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既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从食品源头管控到不断强化检测体系,从“明厨亮灶”到“食品快检”,九原区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实施在线智慧监管,建立健全严密的食品药品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实现覆盖生产、流通、消费等各环节的全产业链保障机制。

“明厨亮灶”——看得见的安全

近日,记者来到包头市九原区横竖街,看到临街大屏幕上正在实时转播后厨的景象,厨师们正在忙碌地制作着食物,食材放在哪里、如何调配、废弃物如何处理都能清晰看到。这就是九原区大力推行的“明厨亮灶”工程采取的一种方式,即让消费者通过视频监控实时转播,就能看到后厨的情况。

“通过采取透明玻璃幕墙、视频监控、设置参观窗口等方式,将餐饮食品的加工制作过程公开展现给消费者,让群众吃得放心,吃得安心。”据包头市九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边学彤介绍,大力推行“明厨亮灶”工程是九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积极探索监管新机制的关键之举,要求全区新开办、到期换证和有厨房改造计划的餐饮服务单位主动接受公众监督。

九原区将食药监工作与“互联网+”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全区食药监工作充满了“智慧”,远程电子监管正是那双智慧的“眼睛”。九原区率先在学校(含幼儿园)食堂推进远程电子监管,学生家长可直接通过“食药包头”手机APP查看学校食堂后厨的烹饪过程、废弃处理等情况,利用“互联网+食药监管”大数据,实现烹饪全过程“阳光操作”,目前九原区“食药包头”手机APP已录入1671条数据,在包头市处于领先。

截止目前,全区已有538户餐饮单位实现了“明厨亮灶”,预计年底实现70%以上的覆盖。通过推进明厨亮灶建设工作,餐饮服务单位的加工制作行为得到了进一步规范,初步实现了餐饮安全监管由“他律”向“自律”、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变 。与此同时,加快培育全区健康食堂,打造先进管理模式示范店,保持“横竖街”食品安全示范街称号,到2018年年底,健康食堂占比达20%。

“从农田到餐桌”——叫得响的品牌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检查与整改是必要手段,而源头管控才是全面消除食品安全隐患的关键。“我们合作社的瓜果蔬菜都是绿色有机的,要求村民按计划统一种植、统一检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九原区农牧业局的技术员还定期过来给我们指导种植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工作,让市民吃上安全、放心的绿色果蔬。”九原区信步闲庭农业合作社负责人周外军向记者介绍。随着九原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不断加强,一大批优质安全的农产品摆上了超市货架和百姓餐桌。

“你点我检”检出食品安全公信力。从7月起,每月第三周的周五上午,九原区沙河市场监督管理所食品快检室对外开放,免费为消费者提供检测服务。“为确保食品质量过关,目前,我们的快检设备可以进行农药残留、瘦肉精等10多个项目的检测,半小时可检出鲜肉含不含瘦肉精,20分钟可测出果蔬是否农药残留超标”。食品快检室工作人员解释说,在检查中,如果发现食品有质量问题,会按照有关的规定,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利用不断进步的技术手段及法律规定,倒逼食品安全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据了解,九原区不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逐步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强化日常监督管理,在全区生产基地、农贸市场广泛开展自检和送检,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目前完成蔬菜抽检200个批次,饲料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完成12个批次抽样。此外,加快农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全区可追溯企业已达到25家。

食品药品安全是底线、更是红线。开学季,九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了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专项检查,严把学校食品安全关,共检查学校食堂34家,出动执法人员76人次,车辆28台次。通过检查发现,各学校食堂能较好地执行各项制度,食堂的整体状况较以往都有较大提升,并对个别学校食堂、托幼机构餐用具清洗消毒不规范、进货台账不健全等问题责令整改,保障广大师生吃得安全、放心。学校食堂相关负责人说,“中小学食堂就餐人数多,用餐时间集中,食品安全风险较高,我们一直将学校食堂及校园周边食品安全监管作为重点工作,每学期初都会配合开展学生供餐全覆盖检查。”

“大排查大整治”——过得硬的监管

“‘严’字当头、‘安’字兜底、‘好’字为本,今年,我们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为期两个月的食品药品安全拉网式大排查大整治行动。”据九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行动中,九原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网络订餐”、小餐饮、小作坊、小摊贩等群众关心的重点环节,农村牧区流动餐车、城乡结合部集贸市场、热点地区零售药店等重点区域开展了专项治理,大排查中坚持严把每道关口,对违法违规行为坚持“零容忍、出重拳”原则,督促经营者及时在限定期限内整改,凡不能达到整改目标的,依法进行查处。截至目前,已排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652户次,药品经营单位103家次,现场规范指导500余次,共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43份,立案5起,责令停产停业整改2家,取缔无证经营药品场所1处,全区人民群众饮食用药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运用抽检手段,提供技术支撑,从源头上进行防控,第一时间把好准入关口,让广大群众买得放心吃得放心。2018年计划抽检食品685批次,包括360批次食用农产品,125批次药品。食品方面重点对农贸市场食用农产品、食品生产企业、小作坊加工、餐饮、糕点、饮品销售等进行抽检,药品抽样工作保证对生产企业、批发企业、医疗机构、连锁总部、药店、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以及乡镇卫生院的全覆盖。通过“局、所、农贸市场快检机制三级全覆盖”“食品安全三级网络建设”“四化监管模式”“食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联网视频监控”等举措的大力实施,严把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现阶段,九原区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进展成效显著,食品药品经营户从各方面都得到了提升,餐饮服务单位量化等级A级B级率提升显著,小餐饮、小饭桌卫生、设施明显好于以往。

“互联网+食药监管”—— 靠的住防线

作为率先在自治区推进市区两级食品药品检测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的旗县区,九原区实现“资源共享、执法互助、互利共赢、和谐发展”,全年由市区两级食品药品检测中心抽检食品、食用农产品380批次,对食品从业人员开展食品安全培训6期,培训人员700余人次,推动全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水平迈上新台阶。

从食品药品信息追溯到食品药品安全“移动执法”,九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配发移动执法平板电脑19台、便携式移动打印机10台,打造5个精品市场监督管理所,新建了7个快检实验室;为九郡农贸市场、桐荷鲜品汇集贸市场、天赋集贸市场设立了食品快检室,配备了食品快检设备和3名专职食品快检人员,全面保障消费者食品药品安全。

从人性化创新管理到“变堵为疏”新思路,28辆“放心早餐车”按照统一的外观标准进行设计,内部符合卫生安全标准,且全部办理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和健康证等相关证照,在规定时间(早6:30-8:30)和规定区域内经营,同时引入了第三方管理公司对“放心早餐车”进行日常管理规范其经营,点滴细节让群众吃得安心。

从“明厨亮灶”工程到“健康食堂、阳光厨房”,全力打造横竖街为九原区“食品安全示范街”,在学校食堂、养老机构食堂及沙河、白音席勒、赛汗街道等地区的大型餐馆逐步开展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试点工作,举办食品安全讲座和培训班22期,培训食品从业人员3959人次,在14次食品安全宣传活动中接受咨询群众900余人次。

一啄一饮,看似小事,却关乎生命健康,同样也是百姓安全感、幸福感的基本要求。九原区全力构建政府监管、部门协同、行业自律、企业负责、公众参与、媒体监督的“社会共治”格局,努力在食品安全领域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氛围,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文: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亦然

编辑:张鹏飞

责任编辑:潘峰

九原发布热线:0472 6939913

投稿 ▏公益 ▏活动 ▏宣传

扫描二维码

关注九原发布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