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除了性生活, 只剩打麻将: 中国2000多个县城生活实录

一位师兄在北京六环边上的某区工作。最近一次见面,他讲到了在基层工作中碰到的两个人。

第一个人是某乡镇社会招聘的工作人员,不懂什么是U盘;第二个人是一位务农老汉,这位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年过半百才第一次“进了北京”。

数据来源:北京市统计局

六环边上的这个区,2017年GDP约900亿元,比照2018年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研究报告发布的综合实力百强县榜单,可以跻身于50位左右。

尽管经济并不算差,六环内外,生活的鸿沟仍大到难以想象。

恒大研究院关于中国人口流动的研究,将GDP在1000亿元以下的市辖区、县级市及县,划为四、五、六线地区,共有2082个,占所有县区级行政区域的73%。

六环外的生活,才是中国大多数地区的共同特征:中国在县城。

县城人眼里只分铁饭碗和打零工

这里是东北的某个小城市,2017年GDP在700亿元左右,不如北京一个区,同属四线地区。

与许多北方县城类似,国企改制改了很多年,但国企没了,私企也没发展起来,也谈不上有营商环境。

东北某城市 | 图片来源:90度地产

房地产大热时,一度涌现出很多房地产公司,老城区拆迁、新城区扩建,城市里到处都是吊机。没用一两年,国家遏制房价,楼盘烂尾,跑路了一批。小城的商业浪潮就这样夭折了。

小城人们眼里,职业只有公务员、银行职员、国企职员、教师和下岗职工。再简单一点,就是两种,铁饭碗和打零工,要么一辈子不用换工作,要么不停换工作。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大学毕业回来的人,差不多都捧上了铁饭碗;没能考出去的,几乎都在家里打零工。原来的同学们,走入社会,身份就这样一份为二,几乎一切社会资源都集中在铁饭碗那边。

铁饭碗和打零工,是县城人们对待生活的方式,按部就班、安于生活。这是县城的精神气质。对于向上发展,既没有动力,也缺乏途径。

县城的每个晚上,多出两小时

混迹县城,重要的是一个稳字,行事效率可以不高,务必按部就班。节奏不紧不慢,对于个人,就有了大量时间。

高德地图发布的《2018Q3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在百强县中选取了20个县,通过交通大数据和位置大数据,对县城人出行时间和目的地做出了分析。通过县城的活力与出行,呈现了一个典型县城人的生活规律。

数据来源:高德地图《2018Q3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

数据显示,县城出行频次在早5时开始攀升,早7时出现早高峰,下午17时出现晚高峰,与一线城市相比,提前一小时。同时,县城晚高峰的行驶时长约为16分钟,比一线城市的76分钟,少了一小时。

两者叠加,相比一线城市,县城人下班后,多出两个小时,可以自由支配。

不仅如此,县城白天的出行比例更高,因为有更多的闲暇时间,18时后,县城出行比例才开始低于一线城市。

河北威县袁家庄村,下班后人们一起跳广场舞 |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小城里也一样。小王30岁出头,在机关单位,混出了资历,又不想提干。单位一个礼拜只去一次,或者跟领导打个照面就走。

时间太过充裕,人们必须找点事干,杀掉时间。

熟人社会,社交热情高涨

社交是杀时间的第一利器。

这座小城的市辖区人口大约90万,任何人与任何人都能被亲戚、同学、同事的关系联系在一起。

县城里结婚要请一大家族的人 |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县城里,没有什么不是为了谈资而生。男人离婚,又找了对象,消息都没公开,却早就为人所知。所以,人言可畏,只要没做出格的事,人们尽量保持融洽,闹矛盾都像策划好的,时机要对,再由恰当的时机和解。

每当提到中国县城,所有人都会如此描述,这是一个熟人社会,讲究关系,轻视规则。

熟人社会里,人们对于社交有着高度的热情。

在县城里,社交是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人们并不注重信息的来源,出于对熟人的信任、对潜规则的敬畏,他们对口头消息一概深信无疑。越是神秘,甚至反常识,信息越有生命力。

反过来,信息交换又提升了社交的频次。在这里,社交呈现一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温馨画面。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小何被加入五六个家族微信群,这些微信群名字各不相同,但成员相差无几。同样的内容,发在不同的群里,大家给出相似的回复。

小何多次收到老家同学发来的集赞、推销微信,生活在一线城市,他将这视为打扰,多次忍住冲动,没有拉黑。但他发现,老家的同学圈互动热切,只是举手之劳大家愿意借机伸出援手,证明自己是可靠的朋友。

封面是性感女郎的视频,也常在群里转发,点开后,内容都是养生秘诀、处事道理。小何每次纠结于这些垃圾信息,后来他发现,人们在乎的是热心提醒别人的初衷,至于真假,并不在乎。

很多人的家族群里,每天都是各种养生谣言 | 图片来源:微博

晚饭过后,亲朋好友开始了多多果园时间,每人每天差不多用20-30分钟,拼团、互动,增加水滴,浇灌果园。水果成熟后,他们将收到相应水果,拼多多则收获大量用户和订单。

这家风头无两的上市公司,生于上海,却出人意料地善于经营县城社交关系。这是第一波互联网下沉者的失败经验,讲究人际关系,点燃社交热情,就是县城的规则。

互联网的另一面,

传销伺机而动,微商遍地开花

在县城,传销对互联网的嗅觉远高于平均线。

小朱从来没想到,自己的爸爸也被骗了,介绍同学买了“互联网+”医疗设备。明白过来后,要把钱还给同学。

小朱的爸爸是小城企业的领导,小朱从小到大,对爸爸的看法是,自信,有勇有谋。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县城的传销恰恰看中了这样的人,退休前后的企业领导和政府干部,对互联网有了解,缺乏使用能力,希望在退休后,证明自己还有价值。

“互联网+”医疗、新型电商、新能源车企供应商,传销想尽办法,用互联网包装新的故事,占据中老年人的时间。据说,区块链和比特币也已经下沉到县城,但理念太过超前,还需培育市场。

年轻人们则热衷于微商,内衣、化妆品、食疗等等。两年在北京买一套房的故事很有吸引力,但破绽明显。微商在县城能够扎根,一方面因为县城的同类产品,质量不高,微商产品甚至可能是县城的消费升级,另一方面,县城人们对社交和推销,不会用low衡量,容忍度高。

年轻女性们有大量的空闲时间,在县城,时间是最不值钱的事。

烧烤店,没受到互联网冲击的实体经济

县城里的夜晚显得尤为漫长。

广场舞是中老年人的标配。年轻人,并不是不喜欢出门,只是可供消遣的去处太少。

高德地图报告数据显示,县城的夜间出行集中在公园广场,娱乐、商场、运动等场所的出行比例均较低。

明星演唱会,能大幅提升县城出行比例。今年,潘玮柏在张家港体育中心举行演唱会,会场人员爆满,一票难求,驾车出行热度暴涨十倍,当天体育场周边晚高峰拥堵延时指数较日常上涨37%。

数据来源:高德地图《2018Q3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

但在没有娱乐活动的常规日子里,在东北这座小城,看剧、游戏、烧烤、打麻将是消磨时间的最主要方式。

商场完全被商品更多、质量更好、价格更低的购物app代替,一家家衰败,有超市、餐饮和电影的商场,勉强能够活下来。最惨的是名品商场,原计划对县城百货商场弯道超车,没想到迎面撞上电商,片甲不留。

2017年,运营15年的大连新世界百货关门 | 图片来源:大连新闻网

小米的电视、盒子,在县城备受青睐。县城的家庭习惯于看电视,又不喜欢到不同的平台寻找节目,聚合的,才是最好的。

最欢迎互联网的,是烧烤店。“东北重工业”代名词,最轻松地完成了互联网化。

东北烧烤摊

2017中国痛风报告显示,辽宁是痛风病最高发的省份之一,罪魁祸首是啤酒加烤海鲜,这是他们最喜欢的饮食习惯之一。

小城的夜里一景,是老年活动中心里的年轻人,去烧烤店宵夜还太早,去KTV唱歌太隆重,到老年活动中心打麻将,成了不多的娱乐方式之一。老年活动中心成了麻将馆,老年人开、年轻人活动。

从县城出发

过了30岁,县城的日子一眼可以望到头,人们需要新鲜感。

高德地图报告显示,县城出行的目的地,周末以旅游和科教比例最高,超过一线城市。

数据来源:高德地图《2018Q3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

短视频平台上,旅游和餐饮打卡最多,网红景区对县城极具吸引力。数据显示,网红景区在短视频平台的热度,与县城周末短途游热度,关联很高。短期出行热度,甚至会超过十一出行高峰。

景区也在互联网化,进行网红景点营销,玻璃栈道、红色海滩、薰衣草园正成为一些景区的标配。

衡水“大地花海”景区 | 图片来源:衡水新闻网

结婚生子的县城人,只能短期走出去。他们要为家庭维护安稳的生活。但对于下一代,走出县城是他们的期待。

高德地图数据显示,以学校为主的科教场所,是县城周末出行最主要的目的地,超过旅游。

素质教育提了很多年,但在县城,通过应试教育,考上一所重点大学,是最可能实现的上升途径,容易度超过从科级升处级。

截至2018年8月31日,好未来在43个城市共设有648个教学中心,最新财季营收近7亿美元;新东方学校和学习中心总数已达到1100家,最新财季收入达到8.6亿美元。

两家巨头相加只有1700多家线下教学中心,远远无法覆盖县城的教育需求。

县城是教育巨头们难以触及的市场。家长信赖本地最好的高级中学,愿意将孩子送给直接负责学校学习的老师。

对于老师来说,诱惑显而易见。小刘是重点高中教师,只算工资和课时费,每月收入到手约3000元。他有一个合作伙伴,一人招生,一人上课,周末两个下午,一月下来,算上工资,收入上万。

洛阳市伊川县城,100多米长的胡同里藏着10余家辅导班 | 图片来源:大河网

县城是中国社会的夹层, 恒大研究院的报告显示,从2011年-2016年,一二线城市常住人口持续大幅流入,三线稍有流入,四线基本平衡,五六线持续净流出。

不算人口统计缺失地区,相比2001年-2010年,2011年-2016年,人口流出的县级地区从1306个,增长到1434个。分地区看,东北地区人口流出地区个数占比从70.1%增至93.7%。

这就是县城和那里的人们,为体面、稳定的生活付出,期待有朝一日,能够离开。

全国多地发生饥荒 康熙皇帝埋怨老百姓吃饭太多了

在古代社会,吃饭一直是困扰统治者的大问题。“民以食为天”,如果连吃饭问题就解决不了,天就要垮下来。

哪怕是在被许多人津津乐道的康乾盛世,吃饭问题仍然长久存在。

据《清代前期小农经济研究》等资料显示,清朝的农业生产水平,较明朝有所提升。全国耕地面积逐年扩大。清朝的粮食生产总量,也超过了明朝,达到了2000亿斤。同时,从美洲引进的农作物玉米、番薯、马铃薯得到了大力推广,进入中国人的餐桌。

农业生产水平的提升,和粮食生产总量的增加,带来了人口的急剧增加。到1720年前后,清朝人口总量就达到了1.6亿,超过了明朝最高水平。

众所周知,古代农业属于“靠天吃饭”,粮食收成全靠老天爷“赏脸”。遇到风调雨顺,吃饭就不是什么问题(吃好吃坏是另一个问题);一旦遇上洪涝灾害,吃饭就变成了要命的大问题。

“自古圣王之世,水旱之灾亦时有之。”康乾时期也不例外。康乾时期延续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约130多年时间,期间几乎年年都发生自然灾害,不是洪灾就是旱灾,或者干脆洪灾旱灾一起上。

我手头有一份《康乾时期洛、渭、黄三河交汇区生态状况管窥—以水灾为中心的历史考察》资料,显示仅仅是在康熙元年(1662年),渭河下游地区就发生了9次水灾,“漂没人家无数”“淹没民田,绝渡十日”“漂没城堡二,人畜溺死者甚众”“大雨,平地水深数尺”等记录充斥于字里行间,令人触目惊心。

在社会保障几乎为零的康乾时期,自然灾害总是与饥荒相伴而生的。自然灾害发生后,富裕之家尚可勉强度日,贫困百姓立即陷入饥荒。买儿卖女是家常便饭,饿死人甚至易子而食也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

那么,自然灾害发生后,康熙皇帝又是什么态度呢?

有一年,全国多地发生了干旱,引发了饥荒。大臣张鹏翮与九卿奏报朝廷,请求祈雨,缓解灾情。

康熙皇帝看了一遍他们的奏疏。说:“不雨,米价腾贵,发仓米平价粜糁子米,小民又拣食小米,且平日不知节省。”在这里,康熙皇帝埋怨尽管粮食不够吃,老百姓依然挑三炼四,不知节省。

随后,康熙皇帝又大发了一通感慨:“尔汉人,一日三餐,夜又饮酒。朕一日两餐,当年出师塞外,日食一餐。今十四阿哥领兵在外亦然。尔汉人若能如此,则一日之食,可足两食,奈何其不然也?”

康熙皇帝首先指责汉人一日三餐,吃得太多,晚上还要喝点小酒。然后吹嘘自己一天只吃两顿饭,当年在塞外带兵打仗更是一天只吃一顿饭。现在十四阿哥贵为皇子,领兵在外也是一天只吃一顿饭。最后指出了解决饥荒的办法就是老百姓一天只吃一顿饭,那样的话一天的粮食可够两天吃,只是老百姓不会这样做。

听了康熙皇帝这一番英明的话,张鹏翮赶紧顺着他的意思拍马屁:“小民不知蓄积,一岁所收,随便耗尽,习惯使然。”

按照《清史稿》的记载,张鹏翮是来自四川遂宁的大臣,官至刑部尚书、两江总督、文华殿大学士等,素有清廉正直的美名。他这样拍康熙皇帝的马屁,真是够尴尬的。

那么,康熙皇帝真的如他所言,一天只吃两顿饭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的确,康熙皇帝每日只吃两次正餐,即“早膳”和“晚膳”。“早膳”一般在卯正(约早晨六七点钟)以后,“晚膳”一般在午、未两个时辰(十二点至十四点)之间。但是,康熙皇帝在“早膳”和“晚膳”外,还会在下午加一顿点心。到了晚上,御膳房不再提供饭菜了,可康熙皇帝可以到妃子去吃一顿夜宵。

算一下,这样就是4顿饭。一天吃4顿饭,当然不会觉得饿了。而且作为皇帝,饭菜花样多、油水足,哪怕真的一天只吃两顿饭,也不会感到饥饿。那些灾民吃糠咽菜,饭菜里油星子都见不到两滴,能和皇帝养尊处优的生活相比?

所以,康熙皇帝“一天吃一顿饭”的“妙招”,与“何不食肉糜”没啥两样。

【参考资料:《清稗类钞》《清代前期小农经济研究》《清史稿》《康乾时期洛、渭、黄三河交汇区生态状况管窥—以水灾为中心的历史考察》等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