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12月28日,圍殲敵整三師的戰鬥一結束,陳賡就下令第四縱隊立即向南開進,圍殲確山之敵第20師。

這次決定攻打確山,是陳賡的一個大戰略。

12月初,敵將白崇禧調集10個以上的整編師圍攻大別山,兵力達到33個旅、近80個團。在大別山的劉鄧野戰軍處境困難,急須中原戰場的有力配合,拖走一部分敵軍。

這次陳賡指揮平漢南段破擊戰,一舉殲滅敵第五兵團部和整三師,取得重大勝利,但是陳賡認爲並未實現預期的另一重要目的:即在圍殲整三師時調出圍攻大別山的敵軍,減輕劉鄧主力的壓力。

因爲,陳賡大戰平漢路時,敵人只將豫西的整編20師一個師調來。陳賡戰績輝煌,敵人不抽兵北援,大別山仍然是重兵壓境,劉鄧壓力不減。

此時敵人只要抽出兩個師,大別山的局面就可改觀。因此,陳賡決定再打整20師,調動敵人的主力。

整20師是敵中原戰場的主力部隊之一,屬於白崇禧集團下的張軫兵團,全部美械裝備,是華東戰場解放軍的主要對手。他們盤踞在確山和駐馬店,處於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距離大別山較近。這裏若被解放軍佔領,嚴重威脅進攻大別山敵人的後方。因此,陳賡一打整20師,敵軍不得不要增援,這樣圍攻大別山的兵力就被分散了。

所以陳賡一結束對整3師的圍殲戰,就揮師南下。

不料,他的手下許多人起初並不贊成攻打確山。

爲什麼?

因爲,圍殲整3師的戰鬥激烈,官兵參加作戰,十分疲勞,而敵整20師戰鬥力比較強。

但是,陳賡還是說服了衆人。

12月28日,大軍抵達確山,次日對確山守敵發起攻擊。各部相繼攻佔西關、北關以及城南的制高點。守敵連續反撲,甚至多達十餘次,均被擊退。

經過兩日激烈戰鬥,敵整20師受到殲滅性的重擊。誰知正當大家準備一舉殲滅它時,31日,陳賡突然下令:“撤出戰場。”

部隊正打得“來勁”,於是,不少將領不贊成撤出戰鬥——有意思的是,反對撤出戰鬥最堅決的,正是開頭反對打確山的那些人。

儘管衆人不同意撤出戰鬥,陳賡軍令如山倒。

各部隊只好立即組織小部分掩護,主力開始脫離戰場。

當所有的部隊快速撤出戰場後,反對撤軍的將領一起來到陳賡司令部。這時,他們才弄明白陳賡爲什麼突然下令撤軍的原因。

原來,確山一打,敵人震驚,慌忙調動正在進攻劉鄧主力的敵第十師及“五大主力”之一第十一師,從大別山趕過來增援。陳賡見拖出圍攻大別山之敵的目的已經達到,同時按照雙方力量對比的情況,自己暫時還無力一次喫掉這樣多的敵軍,於是才下令撤出戰鬥。若不撤出戰鬥,與幾倍於己的強敵硬鬥,就可能前功盡棄。

衆人聽罷,這才恍然大悟,個個心服口服,無人不佩服陳賡指揮高超!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