤其是蘇軾,得到了歐陽修的極力推薦,兩人師生情深,堪稱文壇佳話。

看到這裏,你是否覺得當時的交際圈太小了。唐宋八大家中有六位是宋朝的,而且這六位都是仁宗時期的。這六位文學家中除了歐陽修自己,其餘的都得到歐陽修的提拔,因爲歐陽修這種大度的胸懷,極力提拔後進,奠定了北宋文化繁榮基礎,是文學史上的“千古伯樂”!

除了晏殊、范仲淹、歐陽修之外,呂夷簡、韓琦、富弼、司馬光、宋庠、梅堯臣、沈括甚至家喻戶曉的包青天也都是仁宗時期的著名文人和政治家。由此可見北宋仁宗王朝真的是人才濟濟,堪稱歷史文化盛景!史書曾盛讚宋仁宗:“爲人君,止於仁。帝誠無愧焉”。

讀了這篇文章之後,你再去看《清平樂》是不是對宋仁宗和朝中的名臣有了進一步瞭解呢?你最喜歡劇中哪個人物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