珀西•哈里森•福塞特,這位維多利亞時代最後的探險家五次深入亞馬遜,只爲了找到自己堅信的黃金城,就在他宣佈即將揭開真相的時候,卻神祕失蹤了,此後,無數探險家試圖尋找福塞特的蹤跡,均以失敗告終。

2004年,《紐約客》專欄作家大衛•格恩在尊重事實基礎上,寫下了《迷失Z城》,但是這部小說依舊沒有解開福賽特的最後蹤跡。

接力棒交到了同名電影《迷失Z城》手中,雖然作出了某種可能的解釋但是我們知道這種解釋只是猜測而已,一切依舊處於迷霧中。

相對於商業類探險大片而言,這部電影以一種平淡的筆調開啓了這段傳奇故事,在這平淡中是一個男人的成熟與堅守,是對未知世界的嚮往之心,很多人對於未知充滿了嚮往,僅僅是嚮往而已卻不能付諸行動,而電影卻告訴我們,只有執着於夢想的人才會堅持自己的信仰,哪怕失敗了依舊值得我們尊敬,因爲他們行動了。

不一樣的探險電影

想到探險類電影,很多人想到的則是那位在《奪寶奇兵》系列中的印第安納瓊斯,這位既博學又熱愛冒險的男人不但是男性觀衆的偶像,更是女性觀衆的夢中情人。

這部系列電影共拍攝了四部,由斯皮爾伯格同喬治·盧卡斯合作開發,根據喬治盧卡斯在採訪時說,印第安納瓊斯這個角色的靈感正是來自由這位1925年冒險的福塞特。

神祕的寶物、驚心動魄的歷險和濃郁的異國風情讓《奪寶奇兵》系列獲得巨大的成功,當然沒有人人關心人物的原型是誰,只知道跟隨着主角哈里森·福特一些去探索未知去共同參與幾次天方夜譚似的童話故事。四部電影都全球大熱,第四部2008年上映時斬獲年度票房亞軍,全球票房7.86億。

作爲提供靈感來源的福塞特在《迷失Z城》開啓了自我的歷史傳記,既然立足於歷史傳記可不能天馬行空般的想象了,因此這部電影呈現出來的則是真實性,充滿了亞馬遜野性的質感。

《好萊塢報道者》稱《迷失Z城》是一部罕見的當代經典之作,《時代》週刊則評價:"這部《迷失Z城》就是當今電影界迷失的Z城"。

全球票房不及虛幻的《奪寶奇兵》,當然更有意思的是當年內地上映時卻遭遇滑鐵盧,票房僅僅688萬,據說是因爲外國製片方出於對中國市場的考量對影片進行了主動刪減,一刀下去切掉了37分鐘,141分鐘的電影變成了104分鐘,結果故事只講了大概,人物和劇情有點支離破碎,結果這部電影在國內並沒有多少知名度了,到後面網絡上再觀看時,才明白這部電影到底在講述了什麼,讓許多喜歡冒險題材電影的觀衆遺憾了一場。

家族的榮耀和使命感

少校福斯特在獵鹿的過程中不惜以身犯險,只爲了最終通過結識部長,獲得更進一步的升遷,然後現實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因爲家族的原因,最終導致自己無法獲得部長青睞,在軍旅方面估計是到頭了。

陰差陽錯被軍方調入皇家地理學會,對於此時的福斯特來說恢復家族榮耀是第一位的,愛妻可以暫時棄下,小家庭可以暫時棄下,只想恢復昔日家族榮耀和個人的名聲,人嘛,總得爲了一件東西去追尋的,即使付出不菲的代價。

亞馬遜的狂野和古文明的燦爛,卻慢慢把福斯特心底的火苗點燃,此時他並不自知,只想通過由他自己命名的Z城,去獲得名聲和榮譽的進階工具。

第一次探險榮譽歸來,獲得了無數歡呼,他終於進入了皇家地理學會的圈內了。

準備第二次探險時,福斯特的口號是:我們會找到榮耀。

每一個成功男人背後總會有一個默默無聞的女人支撐,放到福斯特這裏一樣,福斯特總想去找到自己和家族的榮譽,卻讓妻子在後方忍受思念的痛苦和一個人對於家庭的支撐,此時社會大環境下女人的地位依舊是屬於附庸的,但是女權主義在妻子身上已經有所覺醒,只不過這種覺醒並不顯眼,在電影中也沒有再更深入一些。

有沒有想過我作爲一個女人的願望,妻子如是說道。

自從開天闢地以來,男人和女人各自扮演他們的角色,這是他的回應。

福斯特在大男子主義之路並不願意回頭,在追求榮耀方面開始一走到底,卻不知道不是所有人都會有他堅強的性格及榮譽感的。榮耀之路的坎坷

是爲了家族的榮耀還是個人狂熱的夢想,福斯特已經有點疑惑,但唯一不疑惑的則是迷失之城在遠方召喚着他。

福斯特再次踏上了亞馬遜的土地,但是這一次遇到的不僅僅是亞馬遜的狂野,更有人的脆弱,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

本來再堅持一下也許就可以到達Z城,功成名就,獲得榮耀,只可惜,脆弱的莫瑞把這一切都毀掉了,自己逃跑已經算了,爲了讓衆人直接被亞馬遜這座野性的叢林吞沒掉,跑前把口糧全部泡在了油中,結果導致衆人口糧不足,這一次的征服只能含恨而終。

人性的黑暗不僅如此,歸來的莫瑞卻把所有的錯誤推到福斯特的身上。福斯特一怒之下辭去機構的職務,此時的福斯特已經正式開始擔當起來,榮耀雖然需要,但是並不是第一位的了,夢想的實現,特別是去發現Z城這個夢想變得無比高尚,雖然這種高尚是建立在家庭的犧牲和兒女的不理解之上,正如大兒子所說,他對於妻子的責任,對於兒子的責任在哪?

每一個夢想的背後總有不爲他人所知的犧牲,事難兩全。雖然歷經磨難心中對於Z城的夢想之火卻沒有熄滅,男人最能理解男人,最終福斯特再次燃起征服的夢想,這次是上陣父子兵了。

這裏,不得不提福斯特前兩次探險的親密戰友,考斯汀,爲了家庭和愛人最終放棄了與福斯特一起去探索,在理想和現實之中,他選擇了現實,同樣是人之常情,對於未來縹緲的夢想和當下的幸福來說,每個人的選擇都沒有錯。

在前進的路上,無數雙眼睛跟隨着他們的腳步,在奔馳的火車上,父子倆探身在火車外,福斯特的帽子掉在路邊歡送的人羣裏,而遠方則是安睡的妻子和兒女,這一切堅強地支持着父子倆的腳步。

但是亞馬遜這個狂野的叢林,不僅僅只有略友好的食人部落,更有其他未知的野性部落,父子兩人一直往前進,但是危險卻是無處不在,直到消失在叢林中。

從榮耀到夢想

走着走着,我們就忘記了當初爲什麼出發的,這句話來形容福斯特是如此恰當。當然還需要另外一句才能完整,那就是:走着走着,我們終於發現了自我,找到自己真正想要追求的東西。

如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說的:他不會因爲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爲碌碌無爲而羞愧;最終福斯特要的已經不是家族的榮耀,而是個人的夢想以及許多大衆對於未知之謎的期盼,歷史給予我們記憶,但有些記憶消失在野性的叢林中,需要一個勇敢的人去尋找,而這個勇敢者就是福斯特,他已經變成承載這個夢想的主體,所以他不得不出發。

《迷失Z城》沒有《奪寶奇兵》那麼夢幻及動作酣暢,也沒有它那麼高的知名度,這是一部充滿着真實純粹及質感的探險片,同時也有着對於夢想如何追求,對於人到底如何找到自己提出了思考,當一個人的認知達到自我迭代之後,他就能真正的找到自己了。

但是夢想總會付出一些代價,電影來源於歷史,那就要尊重事實,所以在電影的最後,在意識模糊的最後時刻,福斯特想伸手去觸摸現實,但是夢境卻是如此遙遠,已經無法達及。

在貌似熱帶雨林的道路上,苦苦等候的妻子漸漸遠去,但是直到去世,父子倆卻再也沒有回來。福斯特對失落文明的堅信讓人嘲笑了百年,但最終他的信仰卻被證實爲真的。

衆生皆醉我獨醒,本是一件無奈的事。爲了夢想,福斯特無愧於自己的內心,卻有愧於妻子和兒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