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专栏】精彩看龙潭:江密峰镇夹信子村从省级贫困村到小康村的转变

   在龙潭区江密峰镇北部,有一座风景优美的小山村,它有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夹信子村。

    2016年,夹信子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0户,34人,如今,在包保部门和各级政府、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夹信子村现有贫困户已全部实现脱贫。而且,夹信子村已经从省级贫困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昨日,记者随同夹信子村第一书记郭岩刚驱车一个小时,来到了夹信子村。此时正在盛夏,绿色的庄稼地、各具特色的村居,把这个村子装点得异常美丽。郭书记自豪地表示,2016年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给夹信子村从里到外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强化党建引领、助力脱贫攻坚

    夹信子村党支部在江密峰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狠抓“五好一满意党支部建设”党建促脱贫,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脱贫攻坚优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人穷志不能短,扶贫先扶志。夹信子村党支部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办“扶贫学校”和“新时代传习所”,开设政策宣讲、技能培训、互动交流、励志课堂,把党内政策法规宣传延伸到贫困户层面,用党内知识和政策法规武装他们的头脑,最终达到贫困户思想不断进步,产生了勤劳致富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此外,夹信子村还积极争取联系精神文明共建单位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帮助完善村委会办公室设施,购买图书设立读书角,巩固党组织活动阵地,为凝聚党员、服务群众提供有力保障。

发展脱贫项目

成立黑木耳种植合作社

    大力发展脱贫产业项目,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是扶贫工作的首要任务。

    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村班子进行调研考察,通过集体研究决定将黑木耳种植作为村集体经济项目。

    2016年,市委统战部积极协调吉林市温州商会和吉林省计量科学研究院筹集资金9万元,建起了一栋400平方米的钢结构大棚,成为村集体经济项目的雏形。

    2017年继续加大村集体经济项目投入,市委统战部帮助协调吉林市鼎基电力设备有限公司等公司筹集资金20万元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成立了黑木耳种植合作社。申请国家立项扶贫立项资金66万,村里把筹集到的资金全部以股份形式加入木耳种植合作社,收益用于反哺村集体和贫困户。

    现在木耳合作社也已经建成制菌棚、发酵棚、木耳大棚18栋,年生产木耳5万斤左右,实现利润60万元,村集体经济实现10万元收入目标。

    通过实施“党支部+专项补贴资金+合作社+贫困户+分红”经营机制和利益联结机制,将使每户贫困户每年增加收500元,保证贫困户每年有稳定的收入。在村党支部和村班子的带动下,已有11户村民和贫困户加入木耳种植合作社,夹信子村已经初步建设成了一个集生产、加工、烘干、销售为一体的木耳生产基地。

    此外,夹信子村党支部还按照“一户一策”的思路,在充分尊重贫困户意愿的基础上帮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发展庭院养殖业,帮助贫困户提高收入。

改善乡村风貌

实现物质精神双脱贫

    脱贫攻坚的成效,不仅要增加群众收入,乡村风貌也要焕然一新。

    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深入展开,夹信子村的基础设施不断加强,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安装50座太阳能路灯,建文化广场舞台一处,建水冲厕所150多户,修建标准化围栏、边沟和绿化带3400延长米,村民院内木质围栏3000延长米,整修村内道路6.9公里,村路两侧种植绿化树8000余棵……逐步将夹信子村打造成 “村美、业兴、家富、人和”的美丽小山村。

    此外,夹信子村还注重物质和精神实现双脱贫,深入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和“最美社区”创建及评选活动,村民的素质和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提升。

来源:江城晚报  本期编辑:戴宇鹏、孙婉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