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來自山東省東營市墾利區人民法院的一張民事判決書顯示,東辰控股曾與筴宏克於2017年底簽訂《協議書》,協議約定,筴宏克爲其辦理在大公資信的增信事宜,東辰控股向筴宏克支付300萬元增信費,如筴宏克在2018年6月30日前未能將東辰控股評級由AA提高到AA+,則應於2018年7月5日前返還所收取東辰控股增信費用300萬元。中國國新將會通過建立科學的公司治理架構規範行使股東權利,確保大公評級業務開展的獨立性,成爲行業內支持其控股的信用評級機構獨立開展業務的典範。

來源:券商中國

一份民事判決書,牽引出債券評級風行的所謂“增信”業務的操作邏輯。

通過“掮客”,用300萬把公司評級由AA提高到AA+,這家企業打的如意算盤沒想到竟因這位掮客不靠譜最終落空。

近日,山東地方法院就東辰控股集團與自然人筴宏克的委託合同糾紛一案做出裁決,裁決書顯示,東辰集團在2017年委託筴宏克辦理大公資信的增信工作、報酬300萬元,如未能在2018年6月前將東辰集團的信用評級由AA提高到AA+,則筴應於2018年7月前返還增信費用300萬元。但計劃落空,筴宏克又拒絕返還300萬元,隨後東辰集團將其告上法庭。

企業把“掮客”告上法庭

來自山東省東營市墾利區人民法院的一張民事判決書顯示,東辰控股曾與筴宏克於2017年底簽訂《協議書》,協議約定,筴宏克爲其辦理在大公資信的增信事宜,東辰控股向筴宏克支付300萬元增信費,如筴宏克在2018年6月30日前未能將東辰控股評級由AA提高到AA+,則應於2018年7月5日前返還所收取東辰控股增信費用300萬元。協議簽訂後,東辰控股已按約定付款,但筴宏克未能如約達成合作目的。

東辰控股多次催要,但筴宏克逾期不履行還款義務,至今尚欠原告175萬元及違約金未支付。

雖然上市內容未直接點出“信用評級”,但據業內人士分析,從判決書中的描述明顯爲債券評級,合同中規避債券評級或爲風險考慮。

作爲被告方,筴宏克沒有出庭。

法院認定,東辰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與筴宏克簽訂的協議書符合法律規定,予以認定。筴宏克未能按照協議書約定完成委託事務,按照約定應返還尚欠東辰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的175萬元。筴宏克拒不返還東辰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支付的款項是造成本案糾紛的原因,其應向東辰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承擔償還責任。

法院於2019年2月26日,判決筴宏克於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向東辰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返還175萬元及違約造成的佔款利息損失。案件受理費21059元,減半收取爲10529.5元,保全費5000元,由筴宏克負擔。

掮客對評級的干擾有多大?

一般而言,評級機構基本都設置了評級委員會,特別是有些評級機構的評審委員是隨機上會的,要通過個人的力量,直接改變評級結果的可能性比較小,除非是評級機構的高管等,但此類風險很大,除非增資、重組、資產劃轉等重大事項,因爲可以直接影響評級結果,會要求看流水、銀行憑證,評級公司不對報表是否作假做判斷。

是否會有評級機構或者高管願意以身犯險呢?這個答案是肯定的。有分析人士指出,2017年以來AA以下的民企債發行困難,爲解決這一問題,市場中有兩種應對模式:

一是結構化發行,常見的模式是由發行人出劣後級資金,資管機構負責籌措優先級資金,並出面買下債券;

二是增信,發行人找中間人勾兌背景雄厚的機構以提高評級,比如如果有AAA級的國有擔保機構來做擔保、那麼AA級的債券就能提高到AA+,中間人則從中收取1%~1.5%的財務費用。無論如何,這種增信模式還是有實際擔保效果的,而東辰集團意圖以300萬元換取高評級則更加簡單粗暴。

而他們找到的這家評級機構是有高價售賣公司評級的黑歷史的。去年8月,因直接向受評企業提供大額諮詢服務,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和證監會雙雙給予大公資信嚴重警告處分,並作出暫停債務融資工具市場相關業務一年、以及暫停大公資信證券評級業務一年的處罰。

經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調查,2017年11月-2018年3月期間,大公資信在爲企業提供信用評級服務的同時,直接向企業提供諮詢服務,收取高額費用,會迅速對其評級進行調整,涉及新光控股等。“新光債”自從2017年下半年就由於主體流動性問題被機構投資者質疑,早已被市場視爲垃圾債,卻被大公資信評爲AA+,市場一片譁然,最終,新光控股集團接連“爆雷”。

Wind數據顯示,自2014年以來的所有債券違約事件當中,評級機構爲大公資信的違約事件高達13起。其中,2018年發生4起;2017年發生3起;2016年發生5起;2015年發生1起。

原告多項債務逾期,已申請破產重組

這家打算找關係的企業,東辰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東辰控股)的企業經營情況確實不算好,如今的評級已經是CC。

今年4月份, 大公資信把東辰控股主體評級由A+下調至CC,即認爲公司在破產或重組時可獲得保護較小,基本不能保證償還債務。大公稱,東辰控股已出現多筆借款逾期及金融借款合同糾紛,且已進入破產重整程序,對到期債務的償還能力極度惡化。

東辰控股目前存續期內債券餘額近20億元,其中“16東辰01”將於2個月後即2019年6月2日到期,餘額6.77億元。

早在2018年12月13日,大公將東辰控股主體信用等級由AA調整爲A +,評級展望調整爲負面,“16東辰01”、“17東辰01”、“18東辰01”信用等級均由AA調整爲A+ 。大公認爲,東辰控股因3000萬元債務逾期被訴訟,以及賬面價值約11.64億元的股權因合同糾紛被凍結,償債能力弱化。

東辰的債務逾期遠不止這些,根據《山東勝通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關於公司及控股子公司涉及重大訴訟的公告》,因東辰控股與銀行存在5 筆金融借款合同糾紛,擔保方勝通集團於近期收到東營法院《應訴通知書》,涉訴金額合計7.60 億元。針對該事項,大公已啓動不定期跟蹤程序。截至3月22日,東辰控股尚未對上述事項出具公告。

此外,大公2018年10月現場調研瞭解到,東辰控股主營化工業務開工率下降,業務規模大幅收縮。根據東辰控股提供的截至2018 年12 月7 日的徵信報告,東辰控股本部存在多筆關注類貸款。此外,東辰控股2018 年三季度財務報表顯示,2018年1-9月,營業收入同比下降8.63%,營業利潤同比下降18.42%,經營性現金流淨流出規模爲19.12億元;2018年9月營業收入同比下降20.66%,營業利潤同比下降42.39%,盈利能力大幅下降。

東辰控股對外擔保企業區域集中度很高,且當地互保現象較多,如勝通集團、大海集團、山東金信有限公司已進入破產重整程序。大公認爲,區域信用環境明顯惡化,東辰控股面臨的或有風險進一步上升。

2019年3月7日,東辰控股以其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且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但具備重整條件爲由,向山東省東營市中級人民法院申請重整,截至2018 年11 月30 日,東辰控股資產總額爲59.20 億元,負債總額爲98. 58 億元,資產負債率爲167%。該申請於2019 年3 月15 日由東營中院裁定生效。

大公資信甩包袱,獲國資加持

遭兩部門嚴重警告處分的大公資信,正在藉由國資煥新生。4月18日,中國國新控股有限公司確認戰略重組大公資信。

中國國新爲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確定的國有資本運營公司試點的兩家中央企業之一,目前形成了“5+1”業務格局,即基金投資、金融服務、資產管理、股權運作和境外投資5大板塊。剎那間,央企中國國新的入駐大公資信的原因成爲市場關注的焦點。

中國國新相關負責人表示,中國國新十分關注並長期看好評級行業的發展。大公之前所發生問題的根源在於公司的管理問題,而直接原因是沒有處理好評級業務和非評級業務的隔離關係,以及評級公司和關聯公司之前的隔離關係。嚴厲的處罰也展現了監管部門科學監管、營造良好行業環境的決心,這進一步增強了中國國新進入評級行業的信心。

此外,該負責人也表示,作爲中國最早成立的信用評級企業之一,大公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形成了領先的評級思想和方法論,而在當前“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的大背景下,信用評級在風險揭示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收購大公有利於進一步完善中國國新運營國有資本的功能,履行中央企業的社會責任。中國國新也有能力通過制定科學合理的運營模式,引領大公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中國國新將在監管部門的指導下推動大公苦練“內功”,重塑品牌,爲市場客戶提供更加優質、專業的評級服務。

對於接下來業務開展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中國國新也做出了規劃部署。一方面,大公將會嚴格按照監管要求和行業規範獨立開展業務,在評級業務開展過程中和股東之間實現有效的人員隔離、系統隔離、業務隔離、辦公地點隔離。 中國國新將會通過建立科學的公司治理架構規範行使股東權利,確保大公評級業務開展的獨立性,成爲行業內支持其控股的信用評級機構獨立開展業務的典範。另一方面,在大公內部,一切評級決策均由信用評審委員會根據評審流程、規則和標準做出,其獨立性得到制度性保障。

在我國金融市場進一步開放的背景下,美國“三大”評級機構進入中國市場。2019年1月28日,中國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發布公告,對美國標普全球公司(以下簡稱“標普”)在北京設立的全資子公司—標普信用評級(中國)有限公司予以備案。同日,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亦公告接受標普信用評級(中國)有限公司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開展債券評級業務的註冊。

擺在國內評級機構面前的,是與全球評級機構爭奪市場、比拼競爭優勢的能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