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也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他的很多文字,对于当时麻木不堪的中国人,有着非常大的冲击力。

中小学课本上有很多鲁迅的文章,相信大家都读过《少年闰土》的故事,他是小学课本上的文章,摘选自小说《故乡》,大家见证了他从一个活泼好动,勇敢机智的孩子,成为了一个麻木,被生活压弯脊梁的贫困中年人,反差之大让人叹息。

那么闰土最后的结局是怎么样子的呢?鲁迅的《故乡》里面的故事以第一人称叙述,听起来如同真的一样,实际上是一本小说,有很多都是编造的成分,不过鲁迅是根据他的个人亲身经历所写,而闰土也真有其人,他的大名叫作章闰水,是鲁迅家里长工章福庆的儿子,他最终的结局怎样了呢?

鲁迅出生于落魄的封建士大夫家族,在旧社会封建制度很严格,但是因为其家庭衰败,因此也有了和闰土接近的可能。

闰土的父亲是一个地道的农民,住在鲁迅家乡附近的杜浦村,种植一些瓜豆棉花之内的,农忙时候在乡间种地,逢年过节就到鲁迅的家中帮忙,来挣一些外快,正是在这种条件之下,在过年期间,鲁迅就和被章福庆带过来的儿子闰土结识了。

闰土活泼好动,他给鲁迅讲了很多农村的故事,这对于处于高墙之内的富家子弟鲁迅是非常新鲜的,因此两个人成为了非常好的朋友。

而在过完年后闰土跟随父亲回家去,鲁迅和闰土依然保持着非常深厚的友谊,两人时常联系,一起玩耍,这种感情一直维持到了鲁迅去南京读书,两人才断开了交流,闰土的父亲很快因为劳累过度而死去。闰土又继续在周家做工。

但是那个时候进入民国,周家的财力也慢慢的衰败,这也就导致了逢年过节他们不再需要长工帮忙,闰土也被鲁迅家给辞退。

之后的闰土只能够凭借章家祖传的六亩沙田地生活,在父亲去世后,他便挑起了一家人生活的重担,这个时候的闰土已经成一个阳光少年变成了中等个子黑脸光头,沉默少言勤快老实的庄稼汉。

当时种田是一项要老天爷赏饭吃的行业,1934年浙江大旱,尽管闰土起早摸黑的干活,但收获的粮食在上缴完税赋之后根本养不活家人,因此他只能将土地卖了,成为穷苦的农民,靠租借地主土地和外出打工为生。

因为积劳成疾和贫困,1934年,章闰水背上生了个恶疮,但是他依然强撑病体,坚持劳动,家里贫穷无药治病,导致伤口化脓,越来越严重,最终在57岁时候黯然离世,鲁迅在上海听闻了这个消息,十分悲痛,但是当时他的身体也非常差了,两年之后也于1936年在上海去世,鲁迅和章闰水,他们代表了不同阶层的故事,恰好是这个时代厚重的缩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