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再製造工作場景 來源/採訪對象供圖

在“上海擴大開放100條”舉措宣佈當天,特斯拉純電動車項目落戶上海臨港協議正式簽署,電動汽車開放舉措已開始落地。特斯拉落戶傳遞了一個強烈信號:上海將加快實施汽車、飛機、船舶等產業對外開放,這將有助於集聚全球高端要素,與上海製造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深度融合,促進上海高端製造、智能製造創新發展,在先進製造業方面實現擴大開放與高質量發展良性互動。

打造“國際智造城”

“臨港聚焦國家重點領域持續發力,成爲我國先進製造業集聚發展的重要樣板,形成了一批‘上海製造’品牌。‘擴大開放100條’的出臺,將爲臨港發展帶來新的契機。”臨港地區開發建設管委會產業發展首席規劃師顧長石介紹說,臨港的發展就是以先進製造業規劃起步的。

“100條”中從41條到49條,涉及到汽車、飛機、船舶、再製造等領域,從臨港發展之初就是重點佈局的產業。在臨港最新的產業規劃中,臨港要重點培育人工智能和機器人兩大先導產業,發展高端智能裝備、海洋裝備、智能汽車三大支柱產業,拓展軟件及信息服務、集成電路及專用裝備、航空航天、節能環保四大新興產業,即“2+3+4”產業規劃,這些領域依然是重點發力的方向。

“100條”行動方案明確,以嘉定、臨港等汽車產業集聚區位依託,吸引世界知名外資汽車企業建設研發中心及高端整車項目,支持高性能電機、電池、電控等核心部件配套項目落地。顧長石認爲,特斯拉落戶臨港是國家放寬汽車行業外資股比限制後的一個代表性事件,佈局智能網聯汽車和新能源汽車也是上海產業佈局的重要環節,有利於推動中國新能源汽車及配套技術的發展。

在飛機制造領域,航空發動機在臨港也有重點佈局。去年,中國航發商發製造召開了面向全球的供應商大會,有5家飛機發動機制造的配套企業落地臨港。這一政策的出臺,將有助於歐美等地的高端發動機配套商向臨港集聚。臨港將逐步形成以飛機發動機爲核心的航空產業生產力佈局和產業集聚。未來,爲國產大飛機裝配“中國心”的夢想將在臨港實現。

“開放合作是臨港產業園區發展的主旋律,從一開始規劃我們就是對標國際,全球匯聚資源和人才。臨港作爲科創中心主體承載區,要培育世界級先進製造業產業集羣,打造‘國際智造城’,成爲‘上海製造’品牌的主戰場。”顧長石說。

期待開放不懼競爭

“‘100條’中第47條、48條、49條專門關注再製造領域,提出要創新發展高端綠色進口再製造,我們感到很振奮。”卡特彼勒再製造工業(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宋峯介紹,再製造和維修、翻新是不同的概念。不過,再製造也是用舊的機器設備爲毛坯,採用專業的技術和工藝,最終再製造的產品,質量和性能必須不亞於新品,而且售後質保服務也和新品一樣。卡特彼勒是體量最大的再製造企業,也是第一家在中國獲得再製造許可的外國獨資公司。

要大力發展再製造產業,有很多政策限制需要突破。比如,現在進口廢舊汽車零部件和機電產品都是受到限制的,所以很多國外的舊件無法規模化利用。“我們希望把中國的業務做得更大更強。在擴大開放100條政策的支持和指引下,再製造將會在中國得到廣泛發展,未來的上海將成爲綠色工業的中心。”

擴大開放,競爭加劇,對本土企業來說,是“狼來了嗎”?振華重工海工集團執行總經理袁晶認爲,這個時機擴大開放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上海製造的底氣和信心。“‘100條’中明確提到了要取消船舶設計、製造、修理等環節外資限制,這勢必會進一步加劇船舶市場的競爭,但我們本土船企已經具備了跟國際企業競爭的實力,競爭是爲了更好地發展。”

振華重工海工集團技術研發中心總經理王文濤介紹說,100條中第46條提到要支持外資發展豪華郵輪等高端船舶製造、船舶設計研發等產業鏈高端環節,支持外資高端船舶裝備、關鍵零部件項目落地。“這一條非常及時和必要。在豪華郵輪的發展上,我們和國外的差距還非常大,郵輪的設計和製造標準都與常規船型不一樣。這個政策導向必將吸引一批國外企業到中國來發展郵輪市場,這爲中國企業學習郵輪製造技術打開了窗戶,也將帶動一批郵輪配套企業發展,推動整個產業鏈轉型升級。”

新民晚報記者 葉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