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知道蘇繡名滿天下,甚至價比黃金。

但許多人不知道的是,蘇繡在傳統戲曲當中也發揮着非常關鍵的重要作用。

熱播劇《鬢邊不是海棠紅》講述的是京劇名角商細蕊的故事,在開頭第一集就展示了京劇的精髓所在。

商細蕊訂下的一件蘇繡戲服到貨,商細蕊拿着放大鏡俯下身一點一點去檢查這件精美蘇繡的各處細節。

他一個名角,親自如此嚴苛地檢視行頭,本已經十分罕見,簡直算吹毛求疵。

但接下來的事情更加讓人震驚。

商細蕊從放大鏡裏看到蘇繡上抽絲了,一下子面色驚恐、如臨大敵,一根線頭非常明顯。

他馬上提出換一件新的運過來,把這件戲服退回去。對方願意給商細蕊打八折,又擡出了程二爺做靠山。

但商細蕊先是說“這不是錢的事”,接着毫不給面子發怒離去。

有網友評論說商細蕊這是“強迫症”,也有人說他真是比較矯情,一根線頭而已,至於嗎?

真的至於。

商細蕊自己就給出了答案:“(這是)戰金山穿的行頭,梁紅玉還沒有出征呢,自個兒盔甲就散了線。”

京劇唱的是什麼?唱的是人物的精氣神,唱的也是戲文內容中的真善美、假惡醜。

梁紅玉是個英雄,還沒有出征,盔甲就先散了線,這是先挫了自己的威武跟底氣,人物就沒有了精氣神。

好的戲服,可以讓大師們在臺上毫無雜念地把戲文的故事生動出彩地演繹出來,戲服就是京劇的靈魂。

一旦戲服掉了檔次,會影響大師們的正常發揮。

學京劇的人都力求每一場的水準都純粹、專注、傳神,趨向成熟甚至是追求完美。

戲服有了瑕疵,等於是京劇大師心裏有了瑕疵,唱出來自然就功夫差了一大截。

好比你穿了一件脫線的華麗服裝去參加晚宴,別人或許看不到你衣服的瑕疵,但你一個晚上心裏都不會自在。

不是擔心衣服會突然壞掉讓你出醜,就是心裏受影響,有了雜念,不能一心一意地放鬆自己。

唱戲的人,都愛戲如命,戲比天大,蘇繡戲服這樣重大的事情,商細蕊更加一絲一毫都馬虎不得。

蘇繡被譽爲是四大名繡之一,爲什麼在戲曲之中,蘇繡的地位跟作用如此巨大呢?

在外行人眼中,戲臺上的戲服看起來都一個樣,色彩豔麗、造型浮誇,什麼蘇繡不蘇繡的,根本分辨不出料子的好壞。

但在內行人眼中,蘇繡戲服可以是一個戲班的鎮山之寶,也可以是百年不壞、代代傳承的無價寶。

蘇繡鮮豔典雅、清麗生動,遠看如同一團彩雲錦繡,穿上講究到位的蘇繡戲服,演繹出來的舞臺效果叫人歎爲觀止。

近看蘇繡戲服,才領略到什麼叫做巧奪天工,針腳細密、繡面平順,講究“平、齊、細、密、和、順、光、勻”。

因此,商細蕊雖然只是發現了一根線頭,但那件蘇繡戲服已經至少不平、不齊、不順、不勻,絕不是小題大做。

蘇繡不單單只是“服務”於京劇,也“服務”其他的戲曲種類,其中崑劇也大量採用了蘇繡作爲戲臺重要組成部分。

知名服裝造型師葉錦添就曾經爲崑劇《長生殿》設計過300多套精美絕倫的蘇繡戲服,重新再現一個夢迴大唐的情境。

這不但是爲了烘托、呈現戲的效果,也是爲了延續、傳承蘇繡的精華跟精神,這是歷史裏走來的無與倫比的美。

好的戲服,不僅僅是價比黃金,而是千金不換。蘇繡戲服的藝術價值、傳統美學價值不是能用金錢衡量的。

《鬢邊不是海棠紅》裏,商細蕊正在戲臺上唱着,忽然被仇人用一壺開水潑向身上的戲服。

程二爺問他是不是折損了好幾百大洋,商細蕊正色道“不止”。

用料金貴、名家穿過、大有來頭的戲服,往往是可遇不可求。

在商細蕊那個年代,金貴戲服上幾根金線、幾顆珠子,就值千把塊大洋。

青年演出家李玉剛自己都珍藏了許多戲服,他在一期訪談節目裏向主持人春妮展示了自己的“戰袍”。

其中很多戲服全是手工刺繡,陪他多年來輾轉許多國家去登臺,曾有外國觀衆出高價想買,被李玉剛婉拒了。

在唱戲的人心裏,跟戲服的感情不亞於是同上過戰場。

隨着時代科技的發展,娛樂方式變得花樣繁多,京劇、崑劇等過去用來消遣、欣賞的藝術形式逐漸退出了人們的視線。

戲曲頻繁退出舞臺,使得蘇繡的手工製作流程相對地大批失傳,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

現在大部分的蘇繡更是用機器去替代,只有極少的、有需求的蘇繡,纔會堅持用人工耗時耗力去製作。

這樣的局面,是熱愛文化的人不願意看到的。

所幸的是,近年來京劇乃至於戲曲的地位又漸漸得到人們的重視跟弘揚、保護。

在影視這一塊來說,有《鬢邊不是海棠紅》這樣的好劇誕生,說明了一個好的方向。

隨着戲曲的重新被認可、被歡迎,蘇繡的地位也一定會慢慢得到改善跟提升。

畢竟,穿着蘇繡戲服在臺上輕步慢言,長袖輕舞之間一舉手抬足、一回首抬眸就足以穿透千年光陰,驚豔人生。

這樣世上無雙的美妙感受,誰不渴望能親眼目睹呢?

免責聲明:原創不易,抄襲必究,文中資料、圖片均來自網絡,侵權必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