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海關快速驗放大型設備,支持企業發展。

爲貫徹落實國家和海關總署關於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的系列部署,黃埔海關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通過體制機制創新,着力打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一流口岸營商環境,積極服務外貿高質量發展,成就有目共睹。

“簡政放權,就是要把‘裝在政府身上的手換成市場的手’。”黃埔海關關長陳小穎說。近年來,黃埔海關聚焦提速、降費和便民,降低進出口企業通關時間和成本,全面激發市場活力。

去年以來,黃埔海關全力推進通關一體化改革和通關流程“去繁就簡”,實現海關進、出口平均通關時間較2016年全年壓縮一半以上。

但是,當完成壓縮貨物通關時間的預期目標後,企業的獲得感卻未見明顯提升,原因何在?“我們對通關流程各環節進行‘體檢’後發現,從貨物抵港到提離的總平均用時中,海關申報到海關放行的時間佔比不到10%,超過九成的通關時間消耗在前段和後段。對此,黃埔海關在鞏固壓縮貨物通關時間常態化長效化機制的基礎上,聚焦貨物申報前、放行後等影響通關時效的關鍵環節,推進集裝箱口岸流轉電子化和口岸物流信息化,推動整體通關時間壓縮。”黃埔海關改革辦副主任殷允偉說。

“海關鼓勵我們採用‘提前申報’模式,在船舶抵港前完成申報、繳稅,抵港後自動放行的通關手續。企業不必等待理貨完成,就可正常進行申報放行。”威時沛運貨運(廣州)有限公司關務負責人胡彬說,“這個政策對不需要查驗的貨物來說基本上可以實現‘秒通關’,企業非常歡迎。”

今年以來,通關一體化及機構改革紅利持續釋放,疊加優化營商環境系列“組合拳”,上半年,黃埔口岸進、出口整體通關時間爲38.62小時和4.06小時,分別較2017年全年縮短10.43%和67.51%,其中進、出口海關通關時間爲7.15小時和0.42小時,分別壓縮32.32%和44.39%,實現黃埔口岸整體通關時間再提速。

主營進口貨物爲冷凍薯條的藍威斯頓(上海)商貿有限公司是改革的受益者,其關務負責人張鈺算了一筆賬:“我們每年在新港口岸進口300多個櫃,每個冷凍櫃一天的充電及堆存費是350元,採用‘提前申報’模式後,冷凍櫃一到碼頭就能提離,比以前至少提前了一天的時間,一年下來節省的費用在十萬元以上,還不算節約的時間成本。”

降低進出口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是促進外貿增長的重要抓手。黃埔海關在固化進出口環節涉企項目“零收費”的基礎上,全面落實“降費減稅”系列舉措,助力企業“輕裝上陣”。同時持續推進通關作業無紙化改革,目前黃埔關區無紙化率達99.51%,有效減輕了企業負擔。

在多元化稅收擔保方式方面,黃埔海關創新推進與中國人保東莞分公司、中銀保險廣東分公司的“銀關保”業務,實現“企業申請—保險承保—銀行授信—海關受理”,有效解決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痛點。同時,加快推進彙總徵稅、屬地納稅人管理等制度落地,建立黃埔關區102家重點屬地納稅人稅收檔案,僅今年上半年就爲企業減免稅款2.03億元。在7月1日汽車進口關稅新政落地之日,轄區新沙口岸當日驗放進口整車達2.26萬輛。此外,企業對查驗沒有問題的免除吊裝、移位、倉儲等費用的口岸查驗配套服務費改革試點好評如潮,上半年共有25533個集裝箱查驗沒有問題的貨物免除吊裝、移位、倉儲費用870餘萬元,惠及企業5811家。全面“降費減稅”爲企業換得真金白銀。

黃埔海關相關人士介紹,自7月1日起,黃埔海關已將要求企業和羣衆提交單證材料的種類由132種縮減至40種,精簡比例達到70%。黃埔海關全面清理調整規範文件和作業規程,精簡涉及企業提交單證規定403項。爲進一步便利企業,黃埔海關深化“互聯網+海關”建設,自2017年6月30日升級爲海關總署“互聯網+海關”一體化網上辦事平臺以來,堅持探索創新不止步,率先在“互聯網+稽查”引入電子簽章系統,實現法律文書的在線制發、在線發送和在線簽收,以及稽覈查作業的資料補充和企業主動披露在線辦理。

“通過‘互聯網+稽查’系統,向海關提交資料和簽收法律文書,省去了來回3小時的路程,也不需要專門安排工作人員帶資料到海關。尤其是遇到法律文書要蓋章的情況,不用把資料拿回公司蓋章再提交,只需要網上一次操作完成,節省了人力時間,且界面清晰簡單,容易操作。”東風本田發動機有限公司關務部經理林丘寧介紹說。

與此同時,黃埔海關全面實施海關行政審批“一站式”辦理,依託“互聯網+海關”平臺開發“一企一檔”線上單證材料共享功能,實現需重複提交的資料一次上傳、雲端保存、按需調用、多次使用,促進改革紅利疊加。2018年上半年,該關受理行政審批2070份,網上辦理率達94.93%,企業和羣衆在大部分情況下可足不出戶辦理海關業務。

放管結合就是明確政府的職能定位,管好管到位,關鍵抓手就是監管制度的改革創新。一直以來,黃埔海關不斷創新監管方式,紮實推進監管和服務的有機統一。

根據新一輪機構改革部署,出入境檢驗檢疫管理職責和隊伍劃入海關總署。自4月20日關檢統一以海關名義對外辦理業務以來,黃埔海關貫徹“優化協同高效”“先立後破、不立不破”原則要求,推動原有海關管理職責與檢驗檢疫管理職責深度有機融合,讓企業和出入境人員切實享受到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務。

“關檢合併之後的一系列調整對企業而言是確確實實、真金白銀的好處。” 五羊—本田摩托(廣州)有限公司海外營業部產品物流科科長鄒玉森表示,“省時、省錢和高效,就是這幾個月來我們企業的感受。以前同一批貨物進出口申報需要分報關、報檢兩步,有時候可能還要涉及分別查驗,現在同一棟樓、同一個機構、同一個窗口一次完成所有申報工作,時間和工作量至少節省一半!”

根據海關總署統一部署,進出口貨物關檢融合整合申報於8月1日正式實施,黃埔海關從7月25日已經開始試點。關檢融合整合申報將原報關、報檢229個申報項目合併精簡至105個,統一了原報關、報檢8個共有項的代碼,將原74項隨附單據合併整合成10項、102項監管證件合併簡化成64項,打響了關檢全面深度融合的“第一槍”。4月20日統一對外辦公以來,黃埔海關穩步推進“一次登臨檢查”,開展一次登臨檢查46次,登臨檢查時間由原來的2.5小時減少至1小時,真正實現海關查驗“一次就好”,實現“1+1>2”的效果。

自2017年7月1日全國通關一體化改革實施以來,今年上半年,黃埔關區“自報自繳”“單一窗口”報關單量穩居全國海關前列,其中“單一窗口”標準版6月份日均報關覆蓋率爲96.8%,實現外貿企業通關“馬上辦、網上辦、一次辦”。

廣東中外運公司張經理表示:“目前‘單一窗口’已實現關檢融合整合申報,以前需要在不同的系統中分別錄入報關、報檢信息,現在原報關單和報檢單合併爲一張新報關單,只需要在‘單一窗口’錄入一次就行,而且錄入項目由原來的229項精簡到105項,減少了錄入工作量,提高了申報效率,爲我們公司節省了大量人力和時間成本。”

加工貿易佔據黃埔海關業務“半壁江山”,東莞市一直以來被稱爲“加貿之都”,該關堅持加工貿易領域監管制度創新從未止步。自2017年7月在全國率先試點“以企業爲單元”加工貿易監管模式改革以來,黃埔海關不斷擴大“8項政策紅利+11項通關便利措施”的覆蓋範圍,截至上半年共有626家企業參與改革試點,試點企業加貿進出口值佔關區加貿進出口總值的比例近7成。

東莞迪芬尼電聲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張紅蘭說:“我們加貿企業經常會接到加急的訂單,前段時間臨時接到客戶通知,需要生產一個新機種,但是第二天一早必須出貨,以往增加新產品需要向海關報備才能進出口通關,好幾個環節手續要一兩個工作日才能完成新增出口產品備案,申請了電子賬冊後,不到6秒申請已經被審覈通過。”

“在此基礎上,我們將深加工結轉和內銷報關單等業務納入通關一體化,優化保稅智慧集中作業模式,推動加工貿易海關監管向事中事後轉變。目前,該項改革作爲海關總署批覆的直屬海關層面的綜合性改革,正穩步推進實施,力爭爲全國海關貢獻加貿領域可複製、可推廣的埔關經驗。”黃埔海關改革辦副主任殷允偉表示。

“維護國門安全和正常的貿易秩序,其本質是維護國家和人民羣衆的根本利益,讓企業和羣衆感受到公平正義。”黃埔海關關長陳小穎表示,“一直以來,黃埔海關全面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聚焦‘中央關注、社會關切、羣衆關心’的突出走私問題,嚴厲打擊涉稅敏感商品走私和槍支彈藥、涉恐涉暴涉毒等危害國家安全、損害人民利益的走私活動,有效守衛國門安全。特別是全面落實‘禁止洋垃圾入境是生態文明建設標誌性舉措’部署,將打擊‘洋垃圾’走私作爲一號工程。”據統計,今年上半年該關偵辦固體廢物案件76起,查獲各類固體廢物949.3噸,有效御“洋垃圾”於國門之外。

在加強知識產權海關保護方面,今年上半年,該關中止放行涉嫌侵權案件貨物約45萬件;查辦的1宗案件入選2017年“中國海關知識產權保護十大典型案例”,1宗入選2017-2018年度“兩法”銜接典型案例。

當前,國家層面正在推進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黃埔海關地處改革開放前沿,所轄廣州市黃埔區、增城區和東莞市是全球重要的先進製造業基地和國際物流供應鏈關鍵節點。近年來,該關主動作爲、積極融入,精準對接地方外貿發展需求,爲新一輪對外開放提供內生能量和動力。

黃埔海關立足關區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的經貿合作基礎,研究制定了落實推進“一帶一路”建設18項、45條具體措施,全方位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在合作機制、貿易便利、維護安全等方面的合作。上半年,黃埔關區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1560.3億元,並在與日本名古屋海關簽署關際合作意向書的基礎上,不斷深化與俄羅斯中央海關局、澳大利亞墨爾本海關等國際海關的合作。

東莞石龍鐵路國際物流中心於2013年9月作爲國家一類口岸正式對外開放,目前已開闢有“石龍—阿拉山口—中亞五國”的“中亞班列”以及“石龍—滿洲里—俄羅斯—歐洲”的“中歐班列”。東莞石龍國際鐵路聯運專列開通後,業務量逐年遞增,截至今年6月,共開行班列322班次、貨運量21.6萬噸、貨值71.2億元。爲支持物流基地多式聯運監管中心建設,今年2月份黃埔海關在成功應用“陸鐵聯動、運抵換乘”通關模式驗放出口貨物的基礎上,藉助海關總署多式聯運管理系統平臺,打造“水鐵聯運”“陸鐵聯運”等多程多式聯運監管模式,助力企業“走出去”。廣東(石龍)多式聯運樞紐3月30日正式啓用,上半年監管中歐班列55列、貨運量3.12萬噸、貨值10.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8%、6.6%、24.3%。

“優化營商環境,我們一直聚焦於精準對接地方產業發展需求。”殷允偉說。去年,黃埔海關出臺38項措施對接黃埔區、廣州開發區“金鑲玉”政策,今年該關繼續推動黃埔區系列“10條”政策落地,全力配合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營商環境改革創新實驗區建設。“對於黃埔區生物醫藥等特色支柱產業,我們搭建了報關報檢和集中查驗‘一站式’平臺,將檢疫審批縮短至3個工作日,根據產品風險級別不同,許可證有效期最長可延長至12個月,進一步優化生物醫藥產業進出口營商環境。”黃埔海關改革辦副主任殷允偉表示。

中新廣州知識城生物醫藥企業百濟神州公司首批價值2.2億美元的KUBio生產系統,近日從德國工廠運抵廣州。黃埔海關打造“一站式”服務窗口,爲企業提供註冊登記、貨物進出口通關、企業認證的全流程線上服務。百濟神舟供應鏈經理潘徵勇表示:“KUBio設備進口對我們公司來說非常重要,感謝黃埔海關給予百濟神州的支持和指導,讓我司設備進口備案和減免稅能順利開展。”

此外,黃埔海關還爲增城富士康項目辦理外資鼓勵項目審批手續,預計項目總投資88.5億美元;全力支持東莞深化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綜合試點試驗工作,鼓勵東莞機電產品特別是手機產品出口,上半年東莞手機出口額599.5億元,同比增長57.3%,約佔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的兩成,有效助推智能製造快速發展。全力支持東莞“倍增計劃”,圍繞286家試點企業採取“共建+輔導”方式構建海關、企業、地方政府的三方聯動機制,實現以試點示範帶動全局突破,助力東莞市動能轉換和經濟轉型。

跨境電商等新業態是外貿新動能,逐步成爲外貿企業打開國際市場、推動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據瞭解,黃埔海關堅持主動作爲、順勢監管,嚴格落實“全年365天無休日、貨到海關監管場所24小時內辦結海關手續”通關時限要求,制定全面推進跨境電商創新發展16項措施,自主研發“跨境電商零售出口輔助管理系統”,實施“理貨分揀”“卡口布控、按車監管”監管模式,大幅縮短通關時間。上半年,黃埔海關跨境電商納入統計進出口81.03億元、增長10.18倍。

京東國際供應鏈公司有關人士表示:“海關一系列的改革效果很明顯,現在電商通關時間很快,我們的客戶從下訂單到完成驗放只需要60分鐘,極大地提高了我司清關包裹的效率,對此我們非常感謝。”

深圳市遞四方速遞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繼光說:“以前商品包裹通過傳統郵件渠道和快件渠道出境往往需要2至3天的時間,而現在幾乎是讀秒通關。今年‘618’期間,有位香港的消費者凌晨時分在天貓平臺買了件商品,當天下午三點左右就在香港收到了包裹。消費者無比驚訝能這麼快收到。”

在此基礎上,該關秉承“在發展中規範、在規範中更加科學發展”的原則,促進跨境電商健康有序發展。特別是近期,東莞市入選國務院第三批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該關主動作爲,進一步簡化流程、精簡審批,爲地方外貿增長提供新的動能,助力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此外,該關全力支持外貿綜合服務、市場採購等新業態培育,爲地方外貿發展注入新動能。

“優化營商環境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持續用力、久久爲功。黃埔海關將持續深入推進簡政放權、創新監管、優化服務,打造一流跨境貿易營商環境。”黃埔海關關長陳小穎表示。

“爲進一步提升企業羣衆獲得感,我們將繼續通過簡化流程、減少單證、降低費用爲通關流程‘瘦身’。”黃埔海關改革辦副主任殷允偉說,“將檢驗檢疫作業全面融入全國通關一體化,努力實現申報單證、作業系統、風險研判、指令下達、現場執法‘五個統一’;簡化出口原產地證辦理流程,實行企業備案、申報無紙化,建立清單管理模式,清單外產品‘到即籤’;繼續深化‘單一窗口’應用,實現貨物通關‘一次申報’;加快推進檢驗檢疫單證、通關作業隨附單證、委託報關協議電子化;擴大跨境貿易、物流服務政府採購和採信範圍,允許進出口企業自主選擇服務機構,幫助企業降低運營成本。”

據瞭解,黃埔海關將進一步通過深化改革、創新監管,提升海關監管效能,防控重點領域重大風險,維護健康有序的外貿秩序。爲此,黃埔海關將啓動新一輪深化加工貿易和保稅監管改革2.0版,構建“企業自主自律、監管精準到位、管理集約高效、風險有效防控”的加貿及保稅監管新體系,繼續擴大“以企業爲單元”的加工貿易監管模式改革試點範圍,全面提升加工貿易企業“獲得感”。

爲將工作紮實推進,黃埔海關深入推進跨部門一次性聯合檢查,深化口岸查驗單位協作共管,力爭應聯盡聯、統一作業。着力推動“雙隨機、一公開”在海關執法領域全面推廣,並拓展至檢驗檢疫隨機抽查事項。

同時,保持打擊走私高壓態勢,持續嚴厲打擊洋垃圾、象牙、涉稅敏感商品、槍支彈藥、涉恐涉爆涉毒等走私活動,紮實開展“國門利劍2018”專項行動,維護健康有序的進出口貿易秩序。

在進一步提升跨境貿易便利化水平方面,黃埔海關主動服務國家擴大開放戰略部署,繼續落實支持“一帶一路”建設3年規劃,支持“東盟-廣東-歐洲”公鐵海河多式聯運示範工程建設,以陸鐵聯運、水鐵聯運、海鐵聯運爲主通道,優化多式聯運分層分類佈局,促進區域物流一體化。繼續培育外貿新業態,創新監管模式支持廣州、東莞國家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建設,優化跨境自駕遊、檢測維修、會展拍賣監管,支持廣州市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推動利用中歐班列批量運輸國際郵件。支持華南整車進口口岸拓展,落實國家整車進口關稅調整政策,深化進口汽車智能監管模式,繼續加大對汽車平行進口支持力度,推進珠三角汽車博覽中心平行進口汽車拆卸改裝海關監管場所建設。支持華南生物醫藥產業做大做強,支持廣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開展生物材料檢驗檢疫監督管理改革試點。同時,全面推廣上線口岸通關時效評估系統,實現進出口貨物通關物流全流程監控。

黃埔海關十分重視建設關港信息交互平臺,一方面,通過整合海關內部作業系統、企業作業系統以及海事、港務等部門系統,形成實時更新的物流底賬。提升集裝箱口岸流轉電子化水平,協助地方政府儘早搭建集裝箱流轉管理統一平臺,實現海運提單、提貨單、裝箱清單的電子化流轉。另一方面,繼續深化“互聯網+海關”建設,加快向企管、加貿、緝私領域複製推廣,持續推動海關文書電子化,推動線上“一個平臺”與線下“一個窗口”充分融合。

面向未來,黃埔海關將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找準服務擴大開放的支點,通過自身改革的減法,換取企業羣衆獲得感的加法,充分釋放市場活力,全力打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一流口岸營商環境,積極服務外貿高質量發展。”陳小穎說。(錢玉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