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在山西省翼城縣東約六公里的地方,有一處高高的臺地,兩條河流從臺地下方緩緩流過,最終交匯在一起,當地人稱之爲“大河口”,這裏北依太嶽山,南部地區爲河流的沖積平原,在上古時代就是百姓重要的生活聚居區,考古隊曾在此先後發現了大量的古代遺址。

十幾年前的一個春天,居住在大河口附近的百姓到田地中幹活時,發現了很多深不見底的大洞,周圍還有很多陶器、青銅器的碎片,此事上報到文物部門之後,引起了考古隊的重視,立刻派人前往查看,結果發現是盜墓賊留下的盜洞,根據周圍的文物殘片,考古專家斷定在大河口地下應該有一處規模宏大的西周古城遺址。

在得到上級部門的同意之後,山西省文物局立刻組成考古隊,開始對大河口地區進行勘探。結果第一次挖掘,考古隊就清理出了一座國君級別的大墓,整座墓葬雖然歷經數千年,但依舊保存完整。

在墓室和棺槨中,考古隊員一共清理出數百件珍貴的文物,其中青銅器、漆木器、陶器最爲主要,形制包括了罍、豆、壺、犧尊、坐屏、杯、案等幾乎所有西周時期能夠見到的隨葬品。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所長謝堯亭表示,出土如此成套、成規模的西周禮器,在中原地區還是第一次。

在出土的所有文物中,最吸引人的莫過於一件青銅鳥尊。經過文物專家的鑑定,這件青銅鳥尊的學名叫“鳥盉”,是商周時期的一件注水器。商周時期統治者經常要舉行祭祀活動,在祭拜天地之時,僕從會將鳥盉中的水倒出來,爲統治者洗手。這件鳥盉目前國內僅此一件,因此非常珍貴,被鑑定爲國家一級文物。

在清理出土的青銅器時,一件青銅罍的口徑內出現了銘文,其中“霸伯”兩個字讓現場的考古專家歡呼雀躍,大喜說:數千年的謎團終於能夠揭開了。考古專家介紹說,在西周時期的史料中,從來沒有記載過“霸”國,因此很多人懷疑霸國是否真的存在。這次挖掘的大墓中出土的銘文清楚的記載“霸伯作寶尊”,說明霸伯應該就是霸國的最高統治者,這座大墓的主人。

得知大河口遺址很可能揭開一段歷史空白,還原數千年前霸國的前世今生,考古隊員們激動異常,立刻對大河口遺址方圓數公里展開了瘋狂的挖掘。先後發現西周時期的古墓一千多座,搶救性發掘305座,光是出土青銅器就多達15000餘件。

在這些青銅器中,多次出現了“霸”字,在這些銘文中還記載了霸國與周邊晉國、倗國、燕國、周王室有過禮尚往來。爲此考古專家確定大河口遺址就是古霸國的所在,這次考古發掘堪稱將整個霸國挖了出來,展示在世人面前。

參考文獻:《大河口西周遺址考古發掘報告》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