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時,朋友總是笑我崇洋媚外,因爲家裏的DVD碟架上,堆滿了國外的電影,而在那個資訊並不發達的時代裏,看電影,高質量的電影,幾乎成了我最大的愛好和興趣。

“你能聽懂英文嗎?”他們的質疑總是如出一轍。

我本來想爭辯,告訴他們那些DVD碟裏都有中文音軌,可是一般情況下,爲了追求體會劇中人物的情緒變化,我都會選原音。所以,這個理由並不成立。

“有中文字幕啊!”成了我爲自己辯白的唯一方式。可惜,沒人願意聽我的辯解,在他們眼中,我就是一個自以爲清高的假洋鬼子。

隨着年齡的增長,我喜歡的電影類型也在不斷變化。從激情熱血的戰爭片,到血脈賁張的動作片,再到腦洞大開的科幻片,驚險燒腦的驚悚、懸疑片……那個代表着全世界最發達水準的電影工廠,聚焦着電影行業最優秀的精英人士的地方——好萊塢,一直是我心中一座致禮膜拜的神峯。

我無數次癡迷於那些精彩的劇情,驚心動魄的場面,感人肺腑的對白,心裏卻又無數次地問:什麼時候我們才能拍出這樣優秀的電影?

事實上,中國的優秀電影並不少見,也不缺乏優秀的電影人才,但無數從影響力還是工業水準,差距還是過於明顯。

九七年香港迴歸之後,電影人才勝利會師,南北文化交融,爲中國電影市場帶來新的機遇和碰撞,在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電影行業展現出前所未的生機。

香港,這個亞洲電影的高產區,不僅代表着電影製造的數量巨大,也代表着亞洲電影的最高製作水平。雖然日本與韓國的電影行業也在逐漸發展,但中國巨大的電影市場,是他們永遠無法享受的優勢。

香港電影依舊堅持着自由表達的方式,堅持着傳統港片的立場與價值觀,同時,不斷地加強與大陸的合作,在資本、文化、市場的共同作用下,中國電影的發展迎來了黃金期。

大批業界頂尖人才集體北上,將香港電影多年磨鍊的技術帶入了內地,而深厚的中國歷史文化也融入了模式比較固定的合拍片,形成了優勢互補和文化反哺,於是,大量內涵豐富的電影開始逐漸湧現。尤其是以《無間道》爲代表的中國電影,開始走出國門,得到好萊塢的青睞並買下版權進行了改編和翻拍。

經濟的快速發展,引導着越來越多的資本進入電影行業,促進了中國電影質量和數量的迅猛提升。電影類型的不斷多元化,細分化發展,觀衆能很輕易找到自己喜歡的電影,名導和明星的加盟,讓票房號召力有了更強大的保障……

我們終於可以不用再盯着熒幕下方小小的方塊字,而擔心錯過每一個精彩的鏡頭,我們也能找熒幕上,觀賞和品味屬於我們自己的故事和過往。一些我們忽略的人,一些我們忘掉的事,都會被搬上熒幕,任人回味,追憶,感動……

獨行俠客的孤身行刺,抗日戰爭的英雄先烈,大氣磅礴的三國對壘,荒涼山村的人情世故……當那些在我們心裏留下深刻印記的傳說,歷史,以具象的畫面和聲音出現在我們眼前時,感觸也會變得更立體,更貼切。都說電影是最傳神的復原,不是沒有道理。

相比起超人,蝙蝠俠,我們還是更喜歡小時候的偶像孫悟空,阿凡提。相比起十字軍東征爲背景的《勇敢的心》,我們更喜歡《集結號》裏爲了民族存亡的浴血奮戰。相比起邏輯黑洞的《記憶裂痕》,我們更喜歡純樸而寫實的《心迷宮》……

各種類型的佳作頻出,無論是電影製作水準,還是故事本身,讓原本遙遙領先的好萊塢電影顯得不再那麼高高在上,尤其是以愛國主義爲核心的電影,彰顯的愛國情懷和民族自豪感,是美國電影無法做到的。

電影,是精神文明的載體,同時也是一種文化符號。當國人開始重視國產電影,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爲這些電影帶給了我們一種享受,一份感動,而當電影人認真地對待自己的事業,明白他們不僅要帶給國人以精神慰籍,更要將中國文化展現於世界,這就是一個行業真正成熟的標誌。

當然,有很多人爲了眼前的利益,或者別的目的,一些粗製濫造、毫無內容可言的爛片也充斥在這個市場裏。這就像一個家庭裏,總有一個調皮的孩子,觀衆像家長一樣,會打罵,會批評,但終究不會放棄。只要你願意認真對待,總會受到觀衆的正視。

希望像我這樣的假洋鬼子越來越少,希望中國電影總有一天可以在世界影壇上享有重要的地位。這需要整個電影行業的不斷努力,也離不開觀衆的支持。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影響下,這一切成爲現實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加油,中國電影。加油,中國。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