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發展快速的社會

高樓大廈似乎抹去了老城市的痕跡

你是否會懷念童年時的城市小鎮裏

那一條條古老又熱鬧的街道?

前段時間,廣深港高鐵(香港段)開通後

關於乘坐高鐵“喫喝玩樂”的攻略一搜一大片

看久了難免讓人有個疑惑:

除了“買買買”之外還可以怎麼玩?

廣州、東莞、深圳、香港

這四座被“廣深港高鐵”串聯起來的城市

是否也藏着一些動人的舊日回憶

等着我們去追尋?

答案當然是:有的!

今天,粵遊君就要帶你搭乘高鐵穿越時空

從廣州出發,沿東莞、深圳,最終到達香港

一起尋覓穗莞深港裏那些老街道的祕密

當前瀏覽器不支持播放音樂或語音,請在微信或其他瀏覽器中播放

老街 李榮浩 - 小黃

廣深港高鐵的起始站是省城廣州

或許會有遊客對廣州的刻板印象

還停留在上下九以及北京路等商業步行街

但若是想尋找老廣州街道的印記

本地人一定會推薦你去“老三區”

越秀、荔灣以及海珠

越秀(東山)——寺貝通津

爲何會有街道的名字如此奇特?其實要讀懂這條街道並不難,老東山的居民都熟知其含義即爲“東山寺(寺)背後(貝)通往(通)小河碼頭(津)的那條路” 。

由於東山起初多爲僑民居住地,後發展爲官員外商的聚居地,與古老的西關大屋有着截然不同的風格,寺貝通津上集中了廣州早期的很多中西合璧的小洋樓(如東山別墅五大僑園中的隅園),裝扮着鮮豔的滿州窗、圓拱門,紅磚牆或青石牆。此外,基督教東山堂以及廣州市第七中學也位於此街上。

荔灣——恩寧路

恩寧路的黃昏

長1115米的恩寧路已有87年的歷史,其與龍津西路、第十甫路、上下九步行街騎樓相連,成爲廣州最完整和最長的騎樓街,兩側內街有連片的西關大屋、竹筒屋。

李小龍故居

不僅是西關的痕跡,老廣州的印記也可以在這裏一一找到:想探究粵劇文化,來恩寧路上的八和會館和廣州粵劇藝術博物館;想了解手打銅器的奧祕,來恩寧路看滿目琳琅的銅器鋪;想尋找名人生活過的痕跡,來恩寧路尋找詹天佑故居、李小龍故居。今天在保護的基礎上還新增了“永慶坊”等改造項目,以一種新潮的形式將西關文化繼續傳承下去。

海珠——南華西路

南華西路騎樓羣

“先有南華西街,再有海珠區。”可以看出南華西路是有多麼重要——得天獨厚的臨江優勢使這條街道在清朝時期就設立了碼頭、倉庫、錢莊等設施。到了民國,海珠橋的建成令更多的民衆前往“河南”,南華西街區也隨之冒出各種小商鋪、酒樓食肆。

南華西路街景

現在的南華西路早已成爲了歷史文化保護區,雖然已不再是城市的中心之一,但走在青石板鋪就的小巷裏還是可以看到有不少羣衆在此紮根、開着小商鋪謀生。而沿途那些有着歲月痕跡的騎樓以及洋樓,似乎向遊客們訴說着這裏曾經豐富的歷史故事與幾代街坊的記憶。

從廣州南站出發

下一站是東莞虎門高鐵站

城市的高速發展

似乎意圖掩蓋這座城市的歷史痕跡

但在莞城城區以及石龍鎮裏

幾條老街仍然散發着光輝

莞城——中興路大西路歷史文化街區

這片街區孕育着早期東莞的商業文化,無論是中興路、大西路還是振華路,騎樓充斥着這裏的各條街道,80年代老商鋪留下的痕跡仍隨處可見。

中興路-大西路 歷史文化街區

在這幾條老街道之間穿梭,不同的遊人能夠找到屬於自己不一樣的驚喜:在阮湧路上的百年小學——阮湧小學附近,小販們賣起了“炸嘢”(炸串)和牛雜,吸引剛剛下課的學生們;幾位老人家相約好在振華路上的莞城老飯店,操着一口東莞話點菜;看着街上手工作坊裏的師傅製作着各種竹器如“雞籠”、竹籃,又看到有婦女在爲老人家進行舊時的絞面美容。

振華路夜色 攝影/曹永富 攝於2013年

雖然城市發展讓一批又一批的年輕人離開鄉土,可這裏似乎不受外界的影響,老莞城的人們仍然以着最“莞城”的方式生活着,頗有另一番風光。

石龍鎮——中山路

中山路上的燈籠鋪

中山路原本並非此名,是石龍人民爲了紀念孫中山先生才改的名字。1929年設立的中山路上,有着完整且規模巨大、風格統一的騎樓羣。

有騎樓的地方就有舊時的商業痕跡:一條街道上有着金鋪、銅器鋪以及竹器鋪等,甚至有專門製作舞獅的“獅頭”製作店,各種經典的手工藝在此傳承。這裏的“奇香菜館”已營業了數十年,石龍奇香雞讓其他東莞的市民們慕名而來。

夜幕下的中山路

即便已有部分店鋪不再營業,沒有整修的門店看起來稍有落寞感,但石龍人的生活仍在這裏延續着,到處可見的是老街上男女老少的生活痕跡。

高鐵行程匆匆

虎門的下一站便是鵬城深圳

很多人會調侃深圳發展的速度太快了

沒有特別濃厚的歷史底蘊

自然就沒有老街而言

其實非也

在老深圳人的心目中

公明老街和中英街

擔當起了“深圳老街”這一名銜

光明新區——公明老街

這條長約300米的老式街道兩側臨街店鋪約有150間,爲清朝和民國初期嶺南傳統風格的騎樓式商鋪建築,是深圳僅存的一條騎樓老街。放眼望去,帶有濃厚南洋歐陸風情的老街,多爲二層木閣樓,古色古香,精巧雅緻。

公明老街街景

以往的公明老街蔬菜、水果、生活日用品、高檔酒樓等等都一應俱全。公明墟熱鬧的時候有五六百人前來趕集,每逢農曆二、五、八都有集會,墟內車水馬龍,熱鬧紛繁。

公明墟里的糧倉

雖然公明老街上的騎樓由於歲月顯得滄桑,甚至有房子還打上了危房的標誌,但老字號和當地的居民們仍然未離去。瀨粉店、餅家、榨油坊、糖水鋪等,仍然在傳承着手藝,堅強地營業着。

鹽田區——中英街

上世紀90年代的中英街全貌

自香港迴歸之後,中英街漸漸褪去其政治色彩,更多的則是轉化爲旅遊的功能。在港澳自由行還不是特別方便的時候,不少遊客以及本土居民會來這裏購買價格低廉的港貨。

除了購物,這條街上也存在不少古蹟:包括中英街設立時安置的七塊界碑,以及一口養活了幾代人的300年中英街古井。藝術家在此也設計了中英街文化牆,向我們講述了中英街的前世今生。

中英街裏的雕塑文化牆

雖然現在來中英街的人越來越少,但當你站在中英街上,感受兩地文化的交流融合,也是一種獨特的體驗。

來到香港

先不要留戀於香港西九龍的網紅車站

繼續我們這次的老街之旅

按照香港的區域劃分

遊客們可以從九龍、港島以及新界三個地區

來尋找老街的印記

九龍——廟街

廟街夜景

逛天后廟旁邊的“街市街”,這裏有志趣相投的粵曲迷聚集作即興演出;又有歌手獻唱著名粵劇摺子戲、廣東流行曲,甚至西方流行曲;還有一些相士和職業棋手的攤子,道地色彩濃厚。

廟街上販賣玉器的商攤

廟街得名,因附近的天后廟,但這裏又稱“男人街”,因爲廟街內大部分攤販所售的商品,都以男性用品爲多:如針織衣服、手錶、鐳射唱片、電子產品等。別忘了廟街也是個美食熱點,馬路兩旁就是一排排的“大牌檔”(路邊攤),除了煲仔飯等道地美食外,當然少不了食神的“拿渣面”(雜碎面)了。

港島——荷李活道

荷李活道附近的摩羅街

今天的荷李活道,深具香港中西文化合璧的特色。自開埠早期起荷李活道已經是本土居民的聚居地:在荷李活道與樓梯街交界的文武廟,早在香港開埠前已落成,二十世紀初爲香港平民處理經濟糾紛的地方,並有不少本土居民參拜。附近的摩羅街,則是著名的古董和懷舊物品集中地。

荷李活道上文武廟內景

荷李活道東端連接着年輕人的聖地蘭桂坊,而舊中區警署(前香港警察總部)以及香港的首座監獄域多利監獄亦位於此街上,典雅的西式設計以及悠久的歷史底蘊使其成爲香港法定古蹟之一,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參觀。

新界——富善街

富善街最大的特色是兩邊的店鋪都喜歡把貨物放在街道上,別看這是一個不起眼的特色,這個傳統可是富善街的商戶向香港的食環署爭取而保留下來的。來到這裏,你看到的香港不是一個金融大都會,而是一個充滿人情味和生活氣息的接地氣小城。

香港鐵路博物館

雜貨鋪、栗子店、海貨鋪等都仍然保留在這條街道上,街頭的香港鐵路博物館、中間的文武廟等也不斷地吸引着遊客前往。不僅來到此地的遊客會覺得懷舊,也有不少香港本地人會前往富善街尋找童年的記憶,感嘆時光易逝以及歲月的變遷。

搭上高鐵,就像坐上哆啦A夢的時光機

可以重返穗莞深港舊日時光

當你在這些城市的老街上徘徊時

似乎可以從中看見我們從未經歷過的生活故事

而在這些看似不一樣的城市中

也藏着各地文化之間的共通之處

同樣的騎樓,同樣的街市,同樣熱情的市民......

我想,這就是文化的魅力所在吧~

素材來源丨中國廣州發佈,廣州荔灣發佈,廣州海珠發佈,廣州日報,文化莞城,東莞日報社影像莞公衆號,南方網,東莞時間網,深圳晚報,深圳特區報,幸福公明,大公網,香港旅遊發展局

你是否對老街情有獨鍾,有哪些珍藏的回憶?

在下方留言告訴小編~

今日話題

溫馨提示:

小編每週將從粉絲回覆中評選出五位最佳回覆(神回覆),並送上神祕禮品~

推薦文章

國務院辦公廳開通

“我爲大督查提建議”小程序

問題線索、意見建議

歡迎大家掃碼說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