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10日,空軍軍醫大學隆重舉行鞠躬院士、俞夢孫院士退休座談會,對兩位院士幾十年來爲國防、軍隊和醫學衛生事業做出的卓越貢獻表示衷心的感謝。寒來暑往,白駒過隙,兩位院士從青絲少年變成耄耋老者,他們始終把個人追求與黨的事業、祖國命運和軍隊建設緊緊聯繫在一起,始終堅持實事求是、勇於探索、永不放棄的科學精神,始終保持教書育人、傾心傳帶、終身不倦的博大胸襟。

鞠躬院士、俞夢孫院士退休座談會現場

崢嶸歲月再回首,激越華章滿征途。4月10日,空軍軍醫大學隆重舉行鞠躬院士、俞夢孫院士退休座談會,對兩位院士幾十年來爲國防、軍隊和醫學衛生事業做出的卓越貢獻表示衷心的感謝!對兩位院士不忘初心、一生愛國、永生報國、追尋真理、追求卓越、傾心育人、品格高尚的大家風範致以崇高的敬意!

兩位院士回憶近60年的友情

當89歲的鞠躬院士和83歲的俞夢孫院士穿着筆挺的軍裝、步履鏗鏘地走進會場,全場響起熱烈的掌聲。

耄耋之年,兩位院士步履依舊鏗鏘。會場上,大屏幕播放着他們從軍報國60餘年來奮鬥足跡的珍貴照片。躬耕三尺講臺,埋頭教學科研,多少次廢寢忘食,只爲尋求科學的真理;多少次晝夜伏案,只爲破解制約戰鬥力生成的瓶頸問題。這些再熟悉不過的場景,如今對於兩位院士來說,即將變成記憶中永恆的風景。今天,他們積極擁護、主動響應國家院士制度改革政策,正式地與這身“空軍藍”告別。

鞠躬院士發言

“退休不退志,休息不休工,我將繼續堅守對黨的教育和科研事業的忠誠,不懈怠不止步,傾盡全力繼續爲學科建設發展貢獻綿薄之力。”鞠躬院士飽含深情的發言感人至深。

鞠躬院士

1956年參軍,始終把忠誠黨的事業作爲人生的最高追求,躬耕於三尺講臺,致力於科技創新,從一名青年學者成長爲我國現代神經組織學奠基人,中國科學院院士。

先後承擔國家、軍隊級科研課題20項,獲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二等獎2項、何梁何利進步獎1項、全軍專業技術重大貢獻獎1項、“八五”全軍後勤重大科技成果獎1項。曾擔任國家自然科學最高獎評審委員會主席,陳嘉庚科學獎、吳階平醫學獎評委,自然科學基金“傑青”評審委員會主席,邵逸夫獎推薦人,國家973計劃專家組成員,培養院士1名、國家千人計劃1名、傑青2名、高層次人才140多名,發表SCI論文153篇,1983年以副教授的身份在全國範圍內第一次被破例授予博士生導師資格,1996年被總後勤部評爲科學技術一代名師,是學校首位終生成就獎獲得者,榮立三等功1次。2002年受邀出席諾貝爾獎頒獎觀禮,是中國第一位被邀請的學者。

俞夢孫院士發言

“我能有今天的成績,是黨和軍隊培養的。雖然人已退休,但我隨時準備進入衛勤戰位,回到科研一線!”俞夢孫院士鬥志昂揚的發言催人奮進。

俞夢孫院士

1951年入伍,抱着保家衛國的一顆初心,在68年的軍旅生涯中,始終堅持對黨和軍隊的赤膽忠誠,把報效國家作爲實現人生價值的根本追求,長期紮根於科研一線,堅持自主創新、科技創新,成長爲我國航空生物醫學的開拓者,中國工程院院士。

獲得國家發明三、四等獎各1項,國家科技進步一、二等獎各1項,全國科學大會個人重大貢獻獎1項,黃家駟生物醫學工程獎1項,軍隊科技進步一、二等獎各2項,軍隊科技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等320項國家、軍隊級成果獎,30多項國家發明專利,開發了3項國家重點新產品,培養出60多名國家、軍隊高層次人才,榮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5次,2001年被聘爲空軍首席專家,2003年被空軍評爲優秀共產黨員,2012年被中宣部表彰爲“時代先鋒”,同年獲軍隊“踐行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新聞人物獎”。

鞠躬、俞夢孫院士在會場合影

兩位院士動情地回顧自己從軍60餘年來攀登軍事醫學高峯的崢嶸歲月,表達了對軍旅生涯的依依不捨之情,更表達了願爲軍事醫學再立新功的堅定決心。講到相識50餘年來非常關注對方的奮鬥發展,今天一同光榮退休的“巧合”歷程時,兩位院士的手緊緊握在一起,留下了激動的熱淚。

座談會上,周先志校長宣讀了空軍命令和空軍致謝信:“科學巨擘的家國情懷、敢爲人先的無畏精神和不懈奮鬥的科研追求,爲廣大官兵科技興軍偉大事業樹立了好樣子、留下了好傳統!”

季志宏政委在講話中指出,兩位院士以矢志不渝、無私奉獻的赤子情懷,追求卓越、唯真求實的科學精神,爲國防和軍隊建設立下了不朽功勳,是我們立身做人、治學研修、幹事創業的榜樣,更是我們建設“百年名校”,闊步邁向強軍新徵程的寶貴精神財富。作爲空軍軍醫大學的“第一茬人”,要學習兩位院士對黨忠誠、獻身國防的崇高追求;要學習他們追求真理、永不放棄的科學精神;學習他們立德樹人、傾心育才的大師風範;學習他們襟懷坦蕩、淡泊名利的高尚品格。他還要求各級黨委和機關要秉承“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勞動、尊重創造”的優良傳統,竭盡全力做好服務保障,真心實意爲院士營造舒心的工作生活環境。

鞠躬院士學生代表基礎醫學院神經生物學教研室副教授鄺芳在發言中講到:“能成爲鞠院士的學生是我一輩子的驕傲。”

俞夢孫院士學生代表空軍特色醫學中心航空醫學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曹徵濤表示:“今生能夠與院士並肩戰鬥是我們最大的幸運!”

學校領導爲鞠躬院士頒發特聘高級專家證書

學校領導爲俞夢孫院士頒發特聘高級專家證書

爲最大程度發揮院士等高級專業技術人才在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方面的重要作用,學校研究出臺了《空軍軍醫大學特聘高級專家實施辦法》,期待他們在安享退休生活的同時,繼續關心支持學校建設發展。周校長、季政委爲兩位院士頒發了特聘高級專家證書,贈送了記錄着他們鐵心向黨、矢志報國、科技強軍珍貴影像的紀念冊。

院士和空軍軍醫大學相關領導合影

寒來暑往,白駒過隙,兩位院士從青絲少年變成耄耋老者,他們始終把個人追求與黨的事業、祖國命運和軍隊建設緊緊聯繫在一起,始終堅持實事求是、勇於探索、永不放棄的科學精神,始終保持教書育人、傾心傳帶、終身不倦的博大胸襟。當院士退休工作啓動,兩位院士率先垂範,積極擁護改革、堅決服從命令。他們聽黨話、跟黨走的政治覺悟和不計名利、犧牲奉獻的高尚品格,受到官兵的尊敬和景仰;“若有戰,召必回”的堅定誓言,久久迴響在師生員工的心間。

作者:檀 琳

圖片:喬 銳 朱曉明

編輯:朱曉明

責編:高 薇

審覈:劉富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