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最新消息,11月4日至8日,中央第三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對安慶市江豚自然保護區進行了現場檢查。通過對保護區歷次調整情況進行分析,並經現場覈實發現,安慶市政府隨意調整保護區範圍和功能區劃,導致保護區生態功能日益衰退,嚴重威脅江豚生存環境。

  江豚被稱爲“水中大熊貓”,是長江生態系統的指示性物種,屬於極度瀕危物種。安慶長江段因其獨特的地理水文環境,是長江干流江豚密度最大江段之一,成爲江豚最重要的棲息地和保護地。安慶市江豚自然保護區全長243公里,總面積806平方公里。

  督察組發現安慶市江豚保護工作問題突出。

  頻繁違規調整自然保護區。2015年11月,2016年12月和2017年6月,安慶市政府在短短一年半時間裏,三次發文調整安慶市江豚自然保護區範圍和功能區劃,且均未正式經上級部門批准。其中,2015年的調整,將保護區總面積從806平方公里調減爲552平方公里,幹流長度從243公里調減爲152公里。安慶市政府的做法,違反了國務院《關於做好自然保護區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自然保護區自批准建立或調整之日起,原則上五年內不得進行調整”,以及“地方級自然保護區的調整由其所在地省級人民政府審批,並報環境保護部和相關部門備案”的要求。

  

  安慶市江豚自然保護區緩衝區存在水上加油站

  保護功能不斷“瘦身降級”。保護區面積被瘦身,在2015年調整中,安慶市將包括銅鐵板洲核心區在內的91公里江段整體調出保護區,導致約50頭江豚失去“庇護”。在2017年調整中,安慶市將雙河口段、沙漠洲段、五里廟段、長豐段等四個區域共2.66平方公里範圍調出保護區,爲安慶港中心港區建設“讓路”。江豚棲息地被蠶食。督察發現,安慶市通過分步調整、不斷蠶食的方式侵佔江豚棲息地。根據科考調查,皖河口和沙漠洲區域是江豚覓食活動場所,該區域在2016年由緩衝區調整爲實驗區,2017年還被調出保護區。現場檢查發現,皖河口至沙漠洲短短兩公里長江岸線,已建成包括安慶石化危化品碼頭在內的大小10餘座碼頭泊位。皖河農場區域的清節洲洲頭和漳湖閘爲江豚重要棲息地,該區域2015年從緩衝區調整爲實驗區,其中大部分在2017年又被調出保護區,用於安慶港中心港區建設。保護區爲發展讓路。宿松縣新壩至套口江段在2015年之前爲保護區核心區,2015年調整爲緩衝區,2016年又降爲實驗區。安慶市提供的功能區劃調整報告稱該區域已無江豚活動跡象,但保護區綜合考察報告顯示,該江段在2016年仍有江豚活動。現場檢查發現,該區域岸線緊鄰宿松縣臨江產業園,建有多家皮革和化工企業,設在保護區的園區排污口至今未審批,持續威脅江豚生境。

  

  安慶市江豚自然保護區緩衝區存在生產碼頭

  現有保護區內仍有大量違規項目。原環境保護部在安慶港中心港區規劃環評審查意見中明確要求:“嚴守區域生態保護紅線,涉及法定保護區域的碼頭、泊位和錨地等規劃內容應依法取消,區域內已建與法律不符的項目,應限期整改加快完成清理整治。”但督察發現,調整後的保護區內僅安慶岸線就有25個生產碼頭泊位、2個水上加油站以及3個錨地。其中,海口碼頭、江海砂石碼頭和楊家套水上加油站位於保護區緩衝區,3個錨地均位於江豚活動頻繁的水域,對江豚生存造成直接威脅。另外,保護區還設置有18個直排長江干流的排污口,其中4個未經審批。

  國務院辦公廳《意見》要求“到2020年,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實現常年禁捕”,截至目前,安慶僅完成6艘漁船退出,尚有492艘漁船待退出,工作進度嚴重滯後。根據相關科研資料,近年來安慶部分江豚撫育或覓食區域消失,種羣有呈碎片化趨勢,江豚生存環境堪憂。

  對此,督察組表示,將進一步調查覈實情況,對存在失職失責的,將堅持要求地方查處到位。

  來源:農民日報新媒體

  作者:農民日報記者 李麗穎

  編輯:李慧斌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