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4月至1989年10月,中越邊境老山地區發生了一場長達5年多的戰爭,史稱老山作戰(也稱老山輪戰)。這是繼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後的又一場邊境作戰,也是距離今天最近的大規模作戰。

老山輪戰是軍委根據當時的內外形勢做出的戰略決策,其基本方針是:長期鬥爭,保持對越強大的軍事壓力,直到其放棄在東南亞擴張的圖謀,願意與我恢復友好關係爲止。因此,這一作戰方針的內涵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牽制作戰,援柬牽越。在中越邊境地區對越軍施加軍事壓力,陷敵於兩線作戰,不能全力投入南方戰場,使越方始終感到我對其構成威脅;二是長期堅守作戰,堅守陣地,寸土不丟,攻必克、守必固,消耗敵有生力量,打出國威軍威。

三是全軍輪戰,把老山作爲實戰練兵場,培養戰鬥骨幹,全面鍛鍊部隊的實戰能力;四是打好勝仗,適度選擇軍事目標,有效控制戰場主動權,代價小,戰果大,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勝利。


老山地區是越軍苦心經營的堅固防禦陣地,山高坡陡,石峯林立,溝深谷狹,草木茂盛,是典型的亞熱帶山嶽叢林戰場。這也是1979年以來我軍發動的最典型的、規模最大的攻堅拔點作戰。是特定條件下的邊境作戰,以拔點收復被佔地區爲主要目的,有限打擊,速戰速決。其後越軍發動持續反撲,我軍因勢改變作戰方針,遂演變爲持續5年多的長期陣地對峙戰鬥。

在這場作戰中,解放軍多個軍區部隊輪流赴老山作戰,參戰總兵力達到36萬餘人。而老山作戰炮兵又唱了主角,成爲壓制和殲滅敵人的重要力量,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作戰期間我軍先後參戰地面炮兵師屬以上5個師(旅)另29個旅(團)、高射炮兵11個旅(團)又9個營,以及各軍師的團營屬炮兵,共投入各種火炮8200餘門,不愧有“大炮兵”的美稱。


當時炮兵的作戰方針是:圍繞全局需要,加強炮兵作戰指揮,主動協同支援步兵的行動,奪取戰場主動權,大量殲滅敵有生力量,調節控制戰場溫度,穩定戰場態勢,輪戰鍛鍊部隊。作戰原則是:多用炮、少用兵、巧用炮、精用兵、量敵用炮、量敵用彈、活用戰術、打準、打狠、打痛、小消耗、大戰果。

作戰中,我軍炮兵發射炮彈240餘萬發,協同步兵殲敵3萬餘人,殲滅敵火炮1000餘門、軍車200餘臺、坦克4輛,摧毀敵大量陣地工事及其他軍事設施。炮兵老大哥的威名響徹全軍,受到了步兵的熱烈歡迎。“炮兵是戰爭之神”,果然爲至理名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