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雌花花瓣卵形,长2-2.5mm,无雄蕊,子房无毛,花柱长1.5-2mm,先端3浅裂。为山茶科植物米碎花的根。

米碎花(虾辣眼)来源产地

山茶科柃木属植物米碎,以根及全株入药。全年可采,晒干。

生于荒山草地、村旁、河岸及灌丛中。

分布于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贵州等地。

别名虾辣眼、米碎仔、矮茶、梅养东(侗名)

【原形态】

米碎花

小灌木,高达1.5m。

嫩枝有2棱,与顶芽均有短柔毛。单叶互生;叶柄长2-3mm;叶片薄革质,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2-5.5cm,宽1-2cm,先端短尖,基部渐狭,边缘密生细锯齿。

花单性,雌雄异株,1-4朵腋生;花白色至黄绿色;萼片5,卵形,宿存,无毛;雄花苞片细小,花瓣倒卵形,长3-3.5mm,雄蕊约15,有或无退化子房;雌花花瓣卵形,长2-2.5mm,无雄蕊,子房无毛,花柱长1.5-2mm,先端3浅裂。

浆果圆球形,直径约4mm,熟时黑色。

花期4月,果期7-8月。

性味功效

《全国中草药汇编》

甘、淡,微涩,凉。

清热解毒,除湿敛疮。用于预防流行性感冒;外用治烧烫伤,脓泡疮。

《中药大辞典》

微苦,凉。

清热解毒。

治脓疱疮:米碎花五钱,金银花藤三钱。煨水服和外洗。

《中华本草》

甘、淡、微涩、凉。

清热除湿、解毒剑疮。主感冒发热;湿热黄疸;疮疡肿毒;水火烫伤;蛇虫咬伤;外伤出血【归经】

肺经【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粉麻油调搽患处。米碎花根

为山茶科植物米碎花的根。

《中华本草》

微苦;凉

清热解毒敛疮。主疮疡肿毒;烧伤;烫伤【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粉麻油调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