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4月30日是“国际不打小孩日”。

我第一次听说还有这样一个节日!想必这世界上挨过打的孩子太多了,所以用个节日来提醒。好比,有妇女节却没有男人节,一个道理。

的确,关于娃挨打的方式,孩子们记得清清楚楚如数家珍:五指山,竹笋炒肉,甘蔗外服,男子单打,女子单打,混合双打......。

话说这些记忆,又何尝不是我们这些成年人的童年记忆呢?

“国际不打小孩日”,乍一听名字有点怪怪的,上网查了一下,这个节日居然开始于1998年。

美国“反体罚组织有效管教中心为了宣传反体罚的儿童人权观念,发起了反对体罚儿童的运动,并把每年的4月30日定为”国际不打小孩日”。

目前,全世界已经有上百个国家的民间组织参与了这一运动。看来,调皮的娃和教育方法过于单一的家长全世界都不缺。

细细算来,父母打孩子的真相大致有以下5种:

1.自己无法控制情绪,打孩子只是情绪发泄。

2.工作太忙,事情太多,没有耐心。心想“你这兔崽子,老子花时间给你辅导功课,你还这么不珍惜我的时间!”

3.孩子犯错,和讲道理划分打孩子是最“廉价”的教育方式。

4.我爸妈当年就是这么打我的.....

5.其他莫名其妙的原因。

美国儿童教育家海姆·吉诺特曾说过:“惩罚不能阻止不良行为,它只能使罪犯在犯罪时变得越来越小心,更准确地掩饰饰物,而不是被察觉。惩罚时,他会暗下决心以后要小心,而不是要诚实和负责。”

教育的目的和方式看起来如此背离。

《西尔斯育儿经》里有一段,关于打孩子的影响描述:

你可能会说:“我并没有那么频繁地打孩子的屁股,打得也不重。大多数时候我都对他非常慈爱。偶尔打他一顿屁股并不会给他带来不利的影响。”

这个说法实际上是一种边界,对有些孩子来说,情况确实会如此,而另一些孩子很少会去记住大人对他们的抚育,却牢牢记住了大人打他屁股的情形。

在你的家庭里,亲密拥抱对打屁股的比例可能是100:1,但是打孩子一次屁股会比一百次亲切拥抱在他心里产生更深刻的记忆,给他带来的影响也更为强烈;如果一次打屁股是在愤怒和不公正的情况下进行的,后果更是如此。

打孩子的后果,有几个家长不知道呢?可似乎,“立竿见影”这一条,就足以抹杀了“长远利益”。

-02-

育儿书上说的都非常有道理,对父母各种规劝,不要打孩子,和孩子好好沟通,讲道理.....但面对皮猴娃,还是忍不住扬起了五指山。

所以,往好处想,父母们至少要在“不打娃”的路上继续努力。今天分享几个除打娃以外的教育方法:

1.不打娃是一个理想状态。学会和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

当孩子犯错误时,可以向孩子说出自己此刻的感受,让孩子知道你对他刚才行为的不满。

比如,告诉孩子“我不喜欢你这样没礼貌!”“你的表现很让我伤心!”......

描述自己的心理感受,有助于平静自己的情绪,也有助于让孩子站在父母的角度来想问题,从而促进孩子的反思。

2.还可以用“自然后果”惩罚孩子。

惩罚孩子的目的不是为了父母自己“出气”,而是为了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做错了。

比如,孩子玩到没时间完成作业,那么就让他交不上作业,老师自然会批评他的。

孩子把玩具撒一地,就让他自己来清理。只有整理好,才准开始下一个项目。

很简单,让孩子自己承受行为的过失或者错误造成的后果。

同时家长告诉孩子,下一次如何避免这样的结果。

让孩子明白自己的错误可能导致什么结果,也能够让孩子在承担后果的过程当中产生悔改的想法,避免孩子再犯同类错误。

3.共同制订规则来遵守,奖惩分明。

类似,按时吃饭,完成作业,奖励积分,或者奖励看动画片5分钟。

如果没有完成,则扣除看动画片的时间。让孩子从小明白规则的重要性。

4.父母自己情绪不好时,提前告知孩子。

父母自己有一堆工作要处理,这时孩子来惹事,父母难免控制不了情绪。

不如直接告诉孩子:“爸爸今天心情不好,所以不要来招惹我。等我情绪好了,再来陪你玩。”

这样也教会孩子尊重彼此的情绪,并且不把坏情绪发泄给他人。

5.增加更多角度理解孩子的行为。

比如我家,先生对房间整洁要求很多,每次看到儿子把一堆瓶瓶罐罐、废纸壳放在家里,就会暴怒。

这时候,如果能够换个思路看孩子:这些大人眼里的“垃圾”,也许是培养孩子动手能力的好材料。总比祸祸家中的家具强吧?

如果孩子的功课,无论怎么教都学不会,那么可以想想,是不是换一种更有趣的方法来教孩子呢?这样也顺便提升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

6.对了,尽量不要打2岁内和6岁后的孩子。

因为2岁前的孩子由于心智发展不成熟,缺乏规则意识很正常。

这时打孩子没什么警示作用,反而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

6岁后的孩子就已经是懂道理的年龄了。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完善,自尊感也越来越强。这时,父母更多采用讲道理的方式与孩子进行沟通。

最后,如果还是忍不住打了孩子。那么至少家长要强调这是针对某一件事的惩罚,而不是孩子本人。

等心情平复后,也要和孩子聊一聊,顺便道个歉,聊一下下次彼此如何调整更好?

养育孩子的过程,就是帮助自己及孩子成为“通情达理”的人的过程。

不打孩子,不打孩子,不打孩子,真是父母们“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修行呀。

相关文章