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被大家热情的称之为“包青天”,除了他超级厉害的破案能力以外,他也是一个十足的大清官,无论是民间戏说还是官方记载,包拯一辈子从来没有贪过一个子,更别说顺手拿点什么东西了,要知道包拯一辈子多多少少换过十几个职位,有的职位富的流油,可是包拯硬是一辈子从未贪过,他真的是如此正直的一个人吗?


1. 包拯真的视金钱如粪土?

从个人的思想品德来说,在我国历史中,的确有很多官员一生清廉,即使生活非常的困难也不去贪,比如说清朝的海瑞就是一个实在的例子,而包拯能够拥有这样的品德,也不能说没有可能,但是话说回来,包拯如果不贪,他真的能够生活自理吗?先不说包拯的子女,单单是保镖,包拯就有四个(王朝、马汉、张龙、赵虎,展昭是朝廷钦差,不算在内),给这四个人发工资就够包拯喝一壶了,如果包拯没有钱养活他们,他们难道凭着一口气跟着包拯吗?


2. 包拯是不敢还是不需要?

其实这里我们应该主要讨论一个问题,那就是包拯从不贪,是不敢呢?还是压根不需要。如果将包拯和那个年代所结合,其实就能发现问题的根源,包拯并不是不敢贪,凭借开封府尹这个职位,即使他什么都不干,每年都有人给他送钱,而包拯一生从不越界,其实是因为他根本不需要。包拯生活在北宋年间,就是赵匡胤喝了一顿酒就掌握了大权的那个时代,而北宋时期最鲜明的特点大家一定都知道,那就是有钱,虽然很多人都说北宋时期经济强是假象,百姓生活依然辛苦什么的,我也无话可说,但是不得不说,在北宋时期,官员的工资标准真的非常高,那么包拯的“年薪”有多少呢?


3. 包拯的实际“年薪”

很多人在看过那些比较贪的官员后总结出一个特点,那就是这些官员基本上都是明朝和清朝时期的官员,而北宋时期很少出现,这就要说到今天的主要问题,也就是包拯的年薪,那么包拯的年薪究竟有多少呢?首先要明白的一点就是,从北宋老大也就是赵匡胤开始,就一直有一个习惯,那就是给官员们很高的俸禄,说直白一点就是“高薪养廉”,官员们为什么要贪,还不是因为没钱,我给你钱不就完了,那么就以包拯的最高官职,也就是开封府尹为例,来看看他的实际收入吧。


4. 包拯的实际收入

因为包拯的收入方向非常多,包括学生们日常的孝敬,一些业务奖金(破案)和皇帝的赏赐,这些来源的数量并不明确,我们这里暂时不去计算,我们这里计算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两个方向,分别是俸禄(年薪)和土地(收租)。先来说一下俸禄方面,包拯在职位最高的时候,也就是开封府尹外加大学士的阶段,俸禄大概在1800贯左右,北宋时期的兑换标准是一贯钱等于一两白银,北宋时期的白银和清朝的白银完全不同,那个时期的白银购买力更强,一个普通农民一年的开销在3两白银左右,如果按最低生活标准计算,那么一年怎么也要花2万元左右,也就是说,包拯一年的年薪大概能达到1200万左右,而且这还是不用上税的!拥有这样的年薪,你还会去贪吗?


其次就是土地方面,作为实际的不动产,土地也是皇帝日常奖励大臣的主要财产之一,根据记载,包拯前前后后一共得到了二十顷土地,要注意我这里说的计量单位是“顷”。即使那个年代的换算标准不同,但起码也可以达到2000亩地,要知道清朝的鳌拜,大肆的圈地也不过才拥有500多亩地,连包拯的一半都不够,仅仅是这些土地,就足够保证一辈子衣食无忧了。


总的来说,北宋能够打造出保证这样的清官,最大原因还是在于国家给的俸禄足够,所以包拯也从来不在钱的事情上操心,为什么明朝和清朝的官大部分都贪,因为穷啊!尤其是在明朝,相传在洪武年间,一个叫曾秉正的三品官员,连回老家的路费都没有,不得已连女儿都卖了,所以保证一生清廉,真的不用上升到品德的高度,简单来说,就是他挣的钱足够花,再加上品德优秀,自然就能打造出一个一生清廉的“包青天”。

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