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新义

察民情。

进农家。

就业促脱贫。

给贫困户打扫庭院。

开展技术培训。

改善住房条件。

强化党建引领

助力脱贫攻坚

确山县坚持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作用,提升了基层党组织引领脱贫攻坚的能力。今年,确山县财政投入资金7000多万元,按照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验收要求,新建和改扩建168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和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目前,该县有1620名党员领办农业专业合作组织261个、兴办项目110个。该县有45家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对接帮扶45个贫困村,通过建立扶贫车间、提供就业岗位、培训实用技术、代育代管产业等不同形式,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工作,在全社会形成了同向、同心、同力抓脱贫攻坚的工作格局。

凝聚帮扶合力

助力脱贫攻坚

健全县处级领导干部、县直单位、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乡村干部和企业社团组成的“六位一体”帮扶工作机制。全县有贫困人口的194个村,全部建立了脱贫责任组,派驻了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3062个村民小组全部选优配齐了村民小组长,帮扶责任人5579多人,实现了“点对点”结对帮扶全覆盖。健全驻村干部、村级经费保障机制,每年为每个贫困村和县派第一书记各安排专项工作经费1万元。每月发放驻村生活补贴标准不低于1200元。村民小组长每人每年发放工作补贴1200元,严格落实帮扶工作纪律,县处级领导坚持每周不少于2次深入分包镇(街道办)走访调研,每周三驻村开展扶贫工作。驻村干部坚持每周驻村5天4夜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深入开展“夏季总攻”行动,全县脱贫攻坚划区作战,按照区域布局共划分为4个战区,分别由县四个班子主要领导挂帅负责,每周组织县四个班子对战区工作进行观摩,观摩整改的成效纳入目标考评体系。

创新实施35条政策

助力脱贫攻坚

确山县围绕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在认真落实中央、省、市扶贫政策的基础上,创新实施了35条惠民政策,实施精准扶贫六大专项行动。实施“关怀救助”专项行动。将老、弱、病、残、孤等贫困对象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对生活无自理能力的重度残疾贫困对象,在自愿的基础上纳入托养中心集中托养,费用由县财政解决;对年满70周岁以上的贫困对象,每人每月发放40元~300元不等的高龄补贴。扩大养老保险范围,凡符合城乡居民养老条件的贫困对象全部纳入养老保险范围,由县财政统筹每人每年为其缴纳养老保险金200元。实施“安居工程”专项行动。对符合条件的贫困对象分类实施“房屋修缮、危房改造、易地搬迁”三级政策,保障住房安全;对住房为危房的贫困户,提高危房改造标准,并到今年底改造完毕;对不属于农村危房改造范围,但又确需修缮的贫困对象住房,每户给予3000元以内的房屋修缮补助;对不适宜居住的,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今年全县拟完成779户2281人的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实施“卫生安康”专项行动。县财政每年全额为贫困对象缴纳医疗、大病、意外保险金累计300元,重症慢性病增加到48个病种,长期慢性病增加到60个病种,每年县补助1000元。村医每月上门健康体检2次以上。建立了“基本医保+大病医保+补充医保+民政救助”四位一体医保体系,实施“两提高、一取消”政策。“两提高”是指提高普通门诊、重症慢性病门诊和普通住院报销比例,“一取消”是指取消县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起付线。实施“教育惠民”专项行动。构建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职专)教育的“一条龙”助学机制,对正在接受教育的贫困对象,除享受上级有关政策外,县财政每年分别给予1000元~5000元不等的补助。实施“牵手就业”专项行动。采取“引导就业+劳务输出+技能培训”的方式,不断加大贫困对象的转移就业力度。县内企业每安排一名贫困对象长期稳定就业的,县财政统筹补助企业2000元。全县开发了1万个公益性岗位安排贫困对象就业,费用由县财政全额负担。实施“金桥富民”专项行动。采取“直接扶、搭载扶、合作扶”等方式,培育支持特色产业,强化产业扶贫,对发展特色种植、规模养殖旅游产业的给予一定的政策奖补和金融支持,对带贫效果明显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优先给予贴息贷款支持。

发挥驻军作用

助力脱贫攻坚

确山县利用驻军优势,积极开展“双助双促”活动,发挥驻确部队助力脱贫攻坚作用。驻确部队深入开展了“红土地绿军营、脱贫攻坚携手行”活动,先后出资40万元对口帮扶贫困村。建立各类扶贫联系点5个,捐款18万元,救助困难学生100多人,组织各类培训班30多期、义诊巡诊300多人次。确山县驻军官兵助力脱贫攻坚的典型做法被《解放军报》报道。

弘扬孝善文化

助力脱贫攻坚

确山县充分发挥赡养扶贫作用,将弘扬孝善文化与精准扶贫紧密结合,形成了文化助力脱贫攻坚的良好效应。该县采取推广普及《弟子规》和《孝经》文化,组织全县文明单位将道德讲堂开到乡村、大力表彰孝老爱亲模范等方式,加强孝善文化宣传教育,强化了子女的赡养意识。积极制定村规民约、与贫困老人子女签订赡养协议,对于履行赡养义务的给予资金补助。确山县创新实施的“孝老爱亲+脱贫攻坚”的典型做法被《光明日报》报道。

发挥旅游资源优势

助力脱贫攻坚

依托旅游资源丰富优势,着力打造“旅游+扶贫”亮点,以旅游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建设老乐山景区助力脱贫攻坚,景区在解决100多人就业的基础上,在大门附近为搬迁户规划建设了集自住和食宿经营为一体的农家乐住宅,搬迁3个自然村29户100人,这些昔日大山里的农户彻底改变了贫困面貌。同时,通过景区的开发建设,间接帮扶贫困户300多人,人均实现月增收500元~800元。目前,老乐山景区正在创建国家5A级景区,加快推进芦庄、常庄美丽乡村建设,带贫的基础更加坚实。发展乡村旅游助推脱贫攻坚,留庄镇开发建设稻田艺术公园乡村旅游,连续3年举办稻田文化艺术节,年接待游客2万多人,带动周边群众发展特色农业、参与旅游经营增加收入,特别是通过旅游,进一步扩大了“薄山湖”富硒大米品牌的影响力,推出的生态富硒精选米已成功进入上海、北京、广州等一线城市市场。合作社吸纳农户140户,其中贫困户55户,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增加1200余元。

创建“爱心公益超市”

助力脱贫攻坚

确山县创新实施“爱心公益超市”精准扶贫新模式,对贫困对象参与庭院环境、劳动致富、文明风尚等进行评比,各村按评比得分情况发放爱心券,贫困户凭爱心券在超市兑换所需物品。超市用房由所在贫困村提供,前期启动商品由县工商联会员企业捐赠的扶贫资金购买(每村1万元的商品,种类不低于60种),后续资金由各镇(街道办)协调帮扶单位和社会爱心力量进行捐赠。目前,该县在81个贫困村实施的“爱心公益超市”建设项目现全部正式运营。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