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聯合防務工業公司本是美國境內極具實力的防務分包商,名下擁有很多歐洲著名軍工企業和品牌,包括“薩博”和“博福斯”等知名軍工品牌,該公司爲美陸軍研製的M2步兵戰車,現在也成爲BAE系統公司的產品。如開篇講到的德國政府推動德國造船廠商整合的措施,近幾年來,歐洲出現一些以國家爲單位的軍工企業合併,其主要目的是在國家層面保護本國軍工研發能力和完整產業鏈,以及由此帶來的就業崗位。




據德國媒體報道,德國政府目前正敦促該國幾家具備軍用艦隻建造能力的廠商開展合作談判,試圖整合出一支造艦“國家隊”,以對抗包括意大利、法國軍艦製造“寡頭”在內的競爭對手。意大利目前擁有歐洲最大的造船廠商“芬坎蒂尼集團”,法國“海軍集團”(前身爲著名的海軍造船局集團,擁有400年軍艦建造歷史)更是歐洲最爲著名的軍艦研製廠商。

按德國媒體的說法,德國政府之所以今年着力推動境內造船廠商合作,是因受到德國廠商競爭德國海軍新一代MKS 180護衛艦項目失敗的刺激。荷蘭達門集團1月贏得該項目合同,雖然德國呂森集團同樣佔據很大份額,但對於德國造船業尤其是軍用艦隻建造廠商來講,這是一次重大挫折,德國政府對此很懊惱。

今年以來,包括蒂森克虜伯海洋系統、呂森集團和基爾德國海軍船廠在內的德國軍用艦隻建造廠商已就此事進行數輪閉門談判,各廠商對合作事宜持開放積極態度,不過目前具體談判進展尚不明瞭。

事實上,德國政府和軍工企業的此番舉措已落後於時代。冷戰結束後,軍工企業之間的兼併在歐洲乃至全球早已屢見不鮮。無論是各國國內軍工企業的合併,還是跨國集團之間的控股和收購,在造就更多軍工業“巨無霸”的同時,也影響了各國、各地區的工業和政治生態。

歐洲軍工企業的合併浪潮,近年呈現3個特點:專門化、全球化、集中化。

首先是專門化,指的是按行業和專門領域進行高度整合,相關軍事領域的專門企業聚攏到一起,繼續從事原本擅長的工作,是軍工企業合併中比較傳統和簡單的一種操作。

近年比較著名的案例是阿古斯塔和韋斯特蘭兩家公司合併爲阿古斯塔·韋斯特蘭公司。意大利阿古斯塔公司和英國韋斯特蘭公司,主要製造民用和軍用直升機,阿古斯塔原先研製的機型大多屬中型直升機,韋斯特蘭在重型直升機方面頗有優勢。兩家公司合併後,原有產品線和研發能力可以取長補短,對開發新機型也有很大幫助。阿古斯塔·韋斯特蘭公司成立後,可提供從輕型直升機到重型直升機,從運輸直升機到武裝直升機在內的幾乎全系列直升機產品線,包括NH-90和AW-101運輸直升機,A-129和AH MK1(英國按許可證生產的美國波音公司AH-64武裝直升機,換裝英制發動機)武裝直升機等。

其次是全球化,歐洲軍工企業在冷戰結束前,往往侷限於滿足本國和北約體系內的防務需求,主要產品和研發方向都以歐洲爲預想作戰環境,雖有特色但不能完全滿足其他國家和地區用戶的需求。當時,歐洲軍工企業試圖向外拓展業務,但在美蘇軍工巨頭壓倒性技術和政治優勢下,並未對美蘇軍工業造成實質性挑戰。然而,隨着冷戰結束,多極世界格局逐漸形成,近30年來,歐洲研製生產的武器裝備在國際軍火市場上獲得越來越多的青睞,對美國、俄羅斯軍工巨頭構成挑戰。

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英國BAE系統公司,它於1999年由英國航空航天公司和馬可尼電子系統公司合併而成,經過20多年發展,排名已居世界前列。BAE系統公司通過一系列收購,已擁有包括軍用固定翼飛機、軍用電子、海軍裝備和空間系統在內的幾乎涉及所有軍工領域的部門。

作爲公司全球化的一個重要步驟,BAE系統公司2005年成功收購美國著名軍工企業——聯合防務工業公司。聯合防務工業公司本是美國境內極具實力的防務分包商,名下擁有很多歐洲著名軍工企業和品牌,包括“薩博”和“博福斯”等知名軍工品牌,該公司爲美陸軍研製的M2步兵戰車,現在也成爲BAE系統公司的產品。BAE系統公司此舉,展現了歐洲軍工企業的野心,不僅要同美國同行競爭全球市場,甚至還要“反噬”美國本土國防裝備市場。實際上,目前美國極大比例的陸軍裝甲裝備研發和製造能力都已歸BAE系統公司所有。

如果說專門化和全球化是現代企業在目前國際環境下追求生存和發展的通行做法,那麼集中化多少有些軍工業特有的“保守主義”傾向。

與幾十年前歐洲在研製新型武器裝備時經常採用的多國聯合研製生產的“集中”或者說“集體”模式不同,現在歐洲各國所推行的是在本國國內的集中化。如開篇講到的德國政府推動德國造船廠商整合的措施,近幾年來,歐洲出現一些以國家爲單位的軍工企業合併,其主要目的是在國家層面保護本國軍工研發能力和完整產業鏈,以及由此帶來的就業崗位。無論是英國BAE系統公司,法國泰雷茲集團,還是意大利列奧那多股份有限公司,這些軍工巨頭誕生的背後總有各國政府的影子。

從英國退出歐盟,到疫情下“各自爲戰”,歐洲各國政府和各家軍工企業間的競爭和對抗或許將取代之前的合作與共享。各國政府支持的軍工企業在國家內部的重新佈局和整合,既反映了歐洲各工業國家間原始的“競爭意識”,也是對現階段歐洲政治生態的印證。

來源:中國國防報 作者:張遠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