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用健康賭明天,因爲你贏不了

高以翔節目錄制中突然去世:人與人到最後,拼的是身體

人與人最後

拼的是健康

剛剛,微博傳來一條爆炸性的消息。

27日凌晨,著名演員高以翔在寧波錄製《追我吧》節目時,突然暈倒並緊急送醫。

就在幾分鐘前,浙江新聞客戶端聯繫到高以翔的經紀人,證實高以翔搶救無效已經去世。

高以翔節目錄制中突然去世:人與人到最後,拼的是身體

消息傳來,無論是否是他的粉絲,都感到很震驚,然後很痛心。

畢竟高以翔才35歲,而且被譽爲難得的演技派。本來他還能在熒幕面前爲我們貢獻許許多多的角色。

可惜一切都定格在了今天。

從此以後,我們再也見不到他暖心的微笑了。

高以翔節目錄制中突然去世:人與人到最後,拼的是身體

隨着高以翔的去世,一些細節也逐漸曝光。

不少網友將矛頭直指浙江衛視的《追我吧》節目組。

據知情人士透露,該節目被指危險係數高,參與難度及強度大,明星嘉賓需完成危險挑戰。

據稱,高以翔在暈倒前,連續幾個小時錄製節目,一直到凌晨也沒有得到休息。

在倒地前,他曾高喊:我不行了!

待工作人員發現他的時候,瞳孔都已經放大了。

具體情況,尚無人回應,但是這件事再次像我們敲響警鐘。

人與人到最後,拼的就是健康。

無論你是60、70後還是80、90後,在疾病面前都一樣脆弱;也無論你是公司高管還是中產之家,都未必擋得住癌症帶來的階層滑坡。

這世上沒有什麼比健康更重要,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重病纏身之時,你纔會看清,我們平時的許多欲望,真的很虛幻。

工作要盡人事,但剩下的,千萬別販賣自己的健康去交換。

高以翔節目錄制中突然去世:人與人到最後,拼的是身體

高以翔節目錄制中突然去世:人與人到最後,拼的是身體

拿命換錢很簡單

可是拿錢換命卻很難

叔本華說過這樣一句話:人類所能犯的最大的錯誤就是拿健康來換取其他身外之物。

拿命換錢很簡單,可是拿錢換命卻很難。

但這就是大多數中國人無法逃出的死循環。

生活是詩和遠方,但無奈,很多人眼前只有生存,那種不賣命就無法獲得的生存。

10年前,一名叫張海超的28歲年輕人來到鄭大一附院,不顧醫生的百般勸阻,執着地要求“開胸驗肺”。

他得的是塵肺病。

塵肺病,是一種在生產活動中長期吸入過量粉塵,從而造成肺部不可逆轉病變的職業性疾病。

發病後,患者肺部機能日趨衰弱,呼吸艱難,最後只有跪着才能讓自己稍微感到舒服一點。

高以翔節目錄制中突然去世:人與人到最後,拼的是身體

據統計,在全國範圍有接近600萬塵肺病患者。更爲悲慘的事實是,塵肺病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療手段,患者只能眼睜睜看着自己的生命力一點點流失,跪着等死。

失去健康,這些人還活着,但已經開始絕望,有些人早早就給自己漆了棺材。

和所有人一樣,張海超遭遇瞭如何證明自己“有病”的困境:

診斷自己是塵肺的醫院被指不具備職業病診斷資質,有資質的職防所拒絕做診斷,因爲做診斷需要企業提供相關材料。

而企業是張海超的維權對象,甩鍋,拒絕提供材料。

最終,張海超以悲壯的方式開胸驗肺後,兜兜轉轉還是拿到了120餘萬元賠償金。

現在,37歲的他,借了20萬,加上剩下的賠償金,買了輛公交車。

他每天工作12個多小時,在河南新密沿着城鄉29站地往復循環來回8趟,行程248公里,換來160元薪水和一小沓零錢。

還有千千萬萬和張海一樣的底層勞動者,他們掙錢是一塊一塊地掙,一旦生病,花錢是成千上萬地花。

到頭來,用錢來續命,而續命的錢,又是拿命換來的。

說到底,身體纔是最好的投資。你要認識到,健康的你,已經跑贏了很多同齡人。

要爲家人工作,要在乎自己的身體,因爲身體垮了,家也就垮了。

高以翔節目錄制中突然去世:人與人到最後,拼的是身體

高以翔節目錄制中突然去世:人與人到最後,拼的是身體

從身體過勞到猝死

很多時候往往只差一步

我認識一個在媒體工作的90後姑娘,經常凌晨二三點鐘下班,下了班也會掛在網上。

她已經習慣了半夜起牀接收郵件,忙起來甚至連上廁所也要捧着電腦,有小半年沒好好睡過覺了。

最近一次見面,看到她臉上已經有了初老跡象,我趕緊攛掇她去體檢,沒想到一查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高過正常標準幾十倍,還長了膽囊息肉。

我對她說:“這樣對身體不好,要改一改作息了,工作可以全力以赴,但是要掂量自己的精力。”

她回說:“我不要人生的長度,只要人生的寬度。”

她大概還沒被身體折騰過,其實健康纔是一切數字前的1,那些人生寬度、財富、見識,沒了健康,一切都清零。

從身體過勞到猝死,很多時候往往只差一步。

在中國,每年有60萬人猝死,只有1/3死者在生前被醫學確定爲猝死高危症,而有2/3死者是生前沒有任何不適且從未就醫。

換句話說,這其中很大一部分猝死者可能是由過勞導致的。

高以翔節目錄制中突然去世:人與人到最後,拼的是身體

在這個高速運轉的社會,我們天天都害怕被時代拋棄,所以只能拼了命地往前衝。

可是,身體的承受力是有極限的,過勞死真的每時每刻發生在身邊:

2010年6月,富士康一名新婚3個月的工程師在出租屋猝死。其家屬稱,他曾連續工作34小時。

2015年3月,百度地圖技術研發人員林海韜在睡夢中猝死,他加入百度才4個月,死前曾在微博多次吐槽,“工作壓力大”,“累”、“困”,曾48小時不休不眠。

2016年6月29日,34歲的天涯社區副主編金波在北京地鐵6號線站臺上突然暈倒,經路人搶救無效不幸離世。友人介紹,金波平時工作很拼,經常熬夜。

2017年11月,某直播平臺王者榮耀主播“孤王”因過度勞累而不幸猝死,年僅20歲,據悉該主播每天直播晚上12時至次日9時,長時間日夜顛倒。

有句阿拉伯格言說:

有兩種東西喪失之後纔會發現它的價值,青春和健康,但青春逝去,未見得活力不在,睿智不在,優雅不在。

而失去健康,即使青春猶在,年輕於你何用,財富於你何用,時間於你何用。

2017年的《中國都會人羣健康藍皮書》顯示:

“上有老下有小”的80後已深刻感受到“中年危機”,對自身的健康狀況評估最低;90後工作時間相對最長,健康風險較高;而有一定經濟能力的70後,對於如何規劃全面的健康風險管理仍存有困惑。

70後的今天就是80、90後的明天,在健康面前,70,80,90全面式微。

所以,無論你多大,別用健康賭明天,因爲你贏不了。

高以翔節目錄制中突然去世:人與人到最後,拼的是身體

高以翔節目錄制中突然去世:人與人到最後,拼的是身體

沒人會爲你的健康買單

去年,看到一個特別感動的視頻,80後的美麗姑娘王越爲自己辦了一個生前告別儀式。

她說:“我想在活着的時候,開一次追悼會,和自己的人生好好地告別。”

早在2012年的時候,結婚兩年的王越突然停經了,一開始她以爲是懷孕了。

懷着歡喜的心情,卻查出是胃癌,這種癌侵襲力強,病程進展快,惡性程度高,當時已經轉移到盆腔才導致停經。

從前的生活像電影一樣閃過:她和丈夫一路辛苦打拼,從哈爾濱到深圳,又從深圳去到上海,最後,他們選擇在北京紮根。

王越還爲了美拼命減肥,飲食不規律,犯過幾次嚴重胃病也沒當回事。第一次手術胃局部切除1/5,半個雞蛋做的雞蛋羹還得分2次喫。

再後來就是不停的化療,這三年,王越的樂觀和堅強,讓人們覺得她簡直是個“抗癌鬥士”。

可是,她笑得越燦爛,看得人越心疼,也讓人感懷,健康活着真的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高以翔節目錄制中突然去世:人與人到最後,拼的是身體

記得馮唐有篇文章,對於健康和工作,給出了10個建議,儘管普通但是好用:

第一:做好本職工作。我已經盡人力,接下來我只能聽天命。

第二:理解領導期望。很多時候,人不是被領導逼死的,人是被自己逼死的。不要每次都給自己近乎苛刻的要求。雞蛋煎不圓,世界繼續轉。

第三:漠視無關噪音。一些無關的人說些有的沒的,不要往耳朵裏去,更不要往心裏去。遇到這些無關的人,認真問兩個問題:關你屁事?關我屁事?

第四:行程排滿。進入辦公室後,馬上進入工作狀態,時間按十五分鐘間隔切割,會連會,事連事,人連人,不給自己焦慮的時間。

第五:定時清空。總是會連會,會死人的。清空的有效方式包括:比如,週五鐵定不見人、不安排會,自己關起門來做一些計劃性的工作,想一些需要沉靜下來才能想透的問題,寫幾頁非常難寫的文章。

第六:轉移注意力。用體力運動代替腦力運動,讓大腦徹底休息,跑十公里、遊兩公里泳、談一頓飯的戀愛、看半小時東瀛成人動作片。

第七:做有治癒能力的事兒。和小孩兒說話,陪老媽罵其他兄弟姐妹,背誦詩歌,寫耽美小說,和老朋友喝大酒,“事大如天醉亦休”。

第八:知限。從心底認識到,一個人能控制的範圍是有限的,你控制不了的永遠大於你能控制的。無常是常,世界不會永遠不出你所料。

第九:悟空。不要等死後、病後才知萬事空,在死前、病前,多去去墓地、三級醫院ICU、古戰場,多讀讀《資治通鑑》,特別是涉及改朝換代、勾心鬥角、最後沒一個有好果子喫的那些篇章。

第十:排除生理疾患。在使用上述九種訣竅之前,徹查心臟機能,確保心臟能喫苦耐勞,自己感到的壓力真的不是心肌缺血,然後再去應用上述九項調心大法。

這個世界上沒有包治百病地靈藥,也沒有無堅不摧的身體。也許你有千般的無奈,萬般的壓力,可是再難也別耗盡自己的身體。

永遠記住,沒有人會爲你的健康買單,除了家人和你自己。

高以翔節目錄制中突然去世:人與人到最後,拼的是身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