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5年85萬元 用於資助2016年大學新生172名,其中江東、海曙、江北各30名,餘姚、象山各41名。2008年53萬元 資助2009年105名大學新生。

11月27日下午,當市慈善總會陳雲金會長結束會議匆匆趕回辦公室時,一封厚厚的掛號信已經靜靜的放在辦公桌上,署名是“其然”,落款地址則是不存在的長春路1號。

字跡是如此的熟悉,大家的心不由激動起來。拆開信封,果然是一疊厚厚的匯款單,共103張,其中101張是9999元,1張50元,1張51元,累計101萬元!匯出地址分別是海曙區郵政大廈營業所匯款和郵儲銀行寧波分行,時間都是11月26日。

寧波愛心人士“順其自然”再次捐款101萬,連續21年捐款達1155萬寧波愛心人士“順其自然”再次捐款101萬,連續21年捐款達1155萬

據介紹,“順其自然”從1999年起每年向我會捐款,至今已有21次,累計金額達1155萬元。她(他)的捐款有幾個特點,一是從“順其自然”四個字中隨即選擇兩個字作爲捐款人名;二是落款地址都是不存在的;三是每張匯款單都不超過1萬元(達到1萬元需要署上真名);四是每次捐款金額都比上一次有所增加;五是都在每年的11月匯出,然後單據郵寄至市慈善總會。

行善貴在持之以恆,“順其自然”連續21年向市慈善總會總會捐款,且從不透漏任何信息,這種精神讓人肅然起敬!“順其自然”早已成爲寧波愛心城市的標識,在他(她)的影響下,隱名捐款在寧波成爲一種風尚,形成了一個特殊的愛心羣體,累計捐贈4000多次,總額超過4500萬元。

壞事不做,好事不說,這是“順其自然”的心願,助學則是她(他)的主要資助方向。20多年來,我們與“順其自然”雖然沒有謀面,但我們每年都會把其善款使用進行公佈,讓愛心在陽光下得到延續。

附件:“順其自然”歷年捐款使用

1999年 5萬元 用於2000年春節向特困家庭送溫暖。

2000年20萬元 建造餘姚市梁弄鎮橫坎頭村“仁慈教學樓”。

2001年15萬元 資助2002年 100名在校特困大學生。

2002年18萬元 資助2003年100名在校特困大學生。

2003年16萬元 資助2004年80名在校特困大學生和30名特困小學生。

2004年18萬元 資助2005年70名在校特困大學生和45名特困中、小學生。

2005年25萬元 “仁慈學校”添置教學設施和爲110名貧困山區小學生補充營養餐。

2006年35萬元 已資助2007年貧困大學生130名,餘下15.75萬元,用於2008年資助餘姚四明山鎮中心小學教學設施。

2007年51萬元 資助2008年180名大學在校生。

2008年53萬元 資助2009年105名大學新生。

2009年60萬元 資助2010年120名大學新生。

2010年66萬元 資助2011年140名大學新生。

2011年72萬元 資助2012年240名在甬高校貧困生。

2012年73萬元 用於2013年慈溪、奉化等地146名大學新生助學。

2013年75萬元 25萬元用於2014年海曙、江東50名大學新生助學;50萬元援建貴州黔西南州興義市瓷龍小學。

2014年81萬元 用於2015年160名大學新生助學,其中海曙區30名、江東區30名、鄞州區30名、慈溪市30名及象山縣40名。

2015年85萬元 用於資助2016年大學新生172名,其中江東、海曙、江北各30名,餘姚、象山各41名。

2016年91萬元 用於資助2017年大學新生180名,其中慈溪、象山、奉化、海曙各40名,鄞州20名。

2017年96萬元 30萬元用於資助黔西南州興仁縣青年志願者脫貧攻堅夜校牽手特色課堂項目,66萬元用於延邊州4個國家貧困縣農村學校更新和添置學生電腦。

2018年99萬元 用於甘肅省白銀市平川區興平學校教學樓建設。

2019年101萬元 待使用

寧波愛心人士“順其自然”再次捐款101萬,連續21年捐款達1155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