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BAO|《知否》原著書評

01

《老子》曰:“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

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個嚴於解剖自己的人,往往是有自知之明的,但是要做到這一點,往往是比較難的,解剖別人容易,解剖自己很難。

中國有一句古話講的也是,人貴有自知之明。你要懂得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看清自己,方能擺正自己的位置。擁有自知之明的人,往往可以走得更遠;沒有自知之明的人,往往會驕傲自大,看不清自己,也會招來禍患。

在《知否》原著裏,“鳳凰男”孫志高的下場更是說明了這一點:沒有自知之明,是一場災難,也是咎由自取。

02

電視劇版《知否》關於孫志高那一段改得極好,讓他成了一個“有辱斯文哥”,言行不一,更能彰顯出他沒有自知之明。我們在這裏主要是探討原著裏孫志高,跟電視劇出入不大,探討他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又是如何一步步將自己給毀掉的。

孫志高,又常被叫做“孫秀才”,他很早慧,在讀書上是很有天賦的一個人,只可惜過早中了秀才沒有讓他步步高昇,反而讓他開始狂傲自大。

一個人應該有傲骨,但絕不該有傲氣,有傲氣的人眼裏是看不到自己的不足的,總覺得自己了不起,其實自己纔是最可笑的。

孫志高也毀在孫母的“捧殺”,我們常說,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是什麼?永遠都不要覺得自己的孩子多厲害,不要過分地對其誇讚,一味地吹捧,只會讓他看不清自己,看不到別人。

自從孫志高12歲中了秀才之後,孫母逢人就誇:“我兒那可是12歲就中了秀才。”

孫母是沒有自知之明的,兒子的早慧被她拿來炫耀,聰明的父母是什麼?你不要逢人就誇自己的孩子,好不好大家也會看在眼裏,無需你自己說出來。話從自己嘴裏說出來,大家聽多了,就會覺得你這個人有問題,很蠢,正如“王婆賣瓜,自賣自誇”。

孫志高,也就是我們現在常說的“鳳凰男”,他屬於寒門“貴”子,但是路走偏了。小時候曾被一擺攤的說是有宰相的命,也曾是宥陽有名的神童,自那之後就開始心高氣傲了起來。跟淑蘭結婚,明明是高攀,他還覺得是淑蘭高攀他了。

這人一定不要過分高看了自己,太過於高看就成了自負自高自大。

古代人都比較重文輕商賈,淑蘭之所以會低嫁孫志高也主要是因爲看中孫志高的才氣,如果他是個潛力股,萬一中了舉人,豈不是自己家地位也會跟着升了。

做生意的向來喜歡才氣高的,即便是現代社會,仍然會有一部分人如此。可能會將自己家閨女嫁給一個寒門貴子,但是往往不會得到什麼好的回報,因爲他們往往忽略了一個人的人品,才高可不等於人品也高。

孫志高在原著裏是生得眉清目秀的,不像電視劇版那般賊眉鼠眼,但是他的眼睛猶如長在了額頭上一般,一股傲慢之色。

淑蘭當初好歹是帶着豐厚的嫁妝嫁到孫家的,可是孫志高覺得她容貌寡淡配不上他。孫母也覺得自己家兒子是志高相貌也不錯的,打着燈籠都難找,淑蘭能嫁給她兒子,實屬燒高香了,是八輩子修來的好福氣。呸!一個沒有自知之明的人才會這麼高看自己,看貶他人。

孫氏母子有多無賴,自從淑蘭嫁過去之後,孫母也不幹活了,他們一大家子都靠淑蘭的嫁妝度日。孫志高也是胡作非爲,拿着淑蘭的錢在外面跟文人們附庸風雅,還到處玩女人,連青樓的女子都敢玩,完全不把淑蘭當回事。

盛家也是,對孫氏母子也是高捧,他們每次鬧一鬧,盛家大房就拿出一些鋪子來,讓他們更不知所謂,覺得自己很了不起。

要不是因爲孫志高在外面找了個青樓女子,懷孕了非要納爲妾室,估計淑蘭還無法順利跟他和離。好在孫志高自己毀了自己,也讓盛家大老太太忍不下了,下定決心要跟無賴之徒斬斷聯繫,一定要讓淑蘭和離,得以脫離苦海。

淑蘭和離那一段極爲精彩,原著中不是明蘭的主意,而是大老太太的主意。

大老太太有句話說得很好:“姓孫的被人捧了這幾年,早忘了天高地厚,他以爲別人捧他是敲在他面上,哼,也不掂量掂量自己,不過是七分錢三分起鬨罷了,如今我們家還怕了他不成。要私了,我們有人手,要公了,我們有錢才,便是要打官司,難道我們家官場上沒人?他若是肯好好地與淑蘭和離,便留下一半嫁妝給他,否則,哼哼,你們孫家原來什麼樣子,便還讓他什麼樣子。”

盛家大老太太是很有魄力的一個女人,她是爲了自己孫女的未來着想的。

03

孫志高的沒有自知之明,徹底惹惱了盛家大房,絕不能被人欺侮到這份上。

明明是孫志高自己理虧,他還一臉高傲說:“不賢之人,要來何用,休書一封,下堂去吧!”那個時候,還是如此心高氣傲。

和離的時候,他看着淑蘭枯黃的臉色,輕蔑道:“你無才無貌,本不與我相配,當初便是我家許錯了婚事,如今這便好好去了,以後配個殺豬種地的,可要賢惠些。”

孫志高是以自己爲中心,覺得自己千般好萬般好,別人處處不如他,什麼都是別人的錯,看不清自己的位置,看不清自己是什麼樣的人,結果只會落得一個悲慘。沒有自知之明是一場災難,這樣的人不管走到哪裏,有多好的運氣,最後都會親手把好運給葬送掉。

孫志高的結局是娶了妾室入門之後,然後生的還不是他的孩子,還被捲走了錢財。無奈之下又娶了個寡婦,這個寡婦身材高壯,可不像淑蘭那般好欺負。女人對於無賴之人,寧做潑婦,絕不做懦夫,要讓他們看到你的厲害,纔不會欺負與你。

寡婦會揮棒打孫志高,更會三天兩頭氣婆婆。從那之後孫氏母子也就沒了好日子過。

沒有自知之明的人是不懂得惜福的,以前淑蘭百般討好他們還挑三揀四,結果呢最後落得一個悲慘的下場,只能怪自己太過趾高氣揚。淑蘭的結局不錯,後邊又再嫁了,而且一個接一個大胖小子的生。

其實文炎敬也是一“鳳凰男”,但是他跟孫志高不同的是,品行很好,人家可不自高。人永遠不要覺得自己有多厲害,要學會自省自貶,唯有看清自己是一個怎樣的人,纔會有更好的仕途發展。

沒有自知之明的人是一場災難,他們就覺得全世界的人都該讓着他,總覺得自己天下第一,愚蠢其實不可怕,可怕的是往往不自知。要對自己有客觀的公平的理性分析,你纔可以走得更爲長遠。能不偏不倚的看清自己,纔是一個人應該有的智慧。

孫志高要是看得清自己,那麼他就是文炎敬;看不清自己,也只能一輩子悽慘無疑,怪誰呢,只能怪他自己。

孫志高覺得自己很聰明,什麼都是誇自己的;孫母也是覺得她兒子很了不起,誰都配不上她兒子。這樣的人習慣單方面思考,旁人物件都看不入眼,更不會尊重人,只會一味的貪婪使性耍無賴。

現實生活中仍然有這樣蠢而不自知的人,譬如有些婆婆覺得自己兒子很厲害,看不起兒媳婦;有的男人覺得自己很厲害,看不上自己老婆;也有女的覺得自己才貌雙全,看不上人家。這樣的人都是屬於沒認識清楚自己。

寫這篇文也是希望一些人能反省自身,做一個有自知之明的人,不要太過於貶低自己,但也不要把自己捧得太高,而是要有一個公平的第三方客觀的評價。生活中如果你遇到了沒有自知之明的人,一定要遠離,倘若是沾上了,只會是一場災難。

《荀子·榮辱》有言: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窮,怨天者無志。

這句話說的也是有自知之明的人會懂得從自己身找原因,而不是一味的責怪他人,你抱怨別人抱怨老天有何用,你得看看自己是不是有什麼疏漏之處。

現實中沒有自知之明的人多了,其實我們會發現,一個人會有什麼樣的命運往往是跟其自己緊密相連的。別人過得好未必是命好,而是他們能看清自己;你過得不好不是命不好,而是你不懂得自己身上的短處,看不到自己的不足。

沒有自知之明,是一場災難,只會成爲結局悲慘的“孫志高”。

希望更多人可以看清自己,你纔會有好的命途,過得好與壞,其實都手握在你自己手中。

今日話題:你是有自知之明的人嗎?歡迎留言討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