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洪澤區白馬湖畔千畝有機稻田

  由農業農村部、中央網信辦、江蘇省人民政府主辦,南京市人民政府、江蘇省農業農村廳、江蘇省委網信辦等承辦的全國新農民新技術創業創新博覽會,將於2018年11月15-18日在南京國際博覽中心舉辦。從2016年的“互聯網+”現代農業暨新農民創業創新論壇,到今年的全國新農民新技術創業創新博覽會,江蘇已連續三年迎來全國農村雙創領域高層次、大規模知名展會。鄉村振興伊始,江蘇農村“雙創”風生水起,爲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增添了新動能。江蘇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楊時雲說,全省20多萬名返鄉下鄉人員在廣袤的農村大地領辦創辦了一大批充滿活力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催生了一大批朝氣蓬勃的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建設了一大批集聚發展的創業創新載體,曾經的農民工、退伍轉業軍人、大學生、城鎮工商業者已然變身爲江蘇鄉村振興的重要生力軍。

  

  2017年12月,中國江蘇·現代農業科技大會上展示的果蔬採摘機器人引人注目

  政策扶持有保障。江蘇省出臺的《關於支持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關於深入推進大衆創業萬衆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等文件,着眼優化“雙創”生態環境,從簡化市場準入、加大財政支持、落實優惠政策、開展創業培訓、改善金融服務等方面支持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以金融服務爲例,江蘇省農業農村廳與江蘇銀行等5家銀行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建立省級農業融資風險補償基金和現代農業產業發展基金,面向新型經營主體累計發放貸款76億元,有效解決和緩解了農村創業創新貸款難、融資難等問題。

  

  蘇州市吳江區某工廠化水稻育秧室。與傳統育秧方式相比,實行工廠化育秧不僅可將土地利用率提高3-10倍,還有利於機械化插秧作業,節省種稻的勞動用工

  主體多元增活力。江蘇目前已創辦農民合作社10萬餘家,家庭農場4.23萬家,農業企業7400多家。大力開展“兩智三能”家庭農場主培訓行動,設立家庭農場發展專項9000萬元用於改善基礎設施、購置農機具等;實施農民合作社規範化建設整體推進行動,創建國家示範社328家、省級示範社909家;推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分工協作,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聯合體,今年預計發展200個,到2022年達到1000個,其中省級示範聯合體300個左右;提升“老農”,吸引“新農”,引進“知農”,全省每年培育新型職業農民20萬人以上,崑山等地在全國率先將職業農民納入職工社保體系。

  

  沭陽縣花農正在網上直播銷售花木產品(孫玉忠攝)

  業態創新添勁能。江蘇將培育新業態、發展新經濟作爲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面向新農民新主體開展農產品電商“萬人培訓”活動,2015年以來累計培訓4萬多人。協助和推動淘寶、京東、蘇寧易購等知名電商在全省建成村級服務站、直營店和合作點超過2000個。建成運營的益農信息社超過1.3萬個,通過拓展電商服務,實現銷售額13億多元。目前,江蘇具有一定規模的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園區景點已突破9000個,今年以來接待遊客1.8億人次,實現綜合收入460億元,同比增長30%。2018年,全省力爭建設20個產業融合方式先進、基礎設施較爲完善、經濟效益顯著、產業集羣發展高效、與農民利益聯結緊密的省級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

  科技引領強支撐。2017年江蘇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7%,“十五”以來穩居全國各省份之首。水稻精確定量栽培等技術以及土傳病害微生物有機肥產品等研發水平處於全國領先,部分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圍繞鄉村產業振興,江蘇瞄準八大千億元主導產業,分別制定規劃和重點行動,組織40家農業科研教學推廣單位與50個農業縣(市、區)掛鉤,成立了由16位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組成的專家指導團,爲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提供科技服務和技術指導。

  平臺搭建聚要素。依託現有各類農業園區,打造了一批集聚創新力量的孵化基地和載體園區,積極爲創業創新人員提供創業輔導、融資擔保、管理諮詢、事務代理等配套服務。目前,全省已建設203家農村創業創新園區(基地),其中78個園區(基地)列入全國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目錄;在全國農村創業創新項目創意大賽上,江蘇選手盡顯風采,今年又有4個一等獎項目入選全國總決賽。

  東方風來意氣揚。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藍圖已定,號角已鳴。未來,勤勞勇敢、開拓創新的江蘇“三農”工作者和廣大農民,必將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指引下,奮勇爭先,起錨遠航,推動鄉村振興走在全國前列,不斷開創農業農村發展新局面,攜手共建強富美高新江蘇!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農民日報記者 陳兵 李文博

  編輯:李慧斌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