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蒿来源产地

菊科艾属植物牡蒿,以全草入药。

未开花前采收,夏季晒干。

生长于山坡路旁或荒地上。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主产于江苏、四川等地。

别名齐头蒿、水辣菜、布菜、土柴胡、猴掌草、流尿蒿、臭艾、克头青、油艾、油蒿、油蓬、奶疳药、花艾草、六月雪、老鸦、马莲蒿、马根柴、鹅草药、牛尾蒿、白花蒿、熊掌草、菊叶柴胡、脚板蒿、花等草、匙叶艾。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茎直立,高60~90厘米。

叶互生;茎中部以下的叶,基部楔形,先端羽状3裂,中间裂片较宽,又羽状3裂;

中部以上的叶线形,全缘;叶两面绿色,无毛。头状花序,排列成圆锥花序状,每一头状花序球形,直径约1.5毫米;

总苞球形,苞片3~4层,外层苞片较小,卵形,内层苞片椭圆状,背面中央部为绿色,边缘膜质;

花托球形,上生两性花及雌花,花冠均为管状;雌花位于花托之外围,花冠中央仅有雌蕊1枚,柱头2裂;

中央为两性花,花冠先端5裂;雄蕊5枚,花药合生,围绕柱头四周;雌蕊1枚,位于中央,柱头头状。

瘦果椭圆形,无毛。花期9~10月。

性味功效

《全国中草药汇编》

苦、甘,平。

清热,凉血,解暑。用于感冒发热,中暑,疟疾,肺结核潮热,高血压病;外用治创伤出血,疔疖肿毒。《中药大辞典》

性平,味淡,无毒。

解表,清热,杀虫。治感冒身热,劳伤咳嗽,潮热,小儿疳热,疟疾,口疮,疥癣,湿疹。

《中华本草》

味苦;微甘;性凉

清热;凉血;解毒。主夏季感冒;肺结核潮热;咯血;小儿疳热;衄血;便血;崩漏;带下;黄疸型肝炎;丹毒;毒蛇咬伤【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鲜品加倍。外用:适量,煎水洗;或鲜品捣烂敷。【注意】

体弱虚寒者慎用;孕妇慎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