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首抑揚頓挫的情歌,名字叫《康定情歌》,這首歌是我國西南地區的民歌,發源於一個叫西康的地方。很多人對西康這個地方不熟悉,其實西康在幾十年前曾經是我國的一個省,西康省於1939年設立,1955年取消,一共存在了16年。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民國時期第一任西康省主席的故事,他叫劉文輝,也被稱爲“西康王”。
劉文輝出生於1895年,是四川大邑人,出生於農民之家,家中非常重視教育,即使兄弟姐妹衆多也依然把劉文輝送進了學校,這也爲劉文輝將來的軍旅生涯鋪平了道路。劉文輝軍旅生涯的引路人是“四川王”劉湘,劉湘與劉文輝是一家人。要說他倆的關係,這麼總結一下吧:劉文輝的父親與劉湘的爺爺是同胞兄弟,劉湘是劉文輝的堂侄子。
劉文輝從軍校畢業時,劉湘已經是川軍中的風雲人物了,從軍校畢業後的劉文輝在劉湘的關照下進入川軍,很快就成爲旅長。當然,僅憑劉文輝一個人肯定是做不到的,劉文輝離不開劉湘的關照,他倆畢竟是一家人。
劉湘成爲川軍第二軍軍長後通過自己的關係,讓叔叔劉文輝晉升爲混成旅旅長,從此劉文輝也有了自己的地盤。劉文輝還有個哥哥叫劉文彩,他是四川的大地主,家中田產無數。劉文彩與劉文輝是同胞兄弟,爲了支持劉文輝的發展,劉文彩無所不用其極,通過自己的手段瘋狂斂財,最終源源不斷地支持劉文輝。就這樣,劉文輝在侄子劉湘與哥哥劉文彩的支持下,很快就成爲四川的四大勢力之一。
發展起來的劉文輝想統一四川,因此不可避免地與劉湘產生了矛盾。在這之後,劉湘聯繫四川的另一股勢力鄧錫侯,二人一起聯手打敗了劉文輝。劉文輝眼看自己失敗,趕緊向劉湘認錯。劉湘也沒有對自己的這位叔叔趕盡殺絕,給他留下了兩萬兵馬,讓他在雅安發展。
劉文輝在雅安發展一段時間後逐漸穩定下來,因爲有劉湘與劉文彩的支持,所以1939年民國在西康建省後,劉文輝成爲西康省第一任主席的不二人選。成爲西康省主席後的劉文輝一手執掌西康的軍政大權,也因此被人稱爲“西康王”。
關於劉文輝執掌西康時還有一個有意思的故事,劉文輝曾經留下一句名言:“如果縣政府比學校漂亮,縣長就地正法”。根據當時的記者實地考察,發現西康確實是學校的環境明顯優於縣政府的環境。
解放戰爭末期,蔣介石想利用西南當解放戰場的大後方,繼續頑固抵抗,所以蔣介石極力拉攏劉文輝。不過,劉文輝因爲劉湘去世後四川的歸屬問題與蔣介石產生了很深的矛盾,因此他一面迎合蔣介石,一面爲自己準備後路。
1949年,蔣介石下野後國民黨節節敗退,最終蔣介石帶領殘部逃往臺灣,而劉文輝因爲之前與蔣介石多有不合,沒有選擇跟隨蔣介石逃往臺灣,他選擇留在了大陸,最終於1949年12月9日通電起義,脫離國民黨反動派,服從我黨的指揮,西康省和平解放。
通電起義後的劉文輝被任命爲西南軍委副主席,之後又被任命爲四川省政協副主席與全國人大代表。1959年,劉文輝被調往北京出任林業部部長,晚年的劉文輝一直致力於祖國的林業事業建設,親力親爲地參與了我國林業事業的發展部署,爲我國的林業事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1976年,劉文輝因病去世,終年82歲。
參考資料:
《尋常往事:回憶祖父劉文輝》劉世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