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四十週年,爲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2018年11月11日上午在中國福州梅峯賓館舉辦了福建首屆非物質文化遺產武術展示交流大會暨紀念地術拳宗師陳依九誕辰115週年活動。

福建省武術協會會長甘式光向參加本次活動的國家與省級非遺武術項目代表頒贈“展演優秀獎”匾牌

作爲全省首次舉辦關聯“非遺”武術拳種保護、傳承、展示主題的交流大會,現場武林羣英薈聚,大顯身手,共話保護傳承。來自省非遺保護中心,省武術協會等相關機構負責人,福建3個國家級非遺、12個省級非遺拳種代表性傳承人,全省各地市武協負責人以及特邀嘉賓等300餘人出席。

行如龍、動如閃、聲如雷……在展演環節,五祖拳、詠春拳 108木人樁法、六合拳、梅花拳、香店拳八步對聯、儒家拳、三十六寶傳統拳、八井拳、鳴鶴拳、黑虎拳、連城拳、虎尊拳、宗鶴拳、永春白鶴拳、地術拳對練等福建省國家級、省級非遺武術傳承人、傳人紛紛登臺亮出絕技,曬出家底。虎尊拳拳勢勇猛,勁力剛強,在手型上多用虎爪和拳、掌、指,手法多變,以剛制剛;自然門拳行自然,圓轉自如,不呆不滯,軟脫靈活,一氣呵成;香店拳短打近攻,動作迅疾,拳勢激烈;五祖拳拳勢激烈,勁力剛猛,氣勢逼人,硬橋硬馬,中管直入;永春白鶴拳技法豐富,風格獨特,動靜有法,虛實互生,快慢相間,起伏有序,脈絡貫通,神氣流暢;地術拳拳勢剛勁磅礴,又有舒展飄逸之感。展示的10多種拳術,各有千秋,表演者呈現老中青少各個年齡結構。

(活動展演環節的各拳種)

省武術運動管理中心主任代林彬在致辭中表示,“非遺武術展示交流大會”是一個創新的平臺,很有意義,也是推動我省民間武術有序健康發展的一個良好的開端,相信它對未來進一步促進我省傳統武術項目的保護、傳承和推廣,將起到積極、顯著的作用!他希望,福建省各拳種門派、各代表性繼承人要以此爲契機,多多策劃組織形式多樣、內容充實、富有成效的交流推廣活動,助推福建傳統武術更加繁榮興盛!

“地傑人豪展非遺、術精藝巧傳瑰寶”。據主辦單位負責人陳偉強介紹,舉辦福建省首屆非物質文化遺產武術展示交流大會,目的在於搭建平臺、經驗分享、交流合作、共同進步,以提升人們對非遺保護傳承的認識與重視,結合尊師重教環節來提升人們對傳統文化敬仰的武德教育,樹立責任意識來更好地傳承保護;另一方面是通過交流大會讓更多人瞭解福建武術的歷史文化、拓展武術文化的知識面,更深刻地領會其精髓內涵,做大做強福建本土武術的品牌,爲傳統武術文化復興搭建平臺、夯實基礎。

著名書法家曾光明(右一)特爲地術拳宗師陳依九誕辰115週年撰聯紀念,福建省武術協會副會長鬍成武代表福建省地術拳協會受贈。

本屆交流大會由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福建省武術協會作爲指導單位,福州市武術協會、福建省地術拳協會主辦,各非遺拳種保護單位協辦。主要以推動我省非遺武術文化的保護、傳承、經驗交流爲主旨,並結合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尊師重教禮儀環節,來搭建非遺武術文化展示交流平臺,唱響非遺武術拳種門派大團結、共發展這臺戲。整個活動共分非遺武術項目保護傳承經驗交流論壇、非遺武術項目文化長廊展覽與武術展演以及紀念地術拳宗師陳依九誕辰115週年活動三大版塊。

福建是中國的華僑大省,遍佈世界各國的華人華僑達上千萬人,在海外開辦武館及其他產業的精英衆多,福建又是南少林武術的發祥地,在海內外極具影響力。此次活動表達了對一代宗師陳依九誕辰115週年,他爲中華武術所做出的卓越貢獻的懷念,也是弘揚中華武術走向世界,更好的講好中國故事的盛會。

(國際華文媒體聯合會 美國捷迅國際傳媒 《一帶一路》雜誌於捷明 餘鋒報道)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