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有哪些调整政策?首先,中央农业推行供给侧改革。即调整农业的生产结构,把供需不平衡的地方调整过来。

  改变补贴的机制:是改变补贴的方式,由原来撒胡椒面式的普惠制变为谁种粮就补给谁;二是改变了补贴的分布,即向规模经营、三产融合经营等方向加大补贴力度。

  大力扶持经营主体:随着现代农业发展,个体农户抗风险能力差,因此国家大力鼓励合作社、涉农企业、家庭农场、园区等经营主体的发展。并且有许多优惠政策及扶持资金,鼓励经营主体充分发挥带动性,带动农户一起发展。

  作为经营者来说,政策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们决不能坐等,要想办法去应对。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和粮食产业化。所以,未来国家对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会只增不减!

  用品质和品牌提高效益:1000块钱一斤的日本大米在中国都有人买,这说明我国农产品的升值空间还很大。通过打造有机、绿色、环保、高质、安全概念,可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这是增收的一个增长点。

  做农产品销售,不仅要卖得出去,还要卖上价格,卖出品牌。五常大米、烟台苹果、涪陵榨菜通过品牌增加了附加值,那我们当地能不能打造出自己的农产品品牌?

  积极争取国家补贴资金:粮食问题,关乎国家稳定。农业有门道预测,国家对粮食价格稳定的政策将会出台。一方面是加大农业补贴力度,每年国家投在农业的补贴资金超过万亿,明年在此基础上将会再度增加;另一方面是补贴力度更多向经营主体倾斜,以促进经营主体发展,从而带动更多周边农户共同发展。

  产业极化是破解中国农业困局的出路:我们国家的农业要实现发展,有一个非常的前提就是要调整结构,粮价的波动本身代表了我们国家的主导产业的特征。一旦粮价波动种地农民将会受到巨大的影响,可是粮食产业本身的低溢价,却正在制约农民致富!所以调整种植业结构迫在眉睫!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