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點紅燒肉,喫飯那叫一個香啊!去菜市場買斤肉也就十幾塊錢的事情,如今人們生活條件比以前好得多,有些人甚至喫肉都會喫膩了。但有一種”肉“,可不是那麼容易”喫“的,它們不僅和肉長的一模一樣,而且個個價值不菲!

這種”五花肉“,其實是一塊石頭。也就是奇石市場俗稱的”肉形石“。要說最著名的”肉石“,當屬臺北故宮博物館的”東坡肉石”。乃是臺北故宮的鎮館之寶!在清代康熙年間,內蒙阿拉善左旗得到一塊天然的石頭,將其上供給皇宮。這類瑪瑙類石頭經過歲月的洗禮,形成了一層一層不同的色澤,再由工匠打磨一番。成了一塊讓人垂涎欲滴的天然“紅燒肉”。保存至今,估價上億元,是奇石市場不可多得的收藏品!

“肉形石”多數屬沉積岩,硅質岩或變質岩。一般的肉石都是紅白相間的,此類肉石是最多的。但最珍貴的還是屬於擁有外表的一層“肥皮”,並且下面的肉質肥瘦相間,是奇石收藏的最佳品種。

不僅僅有“鮮美”的紅燒肉,還有肥嫩的“紅燒肘子”或者“蜜醬雞腿”,被藏友親切的稱呼爲大肉、雞腿和肘子。屬於象形石中非常珍貴的品種。一件天然形成的“肉石”基本都在數萬元甚至數十萬以上。最貴的上億天價的肉石那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極品!

一般的“肉石”直徑基本上與普通五花肉相當,但也有巨型的肉石。譬如安徽的一次石展上,一塊號稱天下第一肉石的石頭,長達1.1米,重量520斤,是臺北故宮那塊石頭的500多倍。但因石質相差甚多,雖紋理清晰、層次分明,肉皮與肉質都很不錯。但最終的出售價格也才38萬元人民幣。可見,石頭與石頭之間,還是有很大差距的!

除了“肉石”之外,還有更有實力的藏家玩出了一桌子“滿漢全席”,花費鉅額資金玩出來的石頭,視覺衝擊十分震撼。這就是石頭的魅力!有人說,這些石頭不能喫不能用的,花這麼多錢有什麼用?奇石之“奇”就在於它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結果,具有獨特的形態、色澤、質地、紋理。因而人們才珍奇它、欣賞它、收藏它!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