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演員高以翔猝死警示大家:心源性猝死有時沒症狀,三時段高發在參加浙江衛視《來跑吧》節目錄制過程中,35歲演員高以翔猝死。這則新聞今日引爆網絡,讓人們再度關注到運動性猝死、心源性猝死。

在爲年紀輕輕的逝者惋惜的同時,我們應該認識到,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就在我們身邊。

什麼是運動性猝死?35歲演員高以翔猝死警示大家:心源性猝死有時沒症狀,三時段高發

運動性猝死最常見的是心源性猝死。由運動和潛在的心臟病共同引起的致死性心律失常。在運動中或運動後24小時內發生的非創傷性意外死亡。

常見原因有:肥厚型心肌病,最常見,佔36%;其次爲先天性冠狀動脈畸形,佔17-19%,再次爲特發性左室肥厚,佔9-10%。其他少見原因有主動脈破裂、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主動脈瓣狹窄、長Q-T綜合徵、二尖瓣脫垂、心臟震盪、預激綜合徵和冠心病等。

心源性猝死早期症狀35歲演員高以翔猝死警示大家:心源性猝死有時沒症狀,三時段高發

猝死發生前可無任何先兆,部分病人在猝死前有精神刺激和/或情緒波動,有些出現心前區悶痛,並可伴有呼吸困難、心悸、極度疲乏感,或表現爲急性心肌梗死伴有室性早搏。

哪些人容易發生心源性猝死?35歲演員高以翔猝死警示大家:心源性猝死有時沒症狀,三時段高發

平時或活動時有胸悶、憋氣、心悸、頭暈的病人。

有高血壓、高血脂症、糖尿病、肥胖、早發的心血管病家族史等危險因素的人羣。

平時確診有心臟病者。

夜間常發生心源性猝死,有三個猝死高峯期分別爲:晚上11~12點,凌晨2~4點,早上6~8點。35歲演員高以翔猝死警示大家:心源性猝死有時沒症狀,三時段高發

晚上11~12點:白天情緒不好或勞累,睡覺做夢時,交感神經興奮,體內兒茶酚胺分泌增加,腦電波顯示β波增多,爲快速動眼期,是心臟性猝死的高發期。其死因多爲心肌缺血引起的電紊亂如室顫,也叫“電殺”。

凌晨2~4點:深睡中腦電圖顯示慢波增多,迷走神經高度興奮,少數病人(約佔5%~7%)出現高度房室傳導阻滯或竇性停搏而死亡。

早上6~8點:體內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高峯期,心血管對兒茶酚胺的敏感性增高,和交感神經興奮,兒茶酚胺增多,纖維溶解能力下降,血小板聚集增加;冠脈張力增加,易誘發冠狀動脈痙攣;斑塊易破裂,心肌易誘發缺血,誘致心律失常。

本期專家:沈醫二院心內科副主任醫師 王慧

主要擅長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的診治

35歲演員高以翔猝死警示大家:心源性猝死有時沒症狀,三時段高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