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近代史上第一位留學美國、畢業於美國耶魯大學的學生是廣東人容閎,被譽爲是“中國留學生之父”,在容閎的倡議下,得到晚清重臣曾國藩、李鴻章的支持後,清政府先後派出了四批共計120名神童赴美留學。回來的留學生大多對中國做出了貢獻,據初步統計,從事工礦、鐵路、電報者有30人,其中工礦負責人有9人,工程師6人,鐵路局長3人。

現今留學生已經非常普遍了,“到底要不要留學”不再是一個難題,而是擺在學生面前的一個選擇,但在近代時,留學生是非常受重視的,他們承擔着從國外向國內引進先進的文化和科技、振興祖國的殷切期盼。

我國近代史上第一位留學美國、畢業於美國耶魯大學的學生是廣東人容閎,被譽爲是“中國留學生之父”,在容閎的倡議下,得到晚清重臣曾國藩、李鴻章的支持後,清政府先後派出了四批共計120名神童赴美留學。

這些學生都是經過“精心挑選”,大多天資聰慧,當年還在上海山東路外萬國公墓對面開辦了一所留美預備學堂,學生要先在該學堂學習一年中文和英文,考試合格後才能夠赴美留學。

那時赴美留學的學生都知道自己肩上的擔子,他們到了美國後迅速克服了語言障礙,成爲學校中最優秀的學生。據不完全統計,到1880年,有50多名中國留學生進入到了美國的大學學習,他們是中國史上最早的一批留學生。

其中有22名學子進了耶魯大學深造,8名學子進了麻省理工學院學習,3名進入哥倫比亞大學,1名進入哈佛大學。

這些學子歸來後成爲了中國電報也、礦業、鐵路業等行業的開山鼻祖,如享有“中國鐵路之父”之稱的詹天佑,清華大學最早的校長唐國安等。

不過中國留學生在美國接受了西方的教育,思想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也不願再穿中式服飾,常常是一身美式打扮,並且將長辮子剪掉了,這讓清末以慈禧太后爲代表的保守派無法容忍。

1881年清政府緊急召回了留學生,但最後僅回來了94人,另外有9名留學生在前期因爲不守紀律被遣返了,還有26名留學生出於想法設法不回來、水土不服病故以及在美國忙於學業,過勞去世了的原因沒有回來。

回來的留學生大多對中國做出了貢獻,據初步統計,從事工礦、鐵路、電報者有30人,其中工礦負責人有9人,工程師6人,鐵路局長3人;從事教育行業的有5人,其中清華大學校長1人,北洋大學校長1人。

從事外交行政的有24人,他們在我國外交方面做出了許多貢獻,其中還有國務院總理1人;進入海軍的有20人,其中14人憑自己的本事成爲了海軍將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