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影在国际市场拥有一百余年历史,眼下全球电影市场发展都走到了瓶颈期,而中国市场因为阿里影业这样企业的存在,最有可能实现弯道超车,将过去数十年在工业上的缺失尽快补齐回来。据阿里影业集团灯塔平台总经理袁娟表述,截至2019年6月,灯塔共服务了176个电影项目,研究了3.2亿用户的观影决策路径,并将其分为认知、兴趣、转化、口碑多个阶段。

2019年,中国电影市场喜忧参半。忧的是,告别野蛮生长期,中国电影市场大盘迎来了缓慢爬坡时期。部分影院的经营效率堪忧,在全国银幕已突破6万块的情况下,单个银幕的票房产出却没有增长,观影人次同样没有迎来大规模的突破。

喜的是,越来越多的票房奇迹诞生。例如,在今年暑期档期间,出现了总票房超过了40亿元的国产动画电影《哪吒》,又例如今年在中国市场接二连三上映了多部奥斯卡影片,包括《绿皮书》《何以为家》在内的多部影片,到达了奥斯卡获奖影片此前从未到达过的票房高峰,最高者票房近5亿元。

那么,这些变化又是如何发生的呢?

当人们在盘点了《绿皮书》《何以为家》《攀登者》《海上钢琴师》这多部影片之后,却发现这些精品影片背后都有同一个身影——阿里影业,不论是作为出品方还是首席营销平台,阿里影业与这些影片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关系。实际上,在一而再再而三的成功影片背后,阿里影业已经摸索出了一套成熟的方法论。

阿里影业的大宣发体系搭建完善,持续释放出行业影响力。同时,通过与阿里文娱的大协同,以及与阿里巴巴集团并表后的生态融合,阿里影业用更丰富的创新产品平台,创造出了更多行业和用户价值。其中,淘票票×优酷双平台通过逐步打通与绑定,已成为了国内最大的宣发阵地及观影决策平台。

市场无疑给了阿里影业很好的反馈,11月27日,阿里影业发布截至2019年9月30日的6个月财务业绩。报告期内,公司业务稳步增长,经营利润实现良性转变,收入达到15.01亿元人民币。

影片《何以为家》由黎巴嫩导演娜丁·拉巴基拍摄,曾获得第91届奥斯佳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提名与第71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提名。该电影最终于2019年4月29日在中国内地上映,并取得了3.73亿元的票房。

而作为《何以为家》中方版权拥有方路画影视CEO蔡公明对于《何以为家》在中国内地取得的成绩感到很满意,其中最为关键的是与阿里影业达成的合作。帮助小众精品电影打破圈层,用口碑的力量助力这些影片取得市场上的成功,也让更多人了解并喜爱起这样的影片。

实际上,在众多电影当中,《何以为家》是一部很典型的口碑型电影,即影片本身不具有商业卖点,但影片的内在哲理却非常打动人心,与观众形成共鸣,最终形成口口相传的口碑效应。

蔡公明表示,阿里影业对于这类口碑型影片的分析能力很强,对于目标受众的画像判断很精准,一个关键的数据指引是,阿里影业分析的《何以为家》影片受众大部分在25岁以下,且更活跃,有更强的购票欲望。当时阿里影业方面分析《何以为家》的女性受众占比可以高达73%,与同档期影片《复仇者联盟4》则刚好形成了互补关系,这为《何以为家》的定档起到了很好的支持。

同时,根据灯塔的数据指引,《何以为家》也做出相应的本土化调整。据阿里影业集团灯塔平台总经理袁娟表述,截至2019年6月,灯塔共服务了176个电影项目,研究了3.2亿用户的观影决策路径,并将其分为认知、兴趣、转化、口碑多个阶段。这意味着,电影出品方放出的每一支物料包括视频预告、海报等等,灯塔都可以追踪到相应的用户反馈。

当时,《何以为家》法国版海报与中国版核心海报便是截然不同的两种风格,一个是背对观众有一定的隐藏性,另一个是面对观众露出了可爱的微笑。这一调整也是根据灯塔的数据分析得知,因为更阳光的海报风格更契合中国观众的口味。包括影片最终的中国版片名《何以为家》也是根据数据反馈深思熟虑定下的。

而阿里影业所做的一切,就是让这部影片获得更多可能潜在用户的知晓,并将兴趣转化为最终的观看,从而实现影片的真正破圈。要知道,这样的做法过去在中国市场非常难实现,过去每一支物料放出去就是石投大海,片方多数情况下只能等待奇迹的发生。

当然,帮助中国电影以更科技的姿态发展进步,这也正是阿里影业的目标所在。以优质内容+基础设施双轮驱动的模式,一步步助推中国电影市场走向蓬勃。

电影在国际市场拥有一百余年历史,眼下全球电影市场发展都走到了瓶颈期,而中国市场因为阿里影业这样企业的存在,最有可能实现弯道超车,将过去数十年在工业上的缺失尽快补齐回来。仅从这一点上,人们也应该对中国电影市场多报一些希望,因为好时光总会到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