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葉紫檀·滿雕樹根型筆筒

21×17×19cm 3127克

風給了我所有它見過的山谷,山谷給了我所有開過的花,

花給了我所有滋潤它的晨露,而我卻在等你,

這一作用自然造之的物,再雕以自然質樸的美。

樹本身傲然不屈,風雪鼎立的一物,姿態之美,不折不彎。

樹本身閱盡滄桑,千百萬年的年齡,韌性之美,深植泥土。

樹本身自認天數,斤斧之時的不畏,品性之美,沉默不避。

匠人愛極了這樣的一物,雖並非有陶泥的可塑,

可正是這樣一物的難以駕馭,便纔有了匠人那一分的好勝之心。

這一物,採自帝王之木的小葉紫檀,

它本是木,可匠人從未將這一物看作是天然而成的工藝品,

這木本身不屈不撓,可遇到想要將萬物征服的匠人,也自是沒了脾氣。

都說,年紀越大,人就會越有韻味,在匠人眼中,樹也是同樣,

它的韻味來自,樹身之上凹凸不平,滄桑佈滿的樹皮,

是與外力抗衡之下留下的勳章,這在別人眼中雖說是自然應有的大美,

可在匠人眼中那卻是想一直超越的極致。

白皮的凹凸,是自然賦予它天生的模樣,

這隨形的模樣,也給予了匠人那一份挑戰的靈感。

這一作,是心材之上將白皮重新的照搬,

如同不知用了何種的技能,將白皮除坑窪的外在留下,

抽取多餘的部分,再用怎樣的魔力將二者合二爲一,

造就今日這般筆筒的隨形滄桑。

這筆筒看似造之隨意,定花費不了匠人太多的時日,

偶爾隨形的雕琢,這作也便成了。

可如真樹根部的逼真,也定非今日說起這般的輕巧,

就說觀察,便也不是一時半日就可感知到的,

更何況流線如溪流的細膩,凹凸如自然的造作,

這作,雕之,每一次下刀看似的隨意,

也便是經過匠人深思熟慮與自然溝通之後的傑作。

就像是這外表的紅潤,也不併非如你想的那麼簡單粗暴,

用漆上以的顏色?用化學加以的修飾?

這是經過不知多少年月,

在案上木與空氣的交織,纔有了今時今日紅潤亮澤的外表,

那是漆物,染料,塗染的再爲細緻,

細小的凹凸之處,終有它無法滲以的區別。

就讓這一物,在案上伴你日後的歲月吧。

讀書,寫字,作畫本身就是修養着心性,

用不同的方式感知着萬物間不可思議的造化,

回神,並非作者筆下有着怎樣的精湛,

只是萬物之間如同這木,被歲月雕琢,被溢美之詞修飾渲染,

這一作,才變得更爲巧妙,這一作,才便的更爲迷人,

中間所感知的韻味,全憑你對這一作格外的認同。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