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输液时,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病人或家属要经常关注扎针的部位,提防漏液的发生,如果没有及时发现漏液,那么就会引起所谓的“打肿了”。 针对这个问题,乐清市人民医院骨科医生杨良慧设计了“静脉输液监测报警装置”,未来有望解决这一难题。日前,他收到了寄来的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一个案例的思考2017年3月,杨良慧在读研,在上级医院学习时碰到一个案例:患者是一名早产新生儿,由于严重的先天畸形需要进行外科手术。 “孩子很小,脚上扎了针在输液,手术铺巾一盖就看不到身体了,术中出现了输液漏液的情况,手术结束时才发现,宝宝的腿部肿大很严重,可能会导致皮肤坏死的发生。所幸通过干预治疗,加之孩子的恢复能力强,没有落下明显的后遗症。”杨良慧便想,是否有方法避免输液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危险,减少患者的痛苦,也减轻家属的精神负担。 杨良慧介绍,一般情况下,少量的输液漏液不会有太大危害,但有极少数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如引起患者皮肤坏死甚至肢体缺血等。“若漏液在第一时间被发现,就可以将这些后果发生的概率降至最低。”忙完手头的活,杨良慧就开始思考。三个方案的权衡最 初,杨良慧脑子里设想了三种方案,分别是皮肤电导率装置、光电传感器、机 械式三种方案,经过可行性、性价比等多方面考虑后,最终确定了机 械式方案。 “输液时,手上都会贴一张贴膜,而发生漏液时,最直观的变化就是皮肤张力增大,会发生肿大,若这张贴膜能立即感知到皮肤细微扩张的变化,并通过相连的报警装置,及时向医护人员发送警报,就可避免漏液导致危险情况的发生。”杨良慧将想法设计成了方案。去年3月,他将此设计方案上报申请国家专利。由于医学类专利审批较慢,直到前不久,他才收到专利证书。

一位医生的爱好这已不是杨良慧第一次获得国家专利了,截至目前,他已经申请并获批植皮后的加压装置、一种自配平离心机、多通道换液装置等多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且多通道换液装置已经做成了样机。 为何一名医学生如此喜爱机 械设计呢?杨良慧笑着说,他从小就爱玩航模,机 械装置是他的偏爱。虽然大学本科没能考取最心仪大学的机 械专业,去学了医,但他从来没有放弃这个爱好。 “读书时,我的宿舍就像一个小车间,我的空间都被各种材料和工具塞满了,平时我会阅读很多关于机 械、设计、发明等方面的资料,设计中碰到什么问题,就集中专攻自学这部分的内容。”杨良慧说,他还曾手工为女朋友设计制作了一款带有微型电路的示爱装置,名叫“倾心”,一拨开关,一颗倾斜的心就会有节律地跳动,很浪漫,让她特别感动。 杨良慧说,未来他仍会坚持自己的爱好,同时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发明,能为医学领域的一些问题带来一些突破和改变。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郑露露 通讯员 林晓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