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展上精彩的飛行表演。

今年航展剛一落幕,珠海市金灣區海澄村的村民就相互打聽,“你家裏今年賺了多少?”靠航展,喫航展的絕不只是當地的村民,兩年一度的航展來襲,珠海全市的旅遊、餐飲住宿、交通等服務行業全線飄紅。而更顯得“高大上”的是,珠海因爲航展加快了產業轉型。

航展前夕,在珠海航空產業園總裝下線,我國自主研發的大型水陸兩棲飛機AG600成功水上首飛,這一歷史性的時刻,是我國通用航空產業,乃至整個航空工業的重大歷史性突破;僅僅航展開幕當日,12個項目落戶珠海,其中10個在航空產業園……

珠海市會展局局長、航展公司董事長周作德表示,航展已成爲珠海最閃亮的城市名片,也悄然改變這座城市,珠海會展也早已不是航展一枝獨秀的年代,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背景下,隨着港珠澳大橋的通車,珠海將攜手港澳,共同打造“港珠澳橋頭博覽旅遊帶”。

殲-10B首次亮相成爲今年航展最耀眼的明星。

一個航展,富了一方百姓

因爲航展,海澄村很多外出務工的年輕人上週大都請了假,目的是回來幫家裏招攬生意。一個臨街商鋪一天光賣水營業額就3000元;一家好一點的餐館,每天營業收入十幾萬元再正常不過……

黃老闆是附近一家餐廳的老闆,1996年第一屆航展結束後,他聽說村裏有的人靠賣盒飯一下子賺了幾十萬元,當年一個盒飯賣到50元還供不應求,而那一年,黃老闆還是名務工者,受到啓發的他在第二屆航展來臨之前辭工,辦了個小餐廳,一屆航展下來,他賺足了第一桶金,後來靠兩年一度的航展,他就足以發家致富。餐廳平時多不開門,但僅僅一次航展,一週就能賺幾十萬元。兩年賺一回,一次喫兩年。

航展帶來的商機,“快餐經濟”只是個縮影。本屆航展專業觀衆達15萬人次,普通觀衆約30萬人次。從航展中覓商機的共有來自世界各地的770多家廠商,三天專業日裏簽訂了價值超過212億美元的逾569個項目合同、協議及合作意向,成交了239架各種型號的飛機。

近年,航展期間全市酒店房費普漲兩三倍,鄰近珠海機場的酒店,平時每晚170元的房漲到了1000多元。本屆航展對全市旅遊業的貢獻數據暫未出爐,但以上屆爲例,6天航展全市共接待遊客105.1萬人次,比再上一屆航展增長10.3%,其接待過夜旅遊者36.73萬人次,比再上一屆航展增長15.3%;旅遊總收入7.65億元,比再上一屆航展增長20.5%。

一個航展,一片產業新天地

時光倒流到10年前,珠海只有航展,並無真正意義上的航空產業;在航空製造上,不僅是珠海,整個廣東都一直是空白。2008年的航展,終於等來了“主角”的登場,廣東唯一的航空產業園——珠海航空產業園開園;次年,中航通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產業基地以及總部落戶珠海,廣東終於搶到了中航重組後區域佈局的最後一杯羹,也是最具發展潛力的一杯羹,並以此爲核心展開全省航空業佈局。

此後的航展,“珠海元素”開始相繼凸顯,2010年的航展,由航空工業通飛製造的“海鷗300”,珠海本地公司製造的“紅嘴鷗”紛紛亮相,標誌着珠海航空產業“起飛”;2012年的航展,通飛研發生產、我國首款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全複合材料渦槳公務機“領世AG300”成功下線;2014年,“領世AG300”實現首飛並在航展上飛行表演;2016年,世界最大在研水陸兩棲飛機AG600在航空產業園內總裝下線並亮相當屆航展;今年的航展,已經先後實現了陸地、水上首飛的AG600全新亮相,珠海製造的首架公務機交付;今年航展首日就有12個與航空產業相關的項目落戶珠海,其中10個在航空產業園。

“國內大多數航空產業園都是在原有軍工企業基礎上形成的,但珠海產業園則是從零起步,歷經近10年的發展,才獲得今天的成就,我國自主研發的三個大飛機之一AG600在珠海完成總裝下線,到如今已成功進行陸上、水上首飛,堪稱完美”,珠海航空產業園管委會相關負責人滿懷自豪地說。從22年前首辦航展,到如今,珠海金灣已經高高舉起了廣東航空製造的大旗,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珠海航展吸引了國內外廣泛關注。

一個航展,助推一座新城

航展爲珠海城市建設注入了新能量,以本屆航展爲例,來自境內外425家媒體、2850名記者採訪報道了本屆航展盛況,關注珠海。

每一屆航展,都是珠海走向世界舞臺的一次機會。珠海以舉辦這場盛宴爲契機,倒逼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服務水平加速提高,不斷朝國際宜居城市邁進。比如近年,珠海機場環島路、高欄港高速、機場高速,金灣情侶路等多條道路,相繼建成通車,這些都是爲舉辦航展而配套建設的。

珠海市金灣區委書記陽化冰說,珠海金灣以規劃建設通用機場爲抓手,不斷完善配套保障。2016年動工的蓮洲通用機場,按A類通用機場建設,預計今年底建成,明年初運營。到2021年,珠海市將形成以金灣機場、三竈水上機場、九洲直升機機場、蓮洲通用機場(水、陸跑道)4個主要機場以及10個直升機起降點(平沙、京珠高速路口、8個海島)爲主的珠三角通航網絡運營區域骨幹樞紐,通航服務領域明顯擴大,並逐步建成國家級通用航空研發製造基地。

到2025年,珠海航空產業園將建成“四個基地,一座新城”,即廣東省與中航集團共建的民用航空產業基地;世界著名的航空展覽基地;全國最大、國際一流的通用航空產業基地;亞太地區綜合性航空維修基地;市政基礎設施完善,航空企業、人才、資本聚集,極具航空產業特色,生態宜居的現代化航空新城。

從一枝獨秀到滿園春色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隨着珠海市開放引領和創新驅動戰略的實施,粵港澳大灣區創新高地以及橫琴自貿片區加快建設、港珠澳大橋的通車,珠海會展業從過去航展一枝獨秀到如今已經是滿園春色了。

珠海市近年提出圍繞“國際會展名城”發展目標,通過創新創業市場運作、專業導向品牌引領、全域開放國際發展,逐步構建了以國際性會展品牌項目爲龍頭、以國際大型會議活動爲主體的“雙輪驅動”的發展格局,國際會展之都與國際會議目的地城市特色更加突出、成果突顯。

以去年爲例,珠海市全年共舉辦展覽會23場,會議3554場。其中,第三屆中以科技創新投資大會、中國-拉美國際博覽會、Fast4Ward直線競速賽等等一系列大型國際活動,不僅向世界展示了珠海獨特的人文魅力、城市形象和發展實力,而且得到了會展業界的認可和讚譽,並榮獲了“2017年最具品牌會展(會獎)目的地”“2017中國最具品牌價值會獎目的地”等多個殊榮。

不僅如此,會展業的發展逐漸內化爲珠海實體經濟的“芯片”和“引擎”,推動城市產業結構優化。2016年航展年,珠海會展業總體經濟效應134.04億元,佔全市GDP的6.02%;2017年非航展年,會展業總體經濟效應126.57億元,佔珠海市GDP的4.94%,顯然,航展在珠海會展業中的龍頭作用十分明顯。

周作德表示,這幾年珠海的會展業,依託航展的龍頭,堅持創新推動,堅定不移從一展向多展邁進。目前,珠海會展業已初步形成以中國航展爲龍頭,國際打印耗材展、國際遊艇展、綠色創新電力大會暨展覽會、軍民融合展、無人機展、汽車主題展等爲補充,“海、陸、空”齊備的系列品牌會展,不斷提升珠海在粵港澳大灣區會展經濟圈的品牌實力和綜合影響力。

機遇與挑戰:共建“港珠澳橋頭博覽旅遊帶”

不過,中山大學旅遊學院副院長羅秋菊教授率領的團隊所作的《2017年珠海市會展業報告》(下簡稱《報告》)中指出,粵港澳大灣區會展業發展極爲激烈,已形成以廣州、香港爲第一梯隊,以深圳、澳門、東莞爲第二梯隊,以珠海、中山、佛山爲第三梯隊,以惠州、江門、肇慶爲第四梯隊的金字塔競爭結構。隨着港珠澳大橋的開通及大灣區深入建設發展,珠海將被捲入更大範圍的競爭環境中,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如何建立區域聯通與合作,如何應對發展水平差異,如何解決制度性障礙和管理部門間的合作銜接,將是珠海市會展業在未來發展中不得不面對的挑戰。

《報告》指出會展業是一個要素流動的產業,珠海的機遇是以港珠澳大橋爲契機,深入推動港珠澳的合作聯通,推動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加速流動。一方面,需打破經濟、制度、文化等方面的差異與阻礙,推動資源流動與區域創新,將會展市場做強。另一方面,應依託龐大的產業基礎和區位優勢,形成合力,面向粵港澳大灣區、東盟國家和地區、“一帶一路”倡議沿線國家和地區,將會展市場做大。爲實現港珠澳會展業的協同合作,軟環境建設十分重要,具體爲:第一,合作框架建立,從制度設計進行突破,營造適宜三地合作發展的制度環境,如參展人員與展品運輸的通關便利化、辦展政策與標準的銜接無縫化。推動辦展模式的創新,建立市場主導、政府引導與以企業爲主體的合作模式。鼓勵“一程多站”,展覽及同期活動共同舉辦,如巡迴展、系列品牌展、同期會議與活動。第二,優質品牌扶持,聯合港珠澳三地城市品牌與會展業基礎,引入、培育與扶持會展業優質品牌,包括合作培育與扶持國際優質展覽、會議與活動;會展資質認證互認等。第三,品牌形象樹立,建立港珠澳城市與會展推廣聯盟,整合三地的形象要素,凸顯多元化與立體化。第四,綜合配套建設,建立港珠澳產學研聯盟、建立港珠澳會展大數據庫、建立港珠澳異地辦展(會)一站式專業顧問服務、推進行業統計規範化與標準化。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背景下,隨着港珠澳大橋的通車,珠港會展業合作的機遇大於挑戰,建設會展業合作的軟環境,做好制度設計,共同打造“港珠澳橋頭博覽旅遊帶”。

文/廣報全媒體記者陳治家

圖/廣報全媒體記者葛宇飛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