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终,贾琏将这件事办得漂漂亮亮,贾赦非常高兴,不仅赏了贾琏一百两银子,还将自己房里的一个名叫秋桐的丫头给了贾琏。贾赦派贾琏往平安州去见平安节度使的目的,也就大致上有了一条脉络——身为京官的贾赦,应该是替平安节度使做成了一件什么事,平安节度使给了他一笔“感谢费”。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这是千年之前的孟子,告诉世人的一句话。这句话在《红楼梦》中,得到了完美的验证。


当年的宁荣二公,在疆场上拼死拼活,豁出性命来,为子孙挣下了一份家业,一场富贵。然而到了《红楼梦》正式开篇的时候,曾经赫赫扬扬的宁荣二府,已经到了“内囊也尽上来了”的时候。因为这些贾府子孙们,躺在祖宗的功劳簿上吃老本,不思进取,不读书文,只顾着贪图享受,贾府的衰败便缓缓而来。

荣国府的第三代当家人贾赦,是一个败家子的典型。用贾母的话说,这个儿子“如今上了年纪,做什么左一个小老婆,右一个小老婆,放在屋里,没得耽误了人家。放着身子不保养,官儿也不好生作去,成日家和小老婆喝酒”。


虽然房内姬妾成群,但是贾赦却并不知足,还惦记上了母亲房里的大丫头鸳鸯,被母亲严词拒绝之后,到底又花了八百两银子,买了一个名叫嫣红的女孩子,收在房里,才安生了几天。

然而,到了第六十六回,贾琏正在新娶的二房尤二姐这里吃酒说话的时候,他的小厮隆儿忽然来找他,因为“老爷有事,是件机密大事,要遣二爷往平安州去,不过三五日就起身”。贾赦忽然之后,有了什么“机密大事”?为什么要派贾琏往平安州去?《红楼梦》中没有写出答案。

我们只知道,贾琏奉贾赦之命去平安州,一连去了两趟,前后耗费了几个月的时候。最终,贾琏将这件事办得漂漂亮亮,贾赦非常高兴,不仅赏了贾琏一百两银子,还将自己房里的一个名叫秋桐的丫头给了贾琏。


贾赦向来是个没足厌的,从来都不会嫌自己房里的丫头多,他房里的那些丫头们,也常常恨贾赦“年迈昏愦,贪多嚼不烂”,“除了几个知礼有耻的,馀者或与二门上小幺儿嘲戏的,甚至于与贾琏眉来眼去,私相偷期的”,这秋桐,也是与贾琏有旧,这次贾赦将秋桐给了贾琏,两人正中下怀,顿时便如干柴烈火,好得如胶似漆。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贾赦会忽然这么大方,将秋桐给了贾琏?贾琏究竟帮他做了什么事,让他这么高兴?其实,真正的原因,贾赦根本就没脸说出来。


贾赦并不是一个权力欲重的人,因为他是个“官儿也不好生做”的人;贾赦也并非一个爱读书的人,他曾经告诉贾环,“咱们这样人家的子弟都原该读些书,不过比别人略明白些,可以做得官时,就跑不了一个官的,何必多费了功夫,反弄出书呆子的气象来”;他的一生只是在追求贪图享受。

既要花天酒地,就要不菲的财力做支撑。贾府中的收成,一年不如一年。乌进孝来给贾珍送年货的时候,曾经说过,“那府里八处庄田,比也这里多着几倍,今年也只这些东西,不过多二三千两银子,也是有饥荒打呢”。因为家中的钱财收紧,贾赦还曾经打过鸳鸯的主意,其实真正的目的,也不过是惦记着贾母身边的财物,因为贾母所有的东西,鸳鸯心里最清楚不过,贾母对儿子的这个动机,也心知肚明,“弄开了她,好摆弄我”!


所以,在这种状况下,唯一能让贾赦高兴的事,就是一笔飞来横财。贾雨村为贾赦弄来石呆子的古扇时,贾赦就是这么高兴的状态。但是因为贾琏在这件事上办事不力,就在老爹那挨了一顿板子。

贾赦派贾琏往平安州去见平安节度使的目的,也就大致上有了一条脉络——身为京官的贾赦,应该是替平安节度使做成了一件什么事,平安节度使给了他一笔“感谢费”。也只有得到了一笔不菲的财物,贾赦才会十分大方地给了儿子一笔一百两银子的“好处费”,顺带着给了贾琏一个丫头。

但是,这件事贾赦肯定是没脸说出口的,因为他也是在做一件不应该做的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